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解析空间心理感受分类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解析空间心理感受分类

【摘要】:不同的空间状态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给人平和、安静的感觉,有的给人流畅、运动的感觉。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空间性质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空间感受。静、动不同的空间态势可以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要求。流动空间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再加上时间所构成的四维空间,也就是把多个空间联系起来,互相贯通,互相融合。流动空间要求把人的主观和空间的客观等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不同的空间状态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给人平和、安静的感觉,有的给人流畅、运动的感觉。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空间性质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空间感受。

(1)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是指利用建筑中的一些元素或者造型等造成人们视觉或听觉上的运动感,以此产生活力。动态的创造一般有两种类型。

①运动元素形成的动态空间。这类元素比较容易理解,如瀑布、小溪、喷泉、电梯、变化的灯光等都可以创造很强的动感。音乐经常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和心理,因此,在空间里配上音乐,随着节奏和时间也能创造动感。在组织空间时,合理地设计人流的运动方向,用人流的穿梭形成有秩序的运动,这种方式在商场、展览馆这类空间非常有效。合理利用这些运动元素来创造动感是空间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②静止物体形成的动态空间。这类创造主要是调动和利用人的视觉心理和视错觉来形成动感,用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视觉感受规律来进行组织和设计。线具有较强的方向性,面和体都可以形成变化,形成方向,引起动感。譬如,在剧院里,人们常常利用许多集束的线条从顶棚上向舞台延伸,这样人的视线随线延伸而产生运动感。还有一种比较含蓄的手法,即用引导和暗示来创造动态。例如,用楼梯、门窗、景窗等来暗示,提醒人们后面还有空间,或者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于历史、典故的动态联想

(2)静态空间。

人们除了要求在空间中的运动感,强调空间的生机和活力外,也时常要求有平静和祥和的空间环境。静与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静也无所谓动,没有动也不存在静。静、动不同的空间态势可以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要求。静态空间设计除了要减少空间里的运动元素(如过高过强的声音、运动的物体和人的过多活动等)外,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着重考虑。

①静态空间围合面的限定性较强,减少与周围空间的联系,趋于封闭型。

②空间形态的设计多采用向心式、离心式或对称形式,以保持静态的平衡。

③空间的色彩尽可能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④空间中点、线、面的处理要尽可能规则,如水平线、垂直线等,避免出现过多不规则的斜线、自由线,以免破坏空间的平静和稳定。

(3)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再加上时间所构成的四维空间,也就是把多个空间联系起来,互相贯通,互相融合。人的视点不是固定的,随着人的移动而产生视觉透视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流动空间强调把空间看成积极的活动因素,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消极因素,强调空间之间流动性的融合,追求连续的空间运动组合,而不是简单、静止的空间体量的组合,因此,空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采用象征性的分隔,用围合、分隔等多种手段造成连续、流动的空间层次,以保证空间之间的连续和交融,视线和交通尽量保持通畅,减少阻碍,空间的布置应灵活多变。流动空间要求把人的主观和空间的客观等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