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曹魏五都之邺城:战国旧址扩建,成曹操时代政治中枢

曹魏五都之邺城:战国旧址扩建,成曹操时代政治中枢

【摘要】:更是在战国魏文侯旧城旧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新邺城。曹操时代邺城一直都是曹魏的政治、军事中枢,曹丕代汉自立定都洛阳,邺城的地位稍有下降,但仍是魏国五都之一。建安九年十二月,曹操大军逼近龙凑。曹操打算沿用打邺城的老办法,先扫荡外围,孤立中心城市,最后再夺取南皮。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回军进攻南皮。

邺城地处河北平原、漕运四通,背靠并州,北接幽燕,为天下形胜之地。

曹操封公建国,以邺为都。更是在战国魏文侯旧城旧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新邺城。曹魏时代的邺城被重新规划,新城将宫城、官署与民居分开,以东西大街为轴线,北城为宫城、官署,南城为市井民居及繁华的商业区。

曹操还将邺城所在的魏郡十八县的行政区划大大扩充,割河内郡三县、东郡四县、钜鹿郡三县、赵国三县、广平郡一县,统统划入魏郡,形成以邺城为中心辐射四方政治中心。

曹操大力疏浚邺城以东的古淇水道,先后引入淇、汤、洹、漳水,连接黄河故道,经河内、魏、清河、渤海四郡,南连朝歌、北通幽蓟,是我国古代第一条南北走向的千里大运河。

曹操时代邺城一直都是曹魏的政治、军事中枢,曹丕代汉自立定都洛阳,邺城的地位稍有下降,但仍是魏国五都(长安、洛阳、邺城、许昌、谯城)之一。

曹军进入邺城,袁氏一门除袁尚、袁熙兄弟在逃,余者老幼妇孺尽数做了曹操的俘虏。不过,曹操也并非无情之人,袁绍生前虽曾与之敌对,但毕竟两人曾是相交多年的朋友,两人在洛阳时,经常厮混在一起,很多袁家人对曹操并不陌生。

念在昔日情义,曹操并没有为难袁绍的妻子刘氏以及她的儿媳们。出于宣传的需要,为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宽厚形象,曹操对留在邺城的袁氏族人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不仅袁家私人财产不动,曹操还派人送去许多金银布帛,以示抚慰。

当然,例外的情况也并非没有,对于曹操儿子曹丕对袁熙之妻表现出来的过度爱心与热诚以及之后发生的事,地方州府表示,此事纯属正常嫁娶,不存在扰民行为。曹公子的仁爱之举理应受到褒奖,但鉴于曹公子本人一向谦虚谨慎、为人低调,此事就不做宣传了。

曹操厚待袁绍家人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对死去的袁绍,曹操也专程到袁绍墓前祭奠,寄托哀思,以显示自己的宽仁。

当着众多属下(其中有很多刚刚归附的袁绍旧部)的面,曹操追忆以往与袁绍的战斗友谊,说到动情处还流下眼泪。在场的众人也是久经风雨,见过世面的,十分配合,纷纷掩面做感动垂泪状。场面氛围营造得十分得体。

当天的演出非常成功。曹操虽从未受过专业的表演培训,却演得入木三分全情投入,简直是天生的演技派。当政治家真不容易,经常要流下鳄鱼的眼泪,明明对人家恨得要死,还要装出十分难过,硬生生往外挤眼泪。

建安九年(204)九月,考虑到冀州连遭兵火,百姓困苦,曹操下令免除冀州当年租税,以此来收买人心。针对冀州当地豪强纵横不法的状况,曹操下令严厉镇压,打击矛头直指那些与袁氏关系密切的豪强,曹操在清理袁氏在地方残余势力的同时,还不忘借此向冀州百姓示好。曹操这么做既打击了不合作的地方豪强,也赢得了民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冀州是东汉人口最多也是最为富庶的一个大州,相比之下,兖州的地位就差多了,曹操当月便上书朝廷请求解除自己的兖州牧,同时根据曹操本人的意愿和暗示,汉献帝任命曹操担任帝国的新任冀州牧。

