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的动作建议顺其自然即可。总的来说,动作轻盈,并注意弹性和流畅性,这有助提高跑步质量。运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技能,运动锻炼有助培养健全的人格,一般认为,合理的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自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2023-10-16
前面已经说了当人们缺乏运动时,多病早逝的风险偏高,那么,普通人该如何运动呢?多大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才能维持健康?达到足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后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呢?
请选择具有“可重复性”(replicability,可简单理解为效果能被重复验证)的运动方案。
日常,我们会听到太多不同的运动建议,有建议日行一万步的,有说太极拳好的,有认为瑜伽能延年益寿的,有说得花大价钱办健身卡请专业教练指导的,有说练习易筋经能改变筋骨、开砖劈石的……到底哪个最适合自己呢?
我们推荐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国的《全民健身指南》、美国的《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这些权威指南的建议是非常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大众的最佳选择。
因为这些指南都是基于大量针对普通人的调研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最大程度上符合了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普通人参照执行获益的概率最大。而且这些权威指南提供的方案简单,也不需要多大的经济或者时间投入,非常实用。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告诉我们,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多种癌症等疾病的关键在于进行快走、跑步、骑车、爬楼、跳绳、游泳等各种有氧身体活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者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者两种活动量组合即可。2017年我国出版的《全民健身指南》针对百万中国居民的调研数据也支持该结论。2018年出版的《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收集的更多证据同样支持此结论。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进行具有可重复性的运动对健康长寿最有益。
所以说,健康长寿对大家都是公平的,无须多大的经济或者时间投入,适度从事快走、跑步、爬楼、骑车等有氧身体活动即可。行意合一正好能促进快走、跑步、爬楼、骑车、打球、游泳等各种运动达到心流状态,在健康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幸福生活。
TIPS
何为“可重复性”
很多人在运动锻炼方面存在着较大误区,让原本简单的运动锻炼变得无比复杂和艰难,这里再强调一下可重复性的价值意义。
所谓“可重复性”,打个比方,屠呦呦女士发现了青蒿素可治疗痢疾后,其他科学家可以重复验证,则屠呦呦女士的发现就具有可重复性。因为具有可重复性,所以能为全人类所用,具有普世价值,屠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可重复性为科学发现的基本要求,是科学事实成立的重要判据,是科学确定性、普遍性的奠基石。每当有新的研究发现时,真正的科学家们从不会说该发现是否科学,更关心的是能否被别人重复验证。因为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部分正确的,只有能被别人重复验证的部分才能算是客观正确的,具有真正的价值,一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在宏观方面具有可重复性,故而被全世界认可)。
对患者来说,如果选择具有可重复性的医疗手段,那么痊愈的概率显然最大。
同样,对普通人来说,如果选择具有可重复性的运动方案,那么,健康长寿的概率最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就提供了这样的运动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国的《全民健身指南》、美国的《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建议基本一致,本书现摘要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查阅原文或者原书,我们的感觉是《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最简洁,可由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下载;中国《全民健身指南》提供的方案最详细,可以购买纸质图书;《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提供的证据最详细,可由https://health.gov/paguidelines/second-edition/下载。
□ 成年人年龄组建议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对成年人(18~64岁年龄组)的主要建议摘要如下。
1
18~64岁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进行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活动量1)。
2
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年人应增加有氧身体活动,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活动量2)。
3
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说明
1.身体活动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时间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自行车)、职业活动(如工作)、家务劳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2.涉及的部分名词解释如下。
强度(完成活动的用力程度):指进行某项活动或锻炼时所需付出力量的大小。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就绝对强度而言,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指强度为静息强度的3.0~5.9倍的身体活动。就个体能力的相对强度而言,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通常为0~10级量表中的5级或6级。
《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提供了更简易的参考标准,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可以交谈,但不能唱歌。
典型的中等强度活动有打网球(双打)、休闲式游泳、骑车(速度低于16千米/小时)、瑜伽、跳舞、一般庭院工作、打扫院子等。
高强度身体活动:就绝对强度而言,高强度身体活动指强度为成年人静息强度的6倍及以上或为儿童和青少年静息强度的7倍及以上的身体活动。就个体能力的相对强度而言,高强度身体活动通常为0~10级量表中的7级或8级。
《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提供了更简易的参考标准,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无法语言交谈,说不了几个词就得停下来呼吸。
典型的高强度活动有跑步、游泳、网球(单打)、骑自行车(速度超过16千米/小时)、充满活力的舞蹈、徒步上楼或负重上楼、重体力工作(挖掘、铲雪)、健美操、跆拳道等。
有氧身体活动:有氧活动,又称耐力活动,可以增进心肺功能,如快走、跑步、骑车、跳绳和游泳等。
3.在“活动量1”基础上继续增加运动量可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但超过“活动量2”后继续增加运动量,效果会变得很小,且会增加受伤的风险。(www.chuimin.cn)
4.对于那些身体活动水平较高的人群,不鼓励降低现有身体活动水平的目标。
5.上述建议是根据如下证据编制的。
1 通常每周15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即可使患冠心病、卒中、高血压等与心肺有关的疾病的风险降低。
2 每周15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可显著减少患代谢功能疾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3 每天30~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可降低患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
4 有研究表明,一般人每周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身体活动可以保持健康体重。
