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数落武则天,找一般的“笔杆子”写檄文不成,必须请“大笔杆子”。“初唐四杰”是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个人非同小可,是个神童,七岁时就写出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没有引用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的全文,只摘抄了几段。骆宾王写的这篇《讨武曌檄》,武则天看到了。......
2023-08-26
历史总是和人们开玩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下葫芦浮起瓢。
好不容易刚请走了个武后,又来了个韦后。
韦后是何许人也?就是新皇帝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皇后。
这个韦皇后知道婆婆武则天当皇后时就垂帘听政,由皇后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后,更是权力大无边,非常过瘾。
存在决定意识。因此,韦皇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也要从政。
武则天当皇帝时,李显多次吓得要自杀。每当这个时候,韦皇后就说:“福祸吉凶难以预测,宁愿冒一次被处死的险,也不能急匆匆地自杀!”李显非常感谢韦皇后在艰难日子里对他的帮助,因而曾私下给她许诺:“假如日后我有幸重见天日,一定让你随心所欲地做事情,不会受任何限制。”
真是灵验了,李显真的当了皇帝,韦氏水涨船高,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她也像武则天那样干涉朝政大事。朝中的许多大事,李显都先听她的意见,看她的态度。
老臣桓彦范向李显上表说:“《周易》中有教导,女人没有什么过失,只要把家务做好,就是吉利。《尚书》中也说,如果母鸡打起鸣来,这个家族离破产就不远了。臣看到皇上每次临朝,皇后总是在帷帐后边参与对军国大事的决断。古往今来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是由于妇人干政而导致国破身亡的。这是因为阴不能凌驾于阳之上。阴阳错位违背天理;女人欺负丈夫,违背人伦。臣希望陛下接受历史的教训,将社稷与百姓放在心上,使皇后严守本分,主持好后宫的事情,不要到朝堂干预国事。”
桓彦范的话够尖锐的,但皇上与皇后我行我素,哪会采纳?
武则天有个侄子名叫武三思,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儿子。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武家的人一步登天,武三思也被封为梁王,在朝廷有话语权。李显与韦皇后有个特别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样,武三思就与皇上成了亲家,并与韦皇后私通。李显有许多军政大事都要先听武三思的意见,并极力排斥张柬之等将武则天赶下台、扶他当上皇帝的老臣。
张柬之等人一再劝告李显必须诛灭武氏集团的人,李显根本不听。张柬之说:“武则天改唐朝为周朝的时候,把李氏家族的人杀了不少。现在幸亏天地神灵庇佑,陛下好不容易才重登帝位。而武氏集团一点儿未变,仍像过去一样把持着他们窃取的官位,还在发号施令。希望陛下清除他们,绝对不可心慈手软。”张柬之说破天,李显就是不听。
张柬之等人急得直拍桌子,有的人把手指头都拍出了血,说:“皇上之前给我们的印象还是位刚烈的汉子,所以我们当时没杀武氏集团的人,是为了让皇上登基后亲自下令诛杀,以扩大其声望。真没料到,皇上不仅不诛灭他们,反而更加重用。大势已去,我们这些推翻武氏的功臣,恐怕要大祸临头了。”
果不其然,在武三思与韦皇后等人的策划下,张柬之被任命为汉阳王,敬晖被任命为平阳王,桓彦范被任命为扶阳王,袁恕己被任命为南阳王。实际上这些老臣是被赶出朝廷,全部下放,之后被迫害致死,并被灭了三族。这些老臣的命运极其悲惨。
接下来,武三思借皇上的名义下令,重新执行武则天时期的大政方针,重用武氏集团的人马。
朝廷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武三思的手里。他常扬扬得意地说:“我不管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我只知道凡是对我好的人,就是善人;凡是对我不好的人,就是恶人。”
武三思和韦皇后联合,要对太子李重俊下手了。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的,她左看右看都不顺眼,一心想废掉这个太子。安乐公主是武三思的儿媳妇,武三思又与韦皇后私通,他们想废掉太子,立历朝历代从来没有的“皇太女”。太子李重俊已经被逼到绝路,他豁出去了,假借皇上的名义,纠集了几百名羽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武三思与他的儿子杀了。
