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堰塘村,位于盐大路主干道上,连接湖南和四川

来凤县传统村落-堰塘村,位于盐大路主干道上,连接湖南和四川

【摘要】:堰塘村位于革勒车镇北部,距离革勒车镇20千米,平均海拔700米。堰塘坪与六、七组分界处有一山坳名为堰塘坳,故本村名堰塘村。因此,堰塘村其实只有塘而无堰。经过堰塘村的盐大路属于那个时代交通网络的主干道,也叫官道,西端经过咸丰县的土落坪、十字路连接重庆和四川,东端经过来凤县城连接湖南永顺府和常德。盐大路在堰塘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本村老人经常说下来凤下常德或上咸丰上四川。

堰塘村位于革勒车镇北部,距离革勒车镇20千米,平均海拔700米。该村五组有个地方名叫堰塘坪,此坪较大,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略呈圆形,水过多时就会在短时间内淹没成塘。堰塘坪与六、七组分界处有一山坳名为堰塘坳,故本村名堰塘村。其实真正的堰应该在邻近的天上坪村,在天上坪村四组通咸丰土落坪村的古道旁有一条古堰沟,古堰沟从龙家垭口经罗庄至堰塘坳,灌溉这一带的农田,同时也方便过往客商和骡马饮水,此堰沟止于堰塘坳附近,当时的修渠技术和科技力量无法突破此坳的地理阻挡而流入堰塘村。因此,堰塘村其实只有塘而无堰。

该村的古老可与经过该村的盐大路齐名。经过堰塘村的盐大路属于那个时代交通网络的主干道,也叫官道,西端经过咸丰县的土落坪、十字路连接重庆和四川,东端经过来凤县城连接湖南永顺府和常德。盐大路在堰塘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本村老人经常说下来凤下常德或上咸丰上四川。真实的地形地貌也确实如此。从该村往西需要翻山爬坡,往东是两座大山之间的槽型地,比较平坦,然后下山到达革勒车镇。

该村的六、七组就位于盐大路的两旁,统称张家院子,六组为老院子,最为古老的老屋地基还在,老屋在改革开放后建了新房,老屋已经消失,一并消失的还有三个吊脚楼群,以及左边的私塾学堂。后张家人丁兴旺,在盐大路右侧建立新院子,新院子就是现在的七组,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老寨子,约20栋房屋,多一明两暗,木房青瓦,坐西向东,错落有致。(https://www.chuimin.cn)

整个张家院子坐落在槽型地西端与上咸丰翻山的起点,扼交通要冲,现村委会所在地被当地村民称为落日溪,也有叫罗溪或罗二溪的,其实此地并无溪水、溪沟。据现年84岁的村中长者张福禄回忆,他的长辈们说,张家院子右边大山的山腰部曾有一座庙宇,叫庙坨,庙为飞山庙。后不知何故,庙就迁到盐大路旁边了,也许是为了满足过往客商、路人的需要。修庙开庙基时从地里挖出两面铜锣,此地就名锣二基,就是有两面铜锣的地基,时间一久,就演变成了罗溪、罗二溪,最后诗化成“落日溪”了。现飞山庙仍然位于盐大路旁,守护大路平安,因只剩下一个岩屋,岩屋有一块古老石碑,依稀可见“永镇一方”四个字,因此当地人称此庙为岩庙,已不知飞山庙了。据张家古墓碑文记载,此地张姓人家是从贵州迁移过来的苗族人,来此地已300多年。因此,早期庙坨的飞山庙也许是张氏家族所建,有家庙性质,后庙址迁往古道旁边,保一方平安所需,演变成公庙。张福禄老人回忆,在他8岁左右时,他见过那两面铜锣,再后来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