5 负重的耐力和抗阻力形式的身体活动(如运动训练)可以有效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6.《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于2018年编制,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晚了8年,提供了更多有关身体活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这些调研数据也支持《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
另外,《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还列出了上述活动建议有利身体健康的更多证据。
1 可以在短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次身体活动就可以减少焦虑、降低血压、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2 此外,身体活动有益于一些疾病的改善,包括减轻关节炎疼痛、减缓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多动症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水平。
7.《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以及《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一版均建议“有氧身体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但《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删除了相应建议,该版首次提出,只要做到“多活动、少坐着”,就能改善健康,新的科学证据表明,每个人不管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方式动起来,仅仅是动起来,就能显著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8.中国《全民健身指南》对成年人的建议与上述建议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牵拉练习运动前后做”的细节建议。
□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建议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部分建议摘要如下。
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玩耍、游戏、体育运动、交通往来、家务劳动、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为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减少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建议如下。
1
5~17岁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有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
2
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3
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身体活动。同时,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强壮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包括家庭和社区中的休闲时间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车)、职业活动(如仍从事工作)、家务劳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或有计划的锻炼。
为增进心肺、肌肉、骨骼等的健康,减少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抑郁症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建议如下。
1
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2
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老年人应增加有氧活动量,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3
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
4
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5
因健康状况不能达到所建议的身体活动水平的老人,应尽可能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有关行意合一让运动更快乐的文章
跑步时的动作建议顺其自然即可。总的来说,动作轻盈,并注意弹性和流畅性,这有助提高跑步质量。运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技能,运动锻炼有助培养健全的人格,一般认为,合理的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自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2023-10-16
当动作趋于全身连贯性或者能达到全身连贯性所能及的最大值时,开始转入熟能生巧的训练,如此,渐趋行意合一。达到全身连贯性后转熟能生巧是行意合一的关键因素。下面是一些武学家及习武者对熟能生巧的理解总结。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2023-10-16
不过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动作与意识常常是不同步的,一般是先有意识,后有动作。就是意识与行为不相合的后果,姿势未调整到位,脚已着地,导致受伤。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聆听一下内心的需求,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只要我们留意羽毛球、爬山等各种资深运动爱好者,就会发现,他们的动作与意识的融合统一是普遍现象,“聆听”身体的声音,顺势为之,自然就会进入美妙的行意合一状态。......
2023-10-16
行意合一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动作与意识融为一体,动作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征,人在意识上的感受是享受的、专注的,情绪也是连贯的,动作与意识两者高度和谐统一。行意合一也叫作身心一元化、形神合一、精神与肉体合一等。我们推荐行意合一理念,是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它具有两大优点。尽管有关幸福和健康的理念很多,但对大众来说实用的却不多,所幸的是行意合一理念做到了。......
2023-10-16
我们所推崇的行意合一理念就是希望大家在运动时能够产生心流,人只有在愉悦的状态下才容易坚持,而运动对于人们来说,能够长此以往地坚持下来,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长寿的目的。行意合一即为意识与行为的极致统一,主要从武术中提炼出来,并对其他各种节奏性运动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当快走、跑步、爬楼、跳绳、洗衣、拖地等运动变成享受时,是不是更容易坚持?......
2023-10-16
不建议下楼时往下跑,因为有失足摔伤的风险,而且往下跑动时膝盖所承受的冲击力较大,超重者以及中老年人有可能因此患上膝关节炎,但如果有兴趣,以下是本书作者之一丛远新的经验体会,可供参考。一步两阶往下快速跑跳,通过肩、胯的摆动带动腿部快速、有力地大幅度地摆动。尽管是跑步下楼,但应像走路一样,尽可能做到脚不离地,减少腾空时间,在摆动腿即将触地瞬间,支撑腿再离地。双脚与地面间做到粘连相随。......
2023-10-16
找到最适合你的活动时间。2 以尽可能多的形式活动,形式多了更容易达到运动量。如果有一种运动理论能同时满足上述4点,让人爱上各种身体活动,并且正好使走路、骑行、拖地等身体活动都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获得最佳锻炼效果,那将会是极度美妙的。......
2023-10-16
首先,行意合一要求快走,可以让身心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使行走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有氧锻炼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强调,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可以大大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多种癌症等各种疾病风险,延年益寿。研究人员称,该调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寿命长短的“预警器”,即使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也同样适用。......
2023-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