曹操当上冀州牧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大本营从豫州的许县搬到冀州首府邺城。

曹操之所以急着搬家,除了相中邺城的战略价值,还有曹操实在不想跟皇帝住一块了,实在不方便,曹操很早就想跟皇帝“分居”,以前之所以忍着,只是因为“家”里地方有限,而且整天忙着打仗也没精力,如今总算有了时间又有了空间,自然要乔迁新居。

邺城被袁氏父子经营多年,宫殿楼阁,豪华气派,看着赏心悦目,住得也舒服,这些是偏僻小城许县不能比的。

曹操搬进新家,袁尚丢了老家。就在曹操与袁尚大战的同时,曹操的“盟友”袁尚的大哥袁谭也没闲着,袁尚被曹操赶走,袁谭的“机会”来了,袁谭迫不及待地就动手抢地盘。

之前一直被袁尚追着打的袁谭,如今总算有了发挥空间,趁袁尚主力与曹军对峙无暇北顾之际,袁谭率军连续攻占甘陵国、安平国、渤海郡、河间国,疯狂扩张。

袁谭一路高歌猛进,此时的袁尚却无比凄惨,大本营邺城丢了,老娘、老婆都成了曹军的俘虏,冀州已归了曹操,他这个昔日的主人却成了丧家之犬,被曹兵撵得到处跑。

袁尚逃进中山国,曹兵终于不追了,袁尚刚想喘口气,没想到又有人打上门,这次来的不是曹兵而是他大哥袁谭,这哥俩前世有仇今生有恨,袁谭记起前仇,这回总算轮着袁尚挨打了,袁尚主力在邺城之战中损失殆尽,而这段时间袁谭却招兵买马实力迅速壮大,袁尚不是对手,只好放弃中山,继续逃命,而袁尚来不及带走留在中山的部队则全被袁谭收编。

袁尚带着少数随从在冀州不能立足只好去幽州投奔袁熙。直到袁尚逃进故安(今河北易县)幽州地界,才暂时脱离险境。

曹操攻陷邺城进占冀州后,并州高幹袁绍的外甥见曹操势头实在太猛,主动派人联系愿意归顺,并州举起白旗,曹操为了稳住高幹不让他援助袁谭、袁熙,权且让高幹继续做他的并州刺史。袁绍留下的河北四州只剩下袁熙的幽州、袁谭的青州。袁熙远在幽州实力较弱,远不如青州的袁谭,而且离着又比较远。

曹操决定先打青州的袁谭。曹操先写信责备袁谭不履行合同违约在先,撕毁了儿女婚姻,随后挥军东进,兵锋直指袁谭盘踞的青州。

袁谭见曹军势大,不敢正面交锋,率军退守平原郡境内的黄河渡口龙凑,凭城固守。

建安九年(204)十二月,曹操大军逼近龙凑。步步为营,大军直抵龙凑城下安营,曹操打算以此逼袁谭出战。曹军连打胜仗气势如虹,求战心切,袁谭自知不是对手,死守不出,后来被逼急了,干脆放弃龙凑,率军退守大本营渤海郡郡治南皮城。全军沿南皮城西的清河布防,摆出坚守的架势。

曹操见袁谭固守不出,也不与之纠缠,以一部兵力牵制袁谭,自己亲率主力东进扫荡平原郡,夺取平原以东的青州郡县。曹操打算沿用打邺城的老办法,先扫荡外围,孤立中心城市,最后再夺取南皮。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回军进攻南皮。袁谭自知生死在此一战,因而拼命反击,被逼入险境的袁军在袁谭率领下背城死战,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一人舍命十人难敌,何况万人,袁军殊死搏杀,而曹军自去年攻陷邺城,一路所向披靡,难免骄傲轻敌,未将屡战屡败的袁军放在眼里,而战斗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用鲜血证明的真理——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骄狂的曹军被袁军击溃,死伤惨重,曹军被迫后退几十里。

