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森林》是作家王一梅的一部作品,我读了不止一遍。读完这本书,印在心底的是两个字——回家。森林是木偶的家。小熊白黑黑回家了,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兔子阿德回家了,与兔子小姐在一起;木偶人罗里回家了,与他的树墩在一起……这是被施了魔法的小熊白黑黑的话,忙碌的人们是不是也已经忘记了自己有妈妈?小熊白黑黑曾经说过:“舞台就是我的家。”家在每个人最柔软的地方——内心。有家的感觉真好!......
2023-08-14
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镇化进程深化推进,人口流动性加剧,基于居住地选择的社区邻里关系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熟人社会,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聚集在同一个社区,陌生人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区的主要形态,传统意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基础正在逐步瓦解。
新鸿社区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区,地处成华区中心区域,面积0.25平方公里,有67栋居民楼,居民1.1万人,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网管设施老化的纯居民老旧住宅小区。那时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治安、卫生、垃圾处置费收取、管道疏通等日常管理均由社区负责。“我们新鸿社区的居民组成比较复杂,有原来各个单位的宿舍,也有安置房,大家相互都不认识,特别容易各自抱团,只管自家门前雪。”蔡丽已经积极奋斗在社区工作一线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
这个小区以前给人们的印象是:小区内路面坑坑洼洼,地域狭小,规划无序,到处都是脏乱差挤。蔡丽于2010年开始担任新鸿社区党委书记,她坦言刚接手时常常睡不着觉,“居民遇事就直接找社区反映,耗时长、解决慢。但是社区问题如果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矛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长此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
为切实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利,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
大步督,新鸿社区开始推行居民自治机制,“我们就是想通过居民自己在社区当家做主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主人翁意识,而且居民自身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大家共同努力建成的美好家园,居民才会倍加珍惜,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然也就提升了”。
蔡丽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探索居民自治。2010年4月28日,新鸿社区以院落为单位,开始成立自治小组,通过入户宣传政策,召开坝坝会、党员会,成立党小组,通过居民推荐、组织推荐、自荐等方式,提出居民自治候选小组组长、最后由居民自己选择组长人选。最初只有8个小组(1个小组3个人),后来其他院落的居民看到自治小组带来的变化,也纷纷成立自治小组,发展到今天已有25个社区自治小组。
“本周我发动大院居民群众对楼道间的杂物、丢弃物进行清理,通过大家一周时间的努力,楼道间已经没有杂物,变得宽敞多了。经过这件事,居民认识到居民自治小组确实在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也改变了一部分人对自治小组的看法。”这是新鸿社区15、16号院落的自治小组组长杨建蓉写的一篇工作日记。杨建蓉在当选小组负责人后,从配合修建花台、道路维修等院落施工,到解决邻里纠纷,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居民们都说:“以前有矛盾找社区,现在不出院落就能解决矛盾了。”(www.chuimin.cn)
自治小组发展到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自治小组一个人要管理好几栋楼的事务,处理起来很容易顾此失彼。“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才能尽量消除居民的抵触心理”。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利用守望员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规模,使居民的参与更加常态化,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楼栋居民的归属感。居民群众可以通过社区招募或者主动报名的方式成为守望员,守望员是住在本楼栋本单元的住户,首批守望员一共20人,都是自愿报名、乐于为本单元服务的人。
每个守望员都有一本社区日记和一个iPad,以便全面地了解、及时处理社区事情,他们每月至少进门入户一次。38栋的刘姐一直都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当了守望员。这个单元的租户比较多,以前居民之间很少交流,在刘姐的带领下,大家很快都成了朋友,经常相互串门,邻里关系和睦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有时候,邻里间有些小摩擦,假如让社区直接出面调解的话,很多人会觉得社区在‘管’我,而我并不服这个‘管’,但让守望员刘姐出面的话,住户们反而觉得这是邻居间善意的提醒,也更加容易接受。”新鸿社区主任陈浩解释道,“有了守望员,连院落里堆积的杂物也有了监管人员,我们的守望员是院落里的住户,一旦发现杂物就可以立刻跟社区联系并及时清理,这大大改善了居民们的生活环境。”
从居民自治小组到“邻里守望”,新鸿社区不仅是院落环境得到了改善,路面平整、角落整洁、绿树环绕,更重要的是整个社区的氛围变了,处处都是暖意浓浓:邻里之间常常嘘寒问暖、相互帮助;社区要是有点什么事,个个都争着搭把手;每个人都以社区为家,每个人都以社区为荣。
大步
有关双桥子的文章
《木偶的森林》是作家王一梅的一部作品,我读了不止一遍。读完这本书,印在心底的是两个字——回家。森林是木偶的家。小熊白黑黑回家了,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兔子阿德回家了,与兔子小姐在一起;木偶人罗里回家了,与他的树墩在一起……这是被施了魔法的小熊白黑黑的话,忙碌的人们是不是也已经忘记了自己有妈妈?小熊白黑黑曾经说过:“舞台就是我的家。”家在每个人最柔软的地方——内心。有家的感觉真好!......
2023-08-14
不过,越是微小的幸福,其实对人的心灵的冲击力越大,只有这种朴实、自然、真切的幸福才能令在岁月中挣扎的我们从心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力量。关于“微小的幸福”,我的侄女深有体会。......
2023-08-03
2017年7月,成华区确定新鸿社区为“老旧社区智慧化建设试点项目”。2018年5月,通过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守望新鸿”社区发展治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正式上线。在信息化融合服务的助力下,新鸿社区的居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智慧”生活。......
2023-10-26
在相互勉励中感受人情的温暖朋友之间或许有职务的高低,身份的高低,怎样相处才能恰到好处呢?相互尊重,而不能有主次之分,否则就失去了感情的基础,关系不易维持。现在是竞争社会,与人相处,给朋友或同事一句勉励的话,会让对方感到内心的温暖,自尊的满足。以勉励代替指责查理·夏布是全美少数年收入超过百万的商人。寻找勉励的突破点对他人进行勉励,让对方感到人情的温暖,是约翰·洛克菲勒成功管理人事的首要秘诀。......
2023-12-01
“社区”“治理”以及“社区治理”都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社区治理被作为具体的社会管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得到全面加强。社区治理是指以社区为地域基础,在社区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这些不同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人们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改善社区治理,弘扬民主精神、合理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发展。......
2023-08-09
2013年,眠山社区积极开展创建市级文明社区工作。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昆明市民守则》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使二十字纲要及规范深入人心。制定《眠山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眠山社区食品安全事故预案》《眠山社区预防传染病工作预案》《眠山社区创建“平安社区”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眠山社区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预案。眠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创卫”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2023-08-20
“状元”现象的“一枝独秀”“艳压群芳”,满足了社会上芸芸众生求新求异不甘平庸的心态,更加凸现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容易把学历等同于人才也是不乏道理的。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对人才标准的界定主要强调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学历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现一个人的潜能。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凡人都有才,是人都有才,只是看是什么才。......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