陶亮生一生以诗赋来记录生活点滴和感悟,“每一落笔,如飞雪迥风,天花散落;音节隽美,气韵清高;灵心善感,一往缠绵。中年所作,多为歌行近体,风格颇近元遗山、吴梅村,宛转长吟。”同年7月,陶亮生病逝于华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终年八十四岁。知州,即各州行政长官。......
2023-10-26
“那是我第一盘看郁金香,好稀奇哦!还有些啥子百合、康乃馨之类的。这些花现在到处都看得到,以前见都没见过。”家住双林社区的林绍珍激动地回忆着1994年在新华公园逛郁金香展时的情景,“我还记得花展的门票要五块钱,我是带着婆婆去看的,因为不知道老年人可以免票,一共花了十块钱呢!后头我才给婆婆办了老年证。”
林绍珍小时候就住在新华公园附近,后来因为这片区域规划要修公园,于1987年12月全家搬迁到双林社区,她亲眼见证曾经的那片田地变成了今天的新华公园,“我们现在天天都要去新华公园,以前去跳操,现在就是去散步,里面安逸得很”。
“新华公园,以前就是一片荒地,那里有个很大的坟包包,早就被人盗过,我们小时候还经常跑到里面去耍。”“新华公园里面栽的那些银杏树,还是我们单位卖给他们的。”“新华公园以前有个很高的土包包,土质很好,有人把那些土挖来做灶做砖,后来就有些农民去那里住。”……说起新华公园的前身,每一个老双桥子人都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
为给成都市民,尤其是东郊片区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憩休闲场所,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经过成都市建委批准,于1988年3月成立万年公园[1]筹备小组,10月正式定名为成都市新华公园筹建处,并着手进行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1989年2月2日,张皓若、杨汝岱、刁金祥、舒銮逸等省、市领导和成都空军、成都部队等200多人在新华公园苗圃种植了共计10个品种650多棵树苗,新华公园正式开始绿化工作。
“我是1989年、1990年的样子来新华公园上班的,那时刚刚高中
▲ 1989年2月2日,时任四川省省长张皓若等领导视察新华公园。 新华公园供图
大步毕业,我是负责搞档案工作的。”新华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唐希红介绍道,“那次一共进来了二三十个年轻的职工,我们都要自己挖地、担粪、种树。那时年轻,还做得下来!”她还记得自己种得最多的是银杏树,当时由于树木比较大,所以挖的坑得又深又大才行,有些二三十厘米深,有些要三四十厘米深,那个年代并没有什么机器,全靠几个人一起用锄头挖。“这个公园也算是我们自己一手一脚弄出来的,所以特别有感情。”唐希红自豪地说,“要是看到游人摘哈花、踩哈草什么的,真的觉得很心痛。”
由于当时成都市财政资金有限,新华公园的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为加快公园建设速度,公园领导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1992年起大胆尝试招商引资进行公园建设。在基本保持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新华公园先后引进资金2000万元建成“东方游乐城”“小人国乐园”“夜花园”等项目,使其成为集现代园林、建筑、游乐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公园,于1993年4月20日正式开放接待游人。
开园这天,新华公园彩旗飘飘,门口摆满了五彩缤纷的迎接花篮。南大门的开业剪彩仪式更是热闹非凡,韩邦彦、张锋、胡懋洲等省、市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主持人由当时中央电视台的倪萍担任,还邀请了著名的文艺界人士蔡国庆、王洁实、谢莉斯、李丹阳等前来助兴。而在公园东南角,东方游乐城门口挤满了排队买票的市民。这座欧式城堡造型的东方游乐城,是成都当时为数不多的有大型游乐设施的地方。
▲ 1993年4月20日,蔡国庆、谢莉斯、王洁实、金铁霖等影视明星前来参加新华公园剪彩仪式,倪萍担任主持。 新华公园供图(www.chuimin.cn)
大步
▲ 1993年4月20日,从五冶大楼上俯瞰新华公园。 新华公园供图
▲ 1993年4月20日,新华公园的南大门外一角。 新华公园供图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远没有今天丰富多彩,这个新修的新华公园门票价格不高,只需要五毛钱,因此成为很多人周末、节假日带着家人一起游玩放松的首选之地。“刚开园那几年,我们新华公园真的很火爆。儿童节那天上午才十点多,票就卖完了,园里不得不停止售票。”唐希红至今对1993年儿童节当天的盛况都记忆犹新,“我们园当时的最高限流量是两万人。两万人是什么概念?就是公园的路上基本都是人,人挤人,就有点像春运时的火车过道一样,挤都挤不动。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是在几小时之后人流量开始减少才恢复售票的。”
1993年,新华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03.6万余人次,平均每天约有2800人次入园,1994年累计接待游客数上升为168万余人次。1986年出生的小潘那时觉得新华公园是全世界最好玩的公园,平时省着花零用钱就是为了春游时可以去新华公园“放纵”一次;85后汪洋小时候特别喜欢城墙上的小火车,常常是坐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父母把她拖走,如今她的宝宝5岁,住在附近的她也常常带着宝宝来公园里逛逛;四十多岁的张大哥很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年轻的时候耍朋友就是跑到新华公园来耍的,这边有情调嘛,现在我俩还是晚上要来这里散步;六十多岁的廖大妈天天都要到新华公园“报到”,和朋友们一起跳操锻炼身体……新华公园有很多这样的“粉丝”,他们在这里留下过无数美好的回忆,或者说新华公园已经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生活的老朋友。
