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镇辖区包含大洋山、小洋山、滩浒岛等主要住人岛屿。当洋山的井与传说故事联系在一起,神奇的意蕴更加浓厚。过去外地渔民到小洋山避风停泊,必定会上岛观赏此井。清初开放海禁之后,江浙各地沿海的渔民逐渐向小洋山等岛屿迁徙,随之将李三娘的传说引入。李三娘井一侧的洋山庙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嵊泗列岛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岛民传说羊山大帝姓李,为南北朝时期南陈政权负责押运粮草的漕官。......
2023-10-15
儋州市白马井镇旧时为“儋州八景”之一,名曰“马井涌泉”。传说东汉初,马伏波将军南征,率部队行军路过海南岛的西海岸,酷日当空,将士饥渴,正焦躁间,将军的坐骑一匹白马,忽而窜下海滩,以蹄刨地嘶鸣,不一会儿,掘出一眼清泉。流水汩汩,甘洌如醴。众将士欢呼雀跃,尽解望梅之苦。后人就在泉眼处砌成一井,名曰“白马井”。居人依井卜筑,渐成一市,并在此建“伏波将军庙”以祀马援。“白马涌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据《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因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叛,光武帝特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二月,马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十九年春,马援斩征侧、征贰并追逐其余党都阳等至居风。都阳等投降,岭南悉平。再参阅《后汉书·武帝纪》及《马援传》等,知此次征伐的战事全都发生在广西至越南北部(交趾)一带。史料中所举的地名如浪泊、禁溪、居风等,据注解,都不在海南境内。所谓“缘海而进”,即沿广西沿海地带进军,未涉海南。南宋时,朱熹曾批评苏轼的《伏波将军庙碑》,认为“伏波当时踪迹在广西,不在彼中。记中全无发明”。这“记中全无发明”,意即苏轼的《伏波将军庙碑》没有指出伏波南征的事迹只发生在广西,不是在海南这一史实。至明代,海南人王佐著《琼台外纪》亦对此有论述,他认为“马伏波未尝征珠崖,后汉亦未尝有珠崖地也”“史称循海而进者,循北边海以进道,未尝渡海也”。
看来,将白马井的传说归于马伏波,只是后人的一种附会。
也有人认为,白马井是纪念路伏波将军的。但路伏波将军当年南征,与楼船将军杨仆同时进发,分兵征讨。而据《广东通志》引《舆地纪胜》载:“儋耳外城,杨仆筑。子城,儋耳婆筑。”所谓儋耳外城,即离白马井三十余里的旧州南滩浦一带。此地为儋州旧治,现仍有故址遗存。旧《儋县志·古迹》载:“旧在今州西北三十里高麻都南滩浦。汉楼船将军所筑。”即今旧州坡。遗址尚存。遗址周边至今有羊、包、许、李、周、薛等姓族的村落,自称其先人系西汉时随楼船将军南征而留下来的。周围的村庄有名为“马栏”“赤勇”“王园”等,似与军事、政治有关联。若这里是楼船将军的营区,就不可能有路伏波的踪迹。而“白马涌泉”的传说似应记在楼船将军的头上。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恐怕与楼船将军杨仆杀戮过甚,大失民心有关。这种恃武力滥杀无辜的残暴,自然“天人共愤”,不会有人去赏识他、纪念他。而马伏波在交趾一带却能“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早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就对白马井的传说抱有疑问:“旧志云:后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五十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又云:唐懿宗咸通五年,命辛、傅、李、赵四将部兵过南滩港,适渴,其白马嘶啖跑沙得泉。未知孰是。”由此推断,直至唐末,白马井为马伏波将军所发现的传说还未流行。据《正德琼台志》所述,当时《雷州志》还有袁潭著文称路伏波从合浦冠头、马伏波从徐闻那黄渡海,经略巡抚珠崖,而路伏波饮马于儋耳,故至今徐闻海岸有两伏波庙。《正德琼台志》认为这种说法“附会之谬,可笑”。
然而,《正德琼台志》既证马伏波未曾过海在前,就不应有“未知孰是”之疑。事实上,儋州的蚂蝗岭一带曾出土过汉代的兵器、铜鼓等军征之物,说明汉代曾有战事。因此楼船将军之事,实属可信。即使马伏波未到过海南,而千百年来,百姓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可能发生的故事附会到他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2000年11月13日)
有关琼崖旧事:桂馨楼琼儋史话的文章
洋山镇辖区包含大洋山、小洋山、滩浒岛等主要住人岛屿。当洋山的井与传说故事联系在一起,神奇的意蕴更加浓厚。过去外地渔民到小洋山避风停泊,必定会上岛观赏此井。清初开放海禁之后,江浙各地沿海的渔民逐渐向小洋山等岛屿迁徙,随之将李三娘的传说引入。李三娘井一侧的洋山庙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嵊泗列岛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岛民传说羊山大帝姓李,为南北朝时期南陈政权负责押运粮草的漕官。......
