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原理:空间的造型元素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空间的造型元素

【摘要】:图3-19广场中的景观座椅图3-20不同颜色的圆形点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运动感在建筑空间里不光有实体的点,还有虚的点。虽然虚的点在实际空间中并不可见,但由于它是可以感觉到的,有时还比较强烈,所以这些位置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必须予以重视。虚的点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过程在空间环境中形成的视觉注目点,可以控制人的视线,吸引人对空间的关注。

从抽象层面理解,空间由形态、结构、含义构成;而从物质实体构成层面来看,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却是由建筑材料(如石、木、水泥、金属等)构造和围合而成的。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分解,我们可以得到点、线、面、体这些空间造型的基本元素。掌握点、线、面、体及其构成规律,对了解建筑空间设计乃至整个造型艺术具有普遍意义。

3.2.2.1 点

从纯粹意义上讲,点无长度、宽度和深度,只有位置变化而无大小变化。点是静态的、无方向的,但却有集中的性质。点在空间中没有体型或形状,通常以交点的形式出现,在空间构造上起着形状支点的作用,是若干棱线的汇聚点。在环境艺术设计空间中,我们一般把较小的形体看作点。这样的话,空间中常见的点可以是一盏灯、一个花瓶、大墙面上的一小幅画、大空间里的一件家具,甚至是大广场中的景观喷水池、景观座椅等(图3-19)。当然,墙面的交界处、窗子的转角处、扶手的终端等也可看作点。尽管这些点相对很小,但在环境艺术设计空间中却能起到以小压多的作用。大教堂中的圣坛与整个空间相比尺度很小,但它却是整个视觉空间的中心。用雕塑小品、花卉、陈设艺术品等作为点缀,形成空间的视觉中心或平衡构图,是设计师常用的手段。

点本身是静止的、不运动的,尤其是当点处于构图中时更是如此。但是,当点离开环境背景的中心时,就可能产生紧张感和运动感,在某些位置上这种运动感还会比较强烈。形状与背景具有明显反差或色彩突出的“点”,尤其是动的“点”,会更引人注目(图3-20)。

图3-19 广场中的景观座椅

图3-20 不同颜色的圆形点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运动感

在建筑空间里不光有实体的点,还有虚的点。所谓“虚”主要是指心理上的存在,它可能是不可见的,但是人们可以按实体的形所给的暗示或根据关系推理感觉到其存在。这种感觉有时很明显,有时则比较模糊,它表明结构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虽然虚的点在实际空间中并不可见,但由于它是可以感觉到的,有时还比较强烈,所以这些位置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必须予以重视。

虚的点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过程在空间环境中形成的视觉注目点,可以控制人的视线,吸引人对空间的关注。它可以是几何形空间的中心或轴线的交点,也可以是线的延伸方向或灯光汇聚之处。这时,“虚的点”往往是与“实的点”重合的,起到加强视觉效果的作用,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因此,这部分往往也成为视觉上的重点(图3-21、图3-22)。

如图3-23所示的小憩酒吧,源于宜家“自我组装”的家居概念,由方块盒子(300毫米×420毫米)构建的几组模块构成,凹形的内部空间安装LED照明系统使建筑表面光影变幻。

3.2.2.2 线

点的移动轨迹即成线。线是由点的运动而产生的,所以线的特征在视觉上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在实际空间中,有些线可以给人明确而直接的视觉感受,如踢脚线、地板或地砖拼接形成的缝线;有些线则比较模糊,是抽象理解的结果,如轴线、由点连续而形成的线、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等。从概念上讲,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和深度,但在实际空间中,它要有一定的粗细才能为人所见。一般认为,线的长度应大大超过它的宽度,通常长度与宽度比例在10∶1以上才有线的感觉,否则线的特征就不那么强烈。长线保持着一种连续性,如城市道路、绵延的河流;短线则可以限定空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方向感是线的主要特征。

图3-21 圆点造型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图3-22 圆点造型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图3-23 方点造型的应用

线的体系也颇为庞大,有直线和曲线。直线分为垂直线、水平线和各种角度的斜线;曲线的种类有几何形、有机形与自由形等。线与线相接又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线形,如折线是直线的接合,波形线是弧线的延展等。