曹操没想到到这时袁谭仍有如此战力,见部下死伤满地,想知难而退。这时曹操亲信统领精锐骑兵虎豹骑的曹纯反对撤军,曹纯仗着自己是心腹又统领精兵,又是曹氏宗亲,对曹操没有其他将领那么多顾忌,曹纯说:“我军千里转战,孤军深入,如不能胜,后退困难。我军自渡河以来,攻必取、战必胜,如今只受小挫折便退军,半途而废有损军威,况疆场之上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袁军已势穷力尽,我军只要全力进攻,必能取胜,青州指日可下。愿主公急进成此大功。”

曹操最终同意了,两军再战,曹纯率虎豹骑担当先锋,带队冲击袁军军阵。曹操亲自擂鼓助战,曹军见主将如此,士气高涨起来,喊杀之声惊天动地。袁军也不甘示弱,呐喊着冲杀过来,两军绞杀在一起,袁谭披头散发亲自带队冲锋,几经冲杀,曹军势大,袁军渐渐抵抗不住,袁谭返身想逃,但没跑多远就马失前蹄跌下马来,曹军骑兵转瞬追到跟前,袁谭大喊:“别杀我,我有的是金银,饶我性命。”话还没说完,曹兵的马刀就到了,刀光闪处,袁谭人头落地。

袁谭死了,袁军失去主将,顷刻瓦解,曹军趁势掩杀,郭图等人全做了俘虏被砍了脑袋。

曹军大胜之后忙着打扫战场,并没有立即进城,这时城里也全乱了,有人只顾逃命,有人忙着打劫,城中大小官员,有的急着出城去投降曹军,有的则忙着回家收拾金银细软,衙门里遍地狼藉,逃散一空,南皮城陷入混乱。一些好事之徒趁火打劫,公开在城内杀人放火、劫道抢劫,城中多处火起,哭喊声响成一片。

之前勇闯曹营的李孚此刻也在南皮城中,李孚见识了城内同僚们的各种丑态,为了全城百姓,李孚再次挺身而出,只身来到曹营,这次不是来闯营而是搬救兵。李孚让曹兵通报说,就说前冀州主簿李孚求见。

曹操听说来者是李孚,急忙接见,之前李孚单身闯营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曹操对李孚的胆量机智很是欣赏,李孚见了曹操说明来意,此刻南皮城盗贼公行,豪强趁势欺凌百姓,混乱不堪,请曹公委派一位熟知本地情况,有才干名望的人主持政务,安抚民心。曹操看着李孚,笑着说就是您了。李孚也不推辞,当仁不让地接受任务,受命进城宣布曹操政令。城内混乱被李孚平息。

曹操虽然占领南皮,但此时青州大部郡县还在袁谭部将手里,很多地方还在为袁军坚守。

袁谭的心腹青州别驾及时雨王脩此前被袁谭派往乐安(今山东高青)督运粮草。王脩走到中途,听说南皮(今河北南皮)危急,急忙率领部队折返救援,刚到高密(今山东高密),就得到袁谭被杀、南皮失守的消息,王脩下马大哭:“主公死了,我们没有主人了!”

王脩知道大势已去,尽管如此,深为袁谭信任的王脩决定为旧主做最后一件事——为袁谭收尸。这时袁谭的尸体在曹操手里,于是王脩去晋见曹操,请求收葬袁谭的尸体,曹操也表现出了应有的风度,同意了。王脩安葬了袁谭,回来向曹操“请罪”。

曹操当然不能怪罪王脩,而且曹操深知王脩家也是地方豪族,自己要收服青州,还要依仗这些地方势力。曹操之所以同意王脩收葬故主,旨在收买人心,同时也向青州豪族传达友好讯息,袁氏的时代结束了,以后我们可以合作。

所以曹操不但不怪罪,对王脩仍委以重任,还让王脩仍旧去乐安督运粮秣。只不过,这次不是为袁谭而是为曹操运粮。

曹操宽待王脩的政治效果立竿见影,青州各地听说王脩都被留用,人心迅速安定。

王脩成为曹操的义务宣传员,袁谭所属各城,纷纷归顺,只有乐安郡太守管统仍然坚守不降。管统就是之前那个抛妻弃子追随袁谭的忠臣。虽然袁谭已死,但管统仍为袁谭坚守,这是一位真正的忠臣。曹操命王脩率兵击斩管统。

