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抵达冀州时袁绍已夺了韩馥的地盘,他以上宾之礼待荀彧。荀彧的弟弟荀谌及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得到袁绍任用。任命他为司马,当时荀彧二十九岁。那时董卓权势熏天,曹操以此事询问荀彧,荀彧说:“董卓暴虐已极,势必以作乱覆灭,不会成什么气候。”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荀彧经常居于朝中处理朝政,曹操虽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商量。......
2025-09-30
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率军回到大本营邺城。过去的一年,对曹操来说可谓是战绩辉煌的一年,曹操征战数年终于扫平黄河以北的袁绍势力,豫州、兖州、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全部插上曹军旗帜,中原已是曹操的天下。
此时只有南方的扬州、荆州、益州以及西北偏远的凉州不在他掌控之内,但在当时,得中原者得天下,包括曹操本人在内当时舆论都认为由曹操统一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部人口以及赖以生存的耕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原,贫瘠的西北和落后的南方在世人眼中并不怎么重要。
志得意满的曹操在品尝胜利果实的时刻当然没有忘记跟随自己一路征战的文武大臣。如今大业已成,自然要对追随自己的有功人员论功行赏。曹操亲自拟定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名单上报皇帝,皇帝很配合地准了,不批也不行。曹操的勋臣们封侯晋爵,从此更死心塌地追随曹操。他们受的是大汉爵禄,领的却是曹操的人情。可怜的汉献帝只是曹操随意操弄的工具。
天下之定 荀彧之功
在曹操的众多功臣中,功劳最大厥功至伟者当数荀彧荀文若。早在203年,鉴于荀彧以往的功劳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禄千户租税。207年,曹操又给荀彧加了一千户,前后相加有二千户之多,在建安年间这绝对是个可观的数字。以荀彧的功劳当之无愧。
相比于其他文臣武将,荀彧几乎全程参与了曹操的历次重大决策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194年兖州之战,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在陈宫、吕布的内外合谋之下丢失殆尽。此时的曹操远征在外,若不是关键时刻,荀彧临危不惧稳住阵脚,替曹操保住三城,曹操就无家可归了。
此后陶谦病死,曹操一度打算进攻徐州,又是荀彧及时制止,劝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为曹操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帮助曹操安抚兖州、豫州,扩编军队。荀彧出身东汉名族,在士大夫中颇有声望,荀彧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为曹操招揽人才,协调与地方大族的关系,使曹操迅速得到地方大族及士大夫的支持。此后荀彧帮助曹操兴办屯田,遣使入关朝贡,让曹操声名日著。
在是否迎接汉献帝的问题上,曹操曾一度犹豫,又是荀彧力排众议,力主迎接献帝,为曹操赢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正是这个政治优势让曹操在与其他军阀的角逐中占尽先机。
东汉王朝在黄巾之乱后,早已名存实亡。汉献帝又是董卓所立,先被挟持到关中,受制于李傕、郭汜,后又被白波贼杨奉等挟持到河东。此时,关东诸多军阀都有条件迎奉献帝。(https://www.chuimin.cn)
汉献帝既然只是个工具,那就有一个利用的问题,利用得好,事半功倍;利用不好,弄巧成拙。董卓、郭汜等都挟持过献帝,非但没捞到好处反而因为欺负天子而陷于被动。袁绍恐怕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不想惹祸上身。但曹操对献帝这张牌用得很成功,而这要归功于荀彧的居中协调。献帝都许后,荀彧任汉廷侍中、尚书令,居中持重,曹操经常领兵在外,许县朝廷的大小事全是荀彧做主。
名士“首望”、汉廷宰辅、曹操谋主,荀彧的多重身份成为联结士人与曹操的纽带、沟通汉廷与曹操集团的桥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今天。对这样一位功臣,曹操自然要厚报。
为了报答或者说拉拢,曹操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安阳公主”(魏国建国后加封)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联姻,也是常用的政治手段。在重视家族血缘的古代,这招百试不爽,后来刘备、孙权也如法炮制,政治婚姻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大特色。
曹荀两家结亲,关系自然就近了一层,不再是单纯的君臣关系,荀恽跟安阳公主不久有了儿子,荀彧的孙子、曹操的外孙。
荀彧的儿子娶了“公主”,女儿嫁给了曹魏名臣陈群,荀彧的另一个儿子荀粲又娶了曹操心腹大将曹洪的女儿为妻。荀家与“皇家”的联姻还远不止此,荀彧的一个孙子后来娶了司马懿的女儿也就是司马师跟司马昭的妹妹。晋朝建国,荀氏依然是皇亲国戚。因为这层关系,荀氏不论是在曹氏的魏国还是此后司马氏的晋朝都是名门望族,很吃得开。
同样出身于荀氏宗族的荀攸是荀彧的同族晚辈,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曹操集团中仅次于荀彧,曹操自己就说过:“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文若就是荀彧、公达即是荀攸,所以荀攸仅次荀彧也在受封之列。
曹操总是让荀彧留守后方,后者坐镇大本营统筹调配,保证前线足兵足食,荀彧的角色就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兼张良;而荀攸则经常随同曹操出征,在军中为曹操出谋划策,作用类似当年的陈平。后曹操建立魏国,荀攸被任命为魏国的尚书令。
荀彧是汉朝的尚书令、荀攸是魏国的尚书令,一门两代官居要职,权重一时。
尽管深受曹操器重,荀彧却表现得很低调,曹操几次想提拔荀彧做三公,都被荀彧婉言谢绝,但曹操心里过意不去,还是想让荀彧当三公,荀彧只好让荀攸出面表示自己确实不想当,往来十几次,曹操见荀彧真的不想做,这才不再坚持。
荀彧引荐给曹操的同为颍川人的郭嘉,成为第三号功臣,论功行赏被封洧阳亭侯。受封的还有董昭千秋亭侯等。
相关文章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抵达冀州时袁绍已夺了韩馥的地盘,他以上宾之礼待荀彧。荀彧的弟弟荀谌及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得到袁绍任用。任命他为司马,当时荀彧二十九岁。那时董卓权势熏天,曹操以此事询问荀彧,荀彧说:“董卓暴虐已极,势必以作乱覆灭,不会成什么气候。”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荀彧经常居于朝中处理朝政,曹操虽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商量。......