(1)直线。

与曲线相比,直线是较为明确和单纯的。在空间构成方面,直线的造型一般给人规整、简洁的感觉,富有现代气息,但有时过于简单、规整又会使人感到乏味。当然,同样是直线造型,线自身的比例、材质、色彩等不同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尺度较小的情况下,线可以清楚地表明“面”和“体”的轮廓和表面,这些线可以是在材料之中或之间的结合处,或者是门窗周围的装饰套,或者展现空间中梁、柱的结构网格。粗短的线显得强而有力,细长的线则较为纤弱细腻,给人带来明显不同的视觉感受(图3-24)。

图3-24 直线造型的橱窗

①垂直线。垂直线可以表现一种竖向的、平衡的状态,或者标示出空间中的位置。一根特定的线,如作为垂直线要素的柱子,有时可用来限定空间的相对通透性。垂直线一般给人向上、强直、严肃、理智等感觉(图3-25~图3-27)。

图3-25 垂直线造型的标识牌

图3-26 垂直线造型的路灯

图3-27 垂直线造型的墙面

②水平线。水平线表现为稳定、静止、舒缓、平和等特点(图3-28~图3-30)。

(2)曲线。

曲线常常会带来与直线不同的各种联想。曲线因其在曲度和长度上有所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动态螺旋线具有升腾感和生长感;抛物线则流畅悦目,富有速度感;圆弧线规整、稳定,具有向心的力量感。一般来说,曲线总是显得比直线更富有变化,更丰富,更复杂。特别在充满直线的空间环境中,如果有曲线来打破这种呆板的感觉,会使空间环境更具有亲切感和人性魅力。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曲面空间,仅通过曲线家具造型、曲面的墙体划分、曲线的绿化或者水体等,也都能不同程度地为空间环境带来相应变化(图3-31)。因此,在设计中曲线的特征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变化,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带来冲击力。直线和曲线同时运用在设计中会产生丰富、变化的效果,具有刚柔并济的感觉。当然,曲线的运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否则会产生杂乱无序之感、矫揉造作之态。如今,我们周围方形空间、直线形体占据了主要部分,往往缺少人情味和线的变化。如果合理地利用曲线来创造或者调节空间的性格和情调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即使曲面空间的创造有难度,利用家具、绿化、装饰等来增加曲线变化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图3-32)。

图3-28 水平线造型在空间中的应用

图3-29 数字折纸紧急避难所

图3-30 水平线造型形成空间的高差

数字折纸紧急避难所外观采用水平线造型的设计,避难所的每个单元都包含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睡眠空间,以及就餐和阅读的小型空间。由电池太阳能驱动的LED灯为避难所带来了光亮,犹如一个大灯笼,整个景观设施是希望的象征。

图3-31 曲线造型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图3-32 曲线元素在室外空间可用来划分区域

(3)斜线。

斜线给人的感觉是不安定、积极和动势,因此它是视觉上呈现动态的活跃因素(图3-33~图3-35)。不同线的组合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性格。中国古典建筑常用柱(垂直)、梁(水平)结合,以线构成稳定而庄重的空间感受,西方教堂则由柱与穹顶向上向顶集束收拢的线构成一种高耸、向上的神秘空间感。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组合容易形成规整、简洁的效果,有机械美的感觉,但过于规整会显得呆板,缺少变化和人情味。

图3-33 斜线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一)

图3-34 斜线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二)

图3-35 斜线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三)

(4)虚线。

除实线外,虚线在空间中也较为常见。室内外环境中虚线很多,它是一个想象中的要素,而非实际可视的要素。轴线是一种常见的虚线,它是指在环境布局中控制空间结构的关系线(如几何关系、对位关系等),在环境中对环境布局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在这条线上,各要素可以作相应的安排。

轴线一般包括起点、终点、方向和控制节点,整条轴线是由节点控制的。环境设计中可利用对称性突出轴线,通过两侧的布局关系(如树木、绿地、小品、建筑的对应关系),加上其他景观要素强化轴线的感觉。最为典型的就是广场的南北中轴线,广场上的纪念碑、景观小品等都是强化轴线的重点要素(图3-36)。很显然,轴线可以连接各个景观,同时通过视觉转换,把不同位置上的景观要素连接成一个整体。

小空间的轴线感觉并不强烈,但要素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通过视觉能感受到这种主线的存在并能引导人的行为和视线,因此轴线往往与人行动的流线相重合。一个空间可能只有一条轴线,也可能是两条甚至几条轴线相互转换,使空间形式自由而富于变化。各空间及实体可以在轴线两旁对称,形成严谨规整的格局;也可不完全对称,只通过轴线确定关系或引导方向。断开的点之间的关系线也是一种虚线。由于它的存在,当人们看到间断排列的点时会有心理上的连续感,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界限感或区域感。平面图上的列柱就是点的排列,也就形成了虚线,并且使空间有了分隔的感觉(图3-36)。