王脩与管统是患难与共的同僚,曾共同辅佐袁谭。管统这个乐安太守还是王脩推荐的,两人交情深厚,王脩是个讲义气的人,自然不会干对不起朋友的事。管统被曹军俘获,王脩亲自为他松绑,带他晋见曹操。曹操对忠心事主的忠臣,一向偏爱,见管统愿意归顺,当即赦免了管统。

曹操平定青州的消息传到幽州,令幽州刺史袁熙跟逃到这里的袁尚惶惶不可终日。幽州更是一日数惊、人心惶恐。很多人暗地里都在为自己谋求后路。袁熙虽然是幽州刺史,但很明显威望不够,控制不住局面。

袁熙帐下大将焦触、张南早就想反水,如今曹军即将兵临城下,两人商量之后举兵哗变,袁熙虽然是幽州刺史,部队却掌握在焦触、张南手里,焦触、张南带兵进攻袁熙,袁熙抵挡不住只好跟袁尚带着几千亲兵卫队逃离幽州,向北逃窜,投奔辽西乌桓。

袁熙走后,幽州陷入混乱,焦触自称幽州刺史,胁迫幽州郡县归顺曹操。此刻幽州兵马尽在焦触之手,别人就是想反抗也没有力量,焦触还怕不保险,还特意搞了一个会盟仪式。焦触派人修筑祭台,到了日子,焦触把部队全都拉了出来,士兵手执长戟在台下排成整齐的队形,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焦触、张南走上盟誓台,幽州众文武也被“请上”(武力驱赶上台),焦触杀白马盟誓,取了马血,自己先往嘴唇上抹了几下,接着张南也抹了,随后文武官员依次歃血为盟,轮到幽州别驾代郡(河北蔚县)人韩珩时,韩珩说:“我受袁氏父子厚恩,而今袁氏破亡,(我)智不能救,又不能死节,大义已亏;如见风转舵降曹,又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在场众人听到韩珩的话,全都吓得面无人色,都认定韩珩活不成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焦触却并没有杀韩珩,只是说:“举大事,不在一人,可以成全韩珩以勉励忠贞之士。”让韩珩自行离开。焦触等人随即率幽州文武归降曹操,曹操重赏了两位降将,加封两人侯爵。

焦触、张南虽降,但幽州并不太平,各地变乱纷起,幽州故安(河北易县东南)人赵犊、霍奴,趁着局势混乱,聚众叛乱,攻杀涿郡太守,割据涿郡,自立山头。

上谷郡酋长难楼、辽东郡酋长苏仆延、右北平郡酋长乌延等乌桓首领与袁氏关系紧密。如今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落难来投,请兵报仇。几个首领自然要为袁氏兄弟出力帮忙。

中原易主,天下大乱,也是打劫的大好时机,此时出兵既能替好朋友出气又能发笔横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反正游牧民族平时除了放牧也没啥事可干,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内地去赚点外快,改善改善生活。

要说还是人家乌桓人实在,说干就干,三郡乌桓联合围攻右度辽将军鲜于辅据守的犷平(今北京密云东北)。据可靠情报,这位鲜于辅是曹操的人。

曹操在焦触、张南热烈欢迎下进入幽州,随即分兵四出讨平各地叛乱。

建安十年(205)八月,曹操派兵进攻涿郡,赵犊等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的脑袋很快便被曹兵砍下挂到城头示众。幽州各地的乌合之众犹如秋风扫落叶般被曹军扫平。接着,曹军渡过潞水增援犷平,三郡乌桓本想趁火打劫,听说曹军大队杀到,情知不妙,曹操不好惹,发财还是小事,吃饭的家伙混丢了可没处买去,曹军还没到,乌桓兵便主动撤围而去,退回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