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导读:天力与学术传承

孟子导读:天力与学术传承

【摘要】:我与鲁君不能相见,是天力的作用。公伯寮难道能抗得过天力吗!天力是孟子解读现实的一个视点。孔子答,能不能在卫国推行自己的主张,自有天力安排。孔子重礼义,进而做官,必须符合礼,退而辞官,必须符合义,然而对于能否得到官位,孔子认为取决于天力。孔子尊奉上天,坚信个人为官进退,均由天力掌握。天力无处不在,不仅管世界大事,也管个人私事,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鲁国君主鲁平公备好车马,打算去见孟子。他有一个宠臣叫臧仓,说:君主怎么可以自降身份去见读书人?鲁平公听了他的话。乐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子。孟子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子不遇哉!”(《梁惠王下》)鲁君来见我,自有促使的力量,臧仓从中作梗,自有阻止的力量,是来还是不来,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与鲁君不能相见,是天力的作用。臧家小子哪里有这等本事!

这样的话孔子也讲过。他有个学生叫公伯寮,跟同窗子路不合,在鲁国执政大夫季孙面前诋毁子路。一个叫子服景伯的人把情况告知孔子,并表示自己能够对付公伯寮,甚至可以让他陈尸街头。孔子答:“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道,儒家的主张;命,上天的安排。意思是说,我们的主张能够实现,那是天力;不能够实现,也是天力。公伯寮难道能抗得过天力吗!

天力是孟子解读现实的一个视点。

公伯寮(www.chuimin.cn)

学生万章问老师: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的时候住在宦官痈疽家,在齐国的时候住在宦官瘠环家,是这样的吗?不是,孟子一口否定,说:根本没这回事,都是好事者瞎编的。事实上,孔子到了卫国住的地方是大夫颜仇由家。子路有个连襟叫弥子瑕,是君主卫灵公的宠臣,他通过子路对孔子表示,要是孔子住到他那里去,他会给孔子活动卫国执政大夫的官位。孔子答,能不能在卫国推行自己的主张,自有天力安排。孔子重礼义,进而做官,必须符合礼,退而辞官,必须符合义,然而对于能否得到官位,孔子认为取决于天力。宦官痈疽、瘠环跟弥子瑕属于同类,如果孔子住在他们家里,既不符合礼义,也有悖于天力。这时候的孔子很难,在鲁国和卫国不顺心,宋国的司马桓魋(tuí )又企图拦截杀害他,他只好改变服饰悄悄通过宋国前往陈国,住在大夫司城贞子的家中,做了陈国君主的臣子。我听说,观察本土的臣子,要看他接待的人怎样,观察外来的臣子,要看他寄住的主人怎样。要是孔子住在痈疽、瘠环的家里,孔子还是孔子吗?(《万章上》)

孟子言之凿凿,不光讲事,同时也讲理,以理助事,把事做实、做死。这里的依据就是天力。孔子尊奉上天,坚信个人为官进退,均由天力掌握。所以即便再难,再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孔子也绝不会去巴结宠臣幸臣之流。宠臣幸臣再得势,活动能力再强,终归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走他们的门路不仅无效,而且只能贬损自己的人格。

天力无处不在,不仅管世界大事,也管个人私事,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儒家坚信,一切都有上天参与,个人怎样挣扎也没用,始终摆脱不了天力这只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