2023-10-15
民间有北蝉龙堂岭泄潭掉下的一根扁担在灌门龙潭海域出现的传说,还有传说东海龙王的化身是干龙头街上一个名叫“梁璋”的道士。龙泉山南坡上的龙泉古石井,井水清盈,微而不竭,或称海眼。龙潭井 位于干镇龙潭街,井圈石条铺设,呈长方形,外长1.33米,宽1.20米,内长0.74米,宽0.56米,井圈高于地面0.2米,井深2.4米。......
2023-10-15
马岙街道地处舟山本岛西北部。马岙是定海最早倡导水井文化的街道,在水井池塘处建设廊轩,疏通沟渠,完善设施,并设置“井品、井德、井韵、井悟”等井文化宣传栏,一井一景,颇有特色。游笔溪七斗泉井群 坐落于马岙街道马岙社区卧佛山下。井水甘甜可口,周边居民及过往行人皆乐于饮用。宋代始凿,为林氏先祖落户马岙时,楼氏太婆出资挖掘。据《海洋文化的发祥地——马岙》和《马岙镇志》所载,龙眼古井原有一石梁中分两井眼......
2023-10-15
定海作为一座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曾经历明末清初的辛卯屠城之难和两次鸦片战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许多节义忠勇的历史人物,让定海的古城文化变得丰厚,人文精神变得丰腴,其间,古城内的古井也成为这一桩桩历史事件的见证。“二丈”与“丈余”之间的差异,或跟井底是否清淤深掘有关,也跟井面是否提升、井圈是否筑高有关。盖茶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
2023-10-15
清康熙二十三年,舟山展复,逐渐有宁波等地渔民在虾峙附近海域作业,并上岛定居。虾峙岛曾有当地最大水潭,位于沙峧,称“沙峧大井”。三是虾峙岛大小水井数量多。沙水潭是目前虾峙岛上最大的井潭,现四周筑有高墙,高2米左右,团团围起,像一座微型城堡。......
2023-10-15
蚂蚁岛是舟山渔场著名的张网作业区,附近海域盛产小虾、虾,并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青占鱼、鳗等鱼类。穿山岙井 位于蚂蚁岛客运码头附近的穿山岙。井水去咸变淡,也反映出蚂蚁岛的地貌变迁。关于蚂蚁岛人居来历的传说,也与镇海周姓渔民有关。长沙塘的大井潭,位于长沙塘119弄4号附近,可能是旧时蚂蚁岛最大的水井潭了。......
2023-10-15
衢山岛是舟山第四大岛,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是集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海上仙山”。塘岙里厂井 位于衢山岛西部海岸的塘岙村。程觉龙出生于1868年,为人急公好义,公正讲理,是衢山岛上调解纷争、维护地方秩序的总柱首。太平宫井潭 位于衢山岛太平村大平头内道路旁,一侧建有规模宏大的观音殿。衢山民间多将庙宇俗称为宫,宫井潭由此得名。......
2023-10-15
由此可知,嵊泗现有水井的历史大致不会超过200年。历史上的八角井潭原为块石垒砌,石与石之间咬合紧密,井口用青条石叠砌成八角形,故名八角井潭。但可惜的是,这口见证了历史的井,最终难逃被填埋的命运,至今已无任何遗迹可寻。金鸡岙的最里侧,有个被称为“大槽”的聚水池。据村民回忆,大槽原先为天然形成的水潭,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为金鸡岙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渔业发展发挥了一些作用。......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