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通史·卷二:姓氏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川通史·卷二:姓氏发展的基本特点》

【摘要】:秦至蜀汉,巴蜀民族姓氏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以地为氏。二是以河渠为氏。三是以地名为氏。2.以国邑为氏。资、通(详前),以封邑为氏,后发展为姓。庸,《元和姓纂》卷2:庸蜀,殷时侯国,周武王时来助伐纣,子孙以国为氏。苴,是爵称,又是邑名,后裔以为氏、姓。公乘,此为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八级,蜀人遂以此为姓。帛氏,最初当系以职业为氏、为姓。此即由氏转为姓的主要内容。6.以图腾为氏。

秦至蜀汉,巴蜀民族姓氏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以地为氏。可分三类。一是以山为氏。涂山,秦汉时发展为姓。《后汉书·贾逵列传》说贾逵“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李贤注引《风俗通》曰:涂山氏之后。蜀山,以蜀山为氏。二是以河渠为氏。青阳,以居青衣江北岸而氏。驰,梓潼五妇山,驰水所出,驰氏当是以水为氏。若,蜀有若水(今雅砻江),若氏兴于水边。《汉书·朱博传》载朱博为犍为太守时,有南蛮若儿。师古曰:若儿,其豪长之名。犍为南蛮,此指僰人。《汉书·王莽传》有僰虏若豆。《蜀典》:若氏之后,宋代多已能考取进士。反映了僰人某些支系的进化程度。三是以地名为氏。䎰(zuo),李斯《苍颉篇》云:地在蜀,亦为姓,是以地为氏者。其地在今大邑境内。果,最初为地名,后为氏。落下,《史记·历书》说武帝时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索隐》转引姚氏案:《益部耆旧传》云:“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武帝征待诏太史……”落下,或写作“洛下”,阆中一地名。又《风俗通》认为落氏为赤翟别种,可备一说[12]

2.以国邑为氏。资、通(详前),以封邑为氏,后发展为姓。庸,《元和姓纂》卷2:庸蜀,殷时侯国,周武王时来助伐纣,子孙以国为氏。郫,《姓苑》:郫姓,望出成都。巴,《世本》:巴氏,巴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姓解》曰:汉有太常巴茂。哀、褒,《汉书·王莽传》有梓潼人哀章,袁宏《汉纪》作“褒章”。褒,古汉中国名,地名。苴,《华阳国志》卷3《蜀志》记蜀王分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封邑在今广元。苴,是爵称,又是邑名,后裔以为氏、姓。

3.以爵位为氏。苴(详前)。公乘,此为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八级,蜀人遂以此为姓。《华阳国志》卷10有“公乘会妻,广都张氏女也”,《隶续》卷2有《广都公乘伯乔题名残碑》,卷14《高朕石室六题名》有广都公乘伯高。

4.以职业为氏。弧,汉《巴郡太守张纳功德碑》碑阴题名有阆中弧有,其族最初当从事弓箭制造之业,后以为氏、姓。铅,《华阳国志·巴志》载江州“冠姓”有铅氏,“世有大官”,张纳碑阴题名有文学史江州铅迁。蜀铅氏最初当以冶铅为业。帛,《水经·江水注》有真人帛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宋书·刘粹传》有帛氏奴,五城(今中江县地)人。《周书·宇文贵传》有帛玉成,金堂人。帛,丝帛也,既是衣料,又是早期货币。帛氏,最初当系以职业为氏、为姓。

5.以族名为姓。此即由氏转为姓的主要内容。上文论及的人七姓(罗、朴、昝、鄂、度、夕、龚)、巴人五姓(巴、樊、瞫、相、郑)皆属此类。笮,《风俗通佚文》:笮氏,楚有笮伦。蜀古有笮人,又称笮都夷,居于今川西南一带,楚之笮氏或由蜀迁去。嶲州治所在越嶲(今西昌),此为兄弟民族部落之氏。羊,养,羊氏又译成养氏。《华阳国志》卷10有郪人羊基,字仲鱼,父养甚为交州刺史[13];上引《繁氏张禅题名碑》有“夷侯养达伯”。

6.以图腾为氏。竹,《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将破竹弃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在西南夷的其他部族中也有类似传说。竹是该部族图腾,后裔有以此为姓者[14]。鹄,《元和姓纂》卷10谓其为“后汉巴郡蛮酋”,或为以图腾为姓。蚕丛、柏濩、鱼凫,《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蚕丛、柏濩、鱼凫,应为这些部落的图腾,部落以图腾为氏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