可以说,不管是曾经的那块田地,还是后来的公园,这块土地上,都已经承载了好几代人的记忆。
▲ 1993年4月20日,新华公园开园前的北大门外场景。 新华公园供图
▲ 1993年4月20日,新华公园开园第一天,游客熙熙攘攘。 新华公园供图
有关双桥子的文章
陶亮生一生以诗赋来记录生活点滴和感悟,“每一落笔,如飞雪迥风,天花散落;音节隽美,气韵清高;灵心善感,一往缠绵。中年所作,多为歌行近体,风格颇近元遗山、吴梅村,宛转长吟。”同年7月,陶亮生病逝于华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终年八十四岁。知州,即各州行政长官。......
2023-10-2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桥子,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种类丰富的零食,也没有应接不暇的电子产品,更没有惊险刺激的游乐场,而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应对生活的窘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们而言,“田坝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除了油蚱蜢,诸如董鸡、秧鸡、屎壳郎等很多小动物都是男孩们的“猎物”。秋天收割稻谷之后,田野空荡荡的,没有可供秧鸡藏身的地方,男孩们就利用秧鸡的这个习性把它吓到谷草垛里捉住。......
2023-10-26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它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在那个热火朝天建设祖国的年代,东郊有无数工人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建设,他们在忘我的工作中脚踏实地,播下希望的种子,绽放出各自的青春芳华。严谨认真的刘敏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钻劲,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担任工艺室主任、技术科科长。......
2023-10-26
走在双桥子的街上,不熟悉这里的人们常常会心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双桥子”“水碾河”这些一看就知道是和河流有关的地名,可如今它们的所在地偏偏全是水泥路面,根本没有什么河流,甚至连小小的沟渠都没有?“水碾河那里,以前真的有条河,就叫水碾河。”清同治年间,人们在这条河沟上修建了一座水碾,供附近村民打米、磨面用,后来,人们以此为标志性建筑,将小河沟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为“水碾河”。......
2023-10-26
“好听是好听,但为什么就没有人来学呢?”唐荣基从2001年就开始等待自己的“大徒弟”,他希望有人可以把竹琴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无论男女,只要愿意学,只要自身条件还合适,我都愿意教,不收一分钱。”2005年6月,唐荣基在新华公园进行竹琴表演,吸引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和四名同学前来学艺,可他们只坚持了一周的时间。......
2023-10-26
不过,这条新修的双桥路还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那时,由于420厂是军工企业,对外称为“新都机械厂”,所以工人们把这条路称为“新都路”或者“上班路”,1962年以它所在的地区旧地名“双桥子”正式命名为双桥路。“我那时晚上加班回宿舍,都不敢一个人走双桥路,一定会拽上一个同事一起走。”厂里陆续在双桥路上修建了厂俱乐部和医院、子弟校,双桥路才慢慢热闹起来。......
2023-10-26
刘敏终于决定换部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微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画作配上相关的文字发在朋友圈里,这些共同的记忆引起了无数老职工的共鸣和怀念。“双桥子这边,哪栋老房子在哪个位置,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张地图就装在我的头脑里,我从小到大都是在这里长大的。我不晓得自己还会画多少,延续多少期,不过,这些对于我自己、我的父辈来说,都是一个纪念,要是我不画下来,很多事情就会忘记了。”......
2023-10-26
双桥路上的420厂俱乐部,可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双桥子的地标建筑,不仅仅是厂里的人会自豪地说起它,就连附近居民的童年回忆里也有它的身影。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420厂在建厂初期便开始修建职工俱乐部,位置就在今天的双桥路聚乐苑附近。2001年左右,俱乐部被拆除,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居民楼。......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