另外,光线、影线、明暗交界线等也应看作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虚线。不同样式以及不同组合方式的线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地域风格、时代气息或人(设计师或使用者)的性格特征。

3.2.2.3 面

面是线在二维空间运动或扩展的轨迹,也可以通过扩大点或增加线的宽度来形成。从概念上讲,面只有长度和宽度,而没有深度,还可被看成体或空间的界面,起到限定体积或空间的作用。因为视知觉艺术范畴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专门处理形式与空间三维问题的综合学科,所以面在设计语言中便成为一个较为关键的要素。面的特征由可以辨认的外边缘轮廓线确定。面由于透视关系会出现变形,因此,只有正面观察的时候,面才具有完整的形状。在建筑空间中,我们最常见的是平面,如地面、墙面和普通楼层的顶面以及一些隔断等。

面在三维空间中有直面和曲面之分。直面在空间中具有延展、平和的特征,而曲面则多表现出流畅、不安、自由、舒展之态。最为常见的面莫过于地面、墙面、顶面等空间界面。顶面可以是屋顶面,也可以是吊顶面;墙面则是视觉上限定空间和围合室内空间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当然它可实可虚或虚实相间。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见到的物体都是由面构成的。

(1)直面。

直面最为常见。一个相对单独的直面可能会给人呆板、平淡的感觉,但经过有效地组织也会产生富有变化的生动效果。折面就是直面组织后的形象反映,如楼梯、室外台阶等(图3-37)。

图3-36 轴线对称的纪念性广场

图3-37 折面台阶

(2)斜面。

斜面可为规整的空间形态带来变化。如一些民房的斜屋顶就比方形空间更生动。在视线以下的斜面(如斜坡道、滑坡等),因其具有一定的动势,往往具有功能上的引导作用,使空间富有流动性(图3-38、图3-39)。

图3-38 斜面在室外通道中的运用

图3-39 有趣的斜面空间

(3)曲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中曲面形式的运用也并不鲜见。与直面相比,曲面限定性更强,更富有弹性和活力,为空间带来流动性和明显的方向感。曲面内侧的区域感较为清晰,并使人产生较强的私密感,而曲面外侧对空间和视线产生导向性。在一些室内外环境设计中,采用曲面造型似乎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常见手段。自然环境中起伏变化的土丘、植被等地貌也是曲面特征的具体体现。自由曲面构成的空间更具有曲面的特点(图3-40)。

图3-40 曲线造型的门洞和灯具

图3-41 珠帘在空间中作装饰

图3-42 办公室的百叶窗帘形成的虚面

(4)虚面。

除了实体的面外,还常有一些虚面。虚面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由密集的点或线形成的面,如珠帘、竹帘、百叶隔断,以及半透明的材料(如磨砂玻璃、纱窗等),光线和视线可以部分通过,但是足以使人感受到分隔的空间,感觉到虚面的存在(图3-41)。这种被虚面分开的空间既相互分隔又相互渗透,造成既有分又有合的效果。另一种是指间隔的线或面之间形成的虚面感觉,例如,一排并列的柱子可以形成面的感觉,它能把空间分隔成不同区域,同样也可以形成虚面,把两个空间分隔开来。各种形式的门和洞口也可以看作面的延伸而分隔空间。例如一些办公空间经常使用的百叶窗帘,尽管光与视线可以部分穿透,空间也可以流动,但分隔感已相当明确,对人的行为有了较大的限定作用(图3-42)。可见,由虚面划分的空间,既具有局部的连续感又相互渗透,使之既分又合,隔而不断。

还有一种虚面,在视觉上并不十分明显,但对我们剖析问题颇有益处。此种虚面是指间断的线或面之间形成的面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可以由延伸面来获得(图3-43)。街道两旁的路灯杆或室内空间的列柱,都会给人面的感觉,并将空间分隔成虚的区域。一些传统建筑如教堂、宫殿等,由于空间很大而又常受到结构、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柱身粗壮而间距较小。有些教堂的室内空间,由于密柱成排形成虚面,常被分为中央主空间和两侧的附属空间,使得轴线感和领域感得到加强(图3-44)。一个面的表面属性,它的色彩和质感将影响到它视觉上的重量感和稳定感。由面形成的各种家具,颜色和材质发生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图3-45)。

