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高山高原阻隔,因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天干冷,春季风沙多、温差大。1)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我国东部沙区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亚洲的干旱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
2025-09-30
根据我国沙漠沙样的分析,粒径为0.25~0.1 mm的细沙,在各粒级的百分比含量中,平均占66.78%,最高含量可达99.38%;粒径0.5~0.25 mm的中沙和粒径0.1~0.05 mm的极细沙平均分别占16.27%和12.69%;粒径<0.05 mm的粉沙和粒径1.0~0.5 mm的粗沙含量都很少,平均分别占2.94%和1.32%,几乎不含粒径>1.0 mm的极粗沙(表1-13)。
表1-13 我国主要沙漠沙丘沙的粒度成分统计

(续表)(https://www.chuimin.cn)

S 0=D 75/D 25。
需要指出,上面所说大都是流动沙丘(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除外)的情况,而流动沙丘表面由于落尘和本身随着植物的生长、成土作用深化等自然固定过程的加强,其粒度成分也将发生变化,表现为由流动沙丘到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其粒度成分变细,粗粉沙(粒径0.05~0.01 mm)和黏粒(<0.001 mm)明显增加。以腾格里沙漠东南沙坡头地区三个沙丘剖面的分析为例,可以看出,在粗粉沙方面,流动沙丘全剖面的含量均在0.3%以下,而半固定沙丘0~20 cm表层增加到1.73%~6.56%,固定沙丘0~44 cm沙层增加到2.37%~19.86%;在黏粒含量方面,流动沙丘全剖面小于0.4%,而半固定沙丘0~20 cm表层增加到0.47%~0.90%,固定沙丘0~44 cm沙层增加到1.19%~1.93%;就物理性黏粒(粒径<0.01 mm)来看,流动沙丘全剖面的含量在0.50%以下,而半固定沙丘0~20 cm表层增加到1.07%~2.86%,固定沙丘0~44 cm沙层增加到4.71%~5.66%。
相关文章
我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高山高原阻隔,因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天干冷,春季风沙多、温差大。1)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我国东部沙区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亚洲的干旱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
2025-09-30
图3.17挖掘机初压现场图3.18振动压路机干压现场1.干压风积沙施工工艺干压实工艺流程见图3.19。图3.19风积沙干压实工艺流程图水平分层填筑,按沙基放样宽度,每层填筑厚度30~50 cm,用机械按路堤横断面全宽一次推筑成型。表3.27风积沙试验段压实度、含水量检测结果注:表中采用的压实度均为各路段的平均值。......
2025-09-30
图3.20风积沙湿压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线、清废、推筑或运送风积沙同干压风积沙规定。表3.29风积沙垫层检测结果由于此段路风积沙层中洒水较好,基本上均大于最佳含水量,碾压效果良好。2)风积沙试槽为了进一步检验碾压机械的压实效果和压实质量,在试槽施工过程中,对同一层两种风积沙的碾压效果进行了分析,压实度检测结果见表3.30。......
2025-09-30
与单一防洪调度相比,该方案排沙有所增加。在新水沙条件下,进一步计算了上述4种调度方案多年泥沙冲淤特征,4种沙峰排沙调度方案均有增加排沙的作用,年平均增加排沙量均在50万m3左右,各方案相差不大。综合来看,水库下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沙峰排沙调度方案为较佳方案。表8.5-8新水沙系列三峡水库沙峰排沙调度水库排沙年平均增加量......
2025-09-29
表3.10给出了长江干支流控制站持续3个月枯季径流占年径流百分数。表3.11为长江宜昌以上地区1~3月份枯季径流组成情况及干流年际变化情况。金沙江、岷江及区间枯季径流所在比重较大。......
2025-09-30
横向排架结构体系 横向平面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等组成,它是厂房的基本承重结构。其作用是保证厂房结构的纵向稳定和承重,厂房纵向排架虽承受竖向荷载,但主要承受纵向水平荷载,如纵向风荷载、吊车纵向制动力、纵向地震作用和温度应力等。......
2025-09-30
CSG法是用一棵有序的二叉树来表示组合体的集合构成方式。图2-11十字叉的CSG表示法方案一显然,构造过程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组合体构成的复杂程度。分析截面线串的真正意义是确定构成组合体的特定表面。对比图2-11、图2-12可见,方案一要比方案二更简洁,因此构成组合体时,必须合理地分解组合体,通过反复假想分解和还原而确定最佳的构造过程。......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