太子李重俊毕竟缺乏经验,组织与行动都不够严密,在追杀韦皇后时,唐中宗李显站在玄武门上直接向羽林军喊话:“你们这些人统统是朕的卫兵,为什么要跟着坏人造反呢?如果你们能杀死鼓动你们造反的头领李多祚,朕保证你们将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听皇帝这么一说,卫兵们真的将李多祚等将军斩首。太子李重俊一看形势急转直下,带领百名骑兵逃至南山,最后身边只剩下几个人。当他在树下喘气时,被手下的人杀死。李显为武三思和驸马武崇训设了灵堂,把太子的头作为祭品。
太子李重俊虽然把罪大恶极的武三思灭了,但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韦皇后一心想当第二个武则天,她将毒药放在唐中宗李显的食物中,悄悄把他毒死了。皇帝驾崩后,她不发布消息,由她总揽朝廷大事。她委任亲信到朝廷重要部门任职,又调来五万人马驻扎在长安城中,还拟诏立李重茂为太子、相王李旦辅政。实际上一切大权全掌握在韦皇后手中,她就是武则天再世。
当她把这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将皇帝的灵柩移到太极殿,向文武百官发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并由自己临朝摄政,把年号改为“唐隆”,提升相王李旦为太尉。
接下来她又让年仅十六岁的殇帝继位,把妃子陆氏立为皇后。这些全是掩人耳目的把戏,实际上大权已掌握在韦皇后的手里。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害死殇帝,走向台前,实现当女皇帝的美梦。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要数落武则天,找一般的“笔杆子”写檄文不成,必须请“大笔杆子”。“初唐四杰”是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个人非同小可,是个神童,七岁时就写出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没有引用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的全文,只摘抄了几段。骆宾王写的这篇《讨武曌檄》,武则天看到了。......
2023-08-26
一提起赤壁之战,不由得就让老夫想起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老夫将原文抄录如下:进,与操遇于赤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确实是赤壁之战的一号主角。据载,周瑜文武双全,胸怀开阔,绝非小心眼之人。......
2023-08-26
孔子去世已两千多年,他的后代至今繁衍了八十三代。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记载了孔子的第六代传人孔斌,即子顺,他受魏王之邀,被任命为相。在这部巨著中,司马光特别描述了孔斌在一次论政时的精彩表现。那些被罢官的人,对孔斌恨之入骨,于是制造了许多谣言,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2023-08-26
证明是在科学思维中极其重要的。在逻辑中,证明是对于正确的论题加以辩护,对于错误的谬论予以反驳,对于诡辩予以揭露,对于欺骗进行打击。在这一切上,证明都是一种有力的武器。获得这一切知识便超出形式逻辑的范围,有待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6]“对人辩论”是拉丁文逻辑术语argument ad hominem 之译,有时译为“对人不对事的谬论”。......
2023-11-08
毛泽东于建国后读《南史·韦睿传》,密加圈点,批注有25处之多。尤其对韦睿的军事才能和果敢作风,由衷钦佩。他还把韦睿与周瑜联系到一起进行评论。毛泽东在这段话旁写了批注:“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毛泽东把韦睿和这两人相比,足见评价之高。周瑜敢以“精兵数万”抵曹操的“百万之众”。所谓“周瑜之风”,不唯有胆,而且有识,更在有为。韦睿以数万之兵破元英“众兵百万”,胆略识见,前追周公瑾,自可比肩。......
2023-11-27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随即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唐太宗派人前去询问病情,送去好药。唐太宗与太子一同前往探望魏徵,并指着衡山公主,想让其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唐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魏徵死后,太子李承乾因有严重的不轨行为被废掉。在场的所有大臣一致表示赞成立晋王为太子。唐太宗看到百官一致赞同,心中非常高兴,正式宣布晋王李治为太子,将李承乾和李泰软禁起来。......
2023-08-26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