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博爱思想,三者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基本含义都是爱,即三者的出发点是相通的,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共同抛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相互仇视,这些思想共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灿烂光辉,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社会的基本标志。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仁民爱物说,泛爱程度不断提高。......
2023-10-01
著名学者牟钟鉴教授认为,儒学为仁爱通和之学,可以实现三重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内心的和谐,这三重和谐是人类幸福所系。在海外,汤恩比教授早已提出,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意识营垒。因此,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精神——和谐。建立和谐社会,是今天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社会基础和必备条件。仁爱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理论基础。因此,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必然是仁爱社会,仁爱思想为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养料。
仁爱思想富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将人视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孔子认为,人的尊严是不能侵犯的,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去对待,这完全出于对别人的同情与尊重。在这里,方法和目的是完全合一的,忠恕之道与实现仁是完全合一的。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异常激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将人视为工具而不是目的,如果相互视为工具,将导致工具的理性猖獗,毫无人的尊严价值可言了。当然,忠恕之道重视人的价值和目的,并不意味着以此代替人的生存之道。如果能将忠恕之道经过现代诠释,很好地运用到市场经济下的人类社会,实现超时空的结合,那么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并且更加需要保持人格尊严,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同情、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建立普遍的正义原则。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两大正义原则,虽然是从新契约论引发出来,但是契约论也是以道德作为基础的,以“人是目的”(康德语)为前提的。
要获得人格上的尊重,其前提条件在于修己。从今天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来看,无论国际社会还是国内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或者要求社会和谐是民心所向,社会所趋的。从理论上说,和谐社会就是无论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在一个国家中,全体公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全体公民的各种社会活动基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从实践上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即公民。因此,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为此,我们无法否认儒家仁爱思想在强调和加强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有益而积极的作用。儒家仁学的爱人思想最基本的价值要素,实质在于修己、克己,这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质性基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同时,爱人还必须有一个实践的价值要素,即怎么样才能够践行爱人。在儒家看来,修己重在怀德。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做人怀德才是君子之所为,人的一生无非是以德律己,以法束己,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追求、企盼的是通晓仁义,寻求人生的至高境界;而做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却多怨恨是小人所为。克己表现的就是通过对自己言行的抑制使其全部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做到为仁行义的一种境界,所以克己必去私欲,“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管子·心术下》)。因此,仁学倡导“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礼记·坊记》)。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尊重他人胜过尊重自己,先顾及他人而后才考虑自己,这样的人民众才会信服。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利益的驱使导致人们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竞争将人与人的关系逼向自我维护,而人与人利益差距的拉大又会轻易地将人的行为导向损人利己,如果人人为我,整个社会势必更加纷争不平。可以说,仁是个人立身之本,其要求为人正直、诚信、无欺。
儒家仁的伦理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社会实践,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其中有许多东西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广博的胸怀,从不同的思想传统中找到对当代人类而言具有共同意义的价值资源。不管不同哲学家或宗教对伦理的来源与人性有何不同看法,落在伦理的层面上都有可以互相容纳、互相补充的东西,因为人类都需要和谐相处。
诗词欣赏
送韦城李少府
唐·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五律诗首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这一题材,为传统送别诗开拓了新领域。
首联“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送客人李少府到南昌赴任,在驿亭设宴告别,颔联“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野花看上去好像要凋零一样,这里指春将过去,眼看山花就要开尽,林中的啼鸟听起来更为委婉凄切,比喻心中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颈联“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是说置酒送别在青门路。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两句意为,青门置酒一别,归南昌上任的车辆千里迢迢一路到白马津,渡黄河后再到遥远的楚地南昌。交代了友人的行径。
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两句意味深长,说你我相识相知的友情没有路途的远近,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近。这是劝慰友人,也是自我安慰的话,抒发了作者与李少府的情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一片深情。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章
比较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博爱思想,三者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基本含义都是爱,即三者的出发点是相通的,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共同抛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相互仇视,这些思想共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灿烂光辉,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社会的基本标志。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仁民爱物说,泛爱程度不断提高。......
2023-10-01
诚信友爱最符合人性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性之一。不难想象,如果人对人像狼一样,互为仇敌,相互陷害,尔虞我诈,彼此间争斗不已,社会充满矛盾、冲突和战争,这个社会只能永无宁日,遑论稳定,更难言和谐了。因此,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2023-10-01
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唐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豫章公主早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自妃嫔以下有疾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并拿自己的药物饮食供其服用,宫中人人都爱戴皇后。长孙皇后仁义孝敬以人为镜一日,太宗得到一只小鹞鹰,十分喜爱,正放在肩膀上逗着玩,远远地看见魏征走过来,怕他说自己贪玩,就赶忙将鹞鹰藏在袖子里。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2023-10-01
也许同学们会说,当今我们没有吃苦的必要,其实不然,越是在当今这样的时代,能吃苦越显珍贵,吃苦也更加有意义。吃苦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也有着许多的孪生兄弟,如坚毅、恒心、顽强、积极、乐观等。吃苦耐劳说小点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着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将无法去面对这竞争日益强大的社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来说,吃苦耐劳是立国之本,也是具有民族良知的表现。......
2023-10-01
当前阶段,社会道德状况呈现出了令人担忧的滑坡和失范现象。其中,传统忠孝道德状况更令人担忧。第二天,谢用回到家乡,将找到母亲的消息告诉了父亲,随后自己和弟弟一同去休宁将母亲迎接回来,并就近另租一室,供马氏安歇。1588年,吴琨终于得到父亲在四川东乡的确切消息。1692年,灵柩到达休宁临溪,轰动了这个乡镇,人们都称吴琨为“吴孝子”。长老想到观承兄弟两人年幼,尽管有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2023-10-01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细微之中彰显对老师的感恩。理解老师的辛苦,经常询问、关心老师,让老师感受同学们的温暖。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的人才,子质认真教学。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的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2023-10-0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在直接谈论和谐的社会互动的建构问题。可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博弈的探讨因为抓住了“和谐的社会互动”这个核心而具有一定启发性。以上分析有利于我们明白如下道理。......
2023-12-02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风险、社会风险及其理论风险一词在词典的解释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因此,规避社会风险,追求社会的和谐、安全与稳定,就成了人类社会的永久课题。社会风险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刺激了社会理论的创新。进一步说,风险社会的存在意味着风险的全球化。这些事件证明了“风险社会”理论的前瞻性,同时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2024-06-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