图3-43 上海钟书阁书店室内

图3-44 教堂密集的拱券形成的虚面

图3-45 空间中由面形成的家具座椅

3.2.2.4 体

体是通过面的平移或线的旋转而形成的三维实体。体不是仅靠一个角度的外轮廓线所能表现的,它是从角度观察的不同视觉印象叠加而获得的综合感觉。从概念上讲,体有三个量度:长度、宽度和深度。对体的理解必须考虑时间的因素,否则是不完整的。

形式是体的基本可视特征,它是由面的形状和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这些面暗示着体的界限。体可以是实体,由其占据空间;也可以是虚体,即由面围合的空间。实体和虚体代表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存在形式及相互关系。体形能给空间以尺寸、大小、尺度关系、颜色和质地,而同时空间也映衬着各种体形,这种体形与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反映在空间设计中比例、尺度层面。

体可以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自由形体。在空间环境中,体一般由较为规则的几何形体以及形体的组合所构成。体的构成物要以空间环境的尺度大小而定,室内空间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家具、雕塑、墙面凸出部分等;室外空间则体现在地势的变化、雕塑、水体、树木及建筑小品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限定,上述环境要素就可能变成线或点的感觉;如果存在空间的限定,并且上述环境要素占据了相当的空间,那么体的特征也就相当明显和突兀了。曼哈顿自由女神像的体量不算小,但在曼哈顿的对岸就只能当作一个点来看待(图3-46)。

体通常与量、块等概念相联系。体的重量感与其造型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尺度、材质甚至色彩均存在一定关系。例如同样是柱子,表面贴石材与表面包镜面不锈钢,重量感会大不相同。同时,体表面的某些装饰处理也会使视觉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例如在柱表面作竖向划分,其视觉效果就会显得轻盈纤细。

体也有许多排列组合方式,基本上与点相似,如对称、成组、堆积等,因此,在特定空间的环境设计中,也可将体理解为放大了的点。有时一个体或多个体的组合,将其某一个面作为视觉观察的主要面,此时体也可作为面来看待。

实际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往往与线、面结合在一起造型,但一般仍把这一综合性的体要素当作个体。从心理与视觉效果来看,体的分量足以压倒线、面成为主角。有些体也并非实体,如椅子、透雕等,尽管存在一定的虚空成分,但大多数以体的特征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图3-47)。

图3-46 曼哈顿自由女神像

图3-47 古典园林中的透雕窗形成的虚体空间

另外,诸如形状、尺寸、方位、采光、质感及色彩等要素都会影响实体形态的创造,反映出体的视觉属性。一般来说,尺度大、表面粗糙、色彩深的体给人的感觉比较重。如宾馆大堂里的柱子,用粗糙的石片贴面,感觉比较厚重;而用不锈钢包合的,相对显得轻巧,不易产生过大的体量感;用花岗石贴面则比较折中。又如哥特式教堂里的柱子,其本身巨大的体形,给人以重量感,但是经过其表面的垂直划分及线脚与柱身的比例关系处理,并不会使人感到它笨重(图3-48)。

虚体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空间,这是循着虚点、虚线、虚面分析的结果。该种空间有体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定,只是内部是虚空的(图3-49)。室内空间实际上就属于这一范畴。相反,一个孤立的实体,它周围有支配的空间范围,这是由“力场”形成的领域,而由此造成发散的无边界的空间,这样的空间若没有更大界面的围合,就不能看作虚体。实体和虚体的对立与统一,就代表着室内外空间的典型特征。只不过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其具体的尺寸、尺度、颜色和质地等因素,以达到形体与空间的有机共生。

图3-48 哥特式教堂里的柱子

图3-49 stanzes亭子

stanzes亭子是采用超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经过模具浇筑而成的整体机构。内部有数码设备、无线网络屏幕、电话触摸屏等安装在金属盒子里,这些金属盒子则嵌在“墙壁”的空隙中。亭子可以为路人遮风挡雨,座位设计也丰富多样,适合各种社交活动。

虚体,其边界可以是实面,也可以是虚面。两面平行的墙面之间可形成三个虚面(两侧面、一顶面),凹角的墙也可形成两个虚面(一侧面、一顶面),四根立柱围合可以形成五个虚面(四侧面、一顶面)。它们均能围合出虚的体。其内部空间是积极的、内敛的。围绕柱子而设计的圆形休息座,尽管也可以用来休息,但总感觉身处众目睽睽之下,不甚自在;而常见的沙发、圈椅等就可看作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