2025-09-30
建安三年三月,春暖花开,曹操决意再次领兵南下,三征张绣。曹操此次誓要消灭张绣,彻底解除其对许县的威胁。这时,张绣不在宛城,退守南阳郡治下的穰城,曹操与张绣的战争始终在南阳郡境内各县之间拉锯。此次南征张绣,出征前,曹操再次严明军纪,严禁军士沿途践踏百姓庄田,违者军法从事。安众破敌曹操大军深入南阳,将张绣围困于穰城。张绣军很快又追上了曹军,两军一场混战,张绣赢了。......
2025-09-30
曹操“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谁知曹操起了疑心,以为主人磨刀,是要杀害自己。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曹操为人和处世的原则。曹操为其中的一路,任奋威将军。此后,曹操注重建立自己的军队,扩展势力。袁绍耻于位居曹操之下,推辞不受。曹操非常精明,特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曹操大怒,决定东征刘备。......
2025-09-29
很多人对曹操最初的印象都是来自《三国演义》。戏曲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也是一张象征阴险奸诈的白脸。那么,曹操真的是奸雄吗?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曹操自己也喜欢写诗,他的诗雄浑大气,境界开阔,情感真挚,许多作品直到现在都是经典,比如《观沧海》。之后,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读了这首诗后,大家对曹操的印象大概会有所改观了吧!......
2025-09-29
周瑜知道他们已经投降于曹操,这次是来诈降的,于是将计就计,故意装聋卖傻,接待了他们。这出苦肉计几乎让所有文武官员都信以为真。想到这儿,周瑜便派庞统潜入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绑到一起的“连环计”。曹操没有察觉到这是个阴谋,反而感觉这是条妙计。......
2025-09-29
曹操的第一轮打击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袁谭据守的军事重镇黎阳。“建武元年,于黎阳县设黎阳营,以谒者兼管。”黎阳营不归地方管辖,直属朝廷。此后曹氏父子与袁氏兄弟,率领各自的劲旅锐卒,在黎阳境内黄河两岸,围绕黎阳、黎阳仓展开了旷日持久异常激烈的攻防拉锯战。曹操与袁谭黎阳之战,以曹操夺取黎阳,控制黄河渡口黎阳津而告终。两军对黎阳的争夺旷日持久,曹操此次出兵终于夺取黎阳这一战略重地,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2025-09-30
但是当曹操大军压境时,三个人便会暂时放下恩怨,合兵一处共同抗击曹操。曹操接到袁谭的求救,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于是率兵攻打冀州,袁尚听说后急忙退兵防守冀州。曹操联合了袁谭攻打冀州,最终迫得袁尚投靠了袁熙。袁谭不是曹操的对手,死于乱军之中。曹军获胜后,众将一起建议曹操继续征伐辽东,趁势灭掉袁氏兄弟,曹操却下令撤回许昌。众将听完曹操的一番言论,纷纷称赞曹操料事如神。......
2025-09-29
张居正耳闻目睹了这些事件,深恶痛绝,同时也心灰意冷。国子监祭酒高拱,信任张居正,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二人之间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徐阶、高拱相继罢相,张居正逐渐成为内阁中的核心人物。军事上,张居正主张整饬边防,抵御异族入侵。此言一出,张居正立刻照办,命令取消了实行多年的赐宴旧例。张居正掌握票拟的大权。李太后积极配合张居正的教育,万历帝若荒废学业,她会罚其长跪,直到皇帝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为止。......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