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进入最后关头,曹操以数万之众将袁绍十万大军阻于官渡数月,使其前进不得,已经创造了平原防御战的典范。袁绍把大军的囤粮之所选在官渡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乌巢。曹操在寻找出奇制胜的战机,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袁绍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就在这时改变战争走向的关键人物——许攸出场了。只要占领许县,官渡曹军不战自溃。这次,袁绍远征在外,留守邺城的审配大权在握,许攸虽然在外,家眷还在城中,审配决意狠狠惩治许攸。......
2023-08-26
白马延津之战后,战场上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平静。从建安五年七月开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表面平静之下,暗潮汹涌。
正面战场出现短暂的平静,但同时,双方不谋而合,分别在敌人后方开辟第二战场。
曹操派人到北方联系刘虞旧部鲜于辅、阎柔,支持他们在袁绍的大后方从事破坏活动,折腾的动静越大越好。
袁绍也不甘示弱,在这方面袁绍比曹操有优势。袁绍的故乡豫州汝南一带,有很多受过袁氏恩惠的门生故吏,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此刻汝南是曹操的地盘,曹操虽然名义上占据豫州,但地方豪强不乏心系袁氏者,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持观望态度,而且多数人更倾向于支持袁绍。
袁绍派人回汝南四处活动,希望在曹操的后方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弃暗投明”。对袁绍的举动,曹操早有防范,也做了相应的部署。曹操派地方豪强出身的大将李通坐镇汝南。
李通(168—209),字文达。荆州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人。
李通家族在江淮一带颇有势力,天下大乱,各地宗族武装纷纷起兵,李通也在朗陵拉起一支队伍,在地方扩张兼并,对地方士大夫则收买拉拢,属于地方实力派。
曹操在许县重建朝廷,李通率先归附,因此受到曹操的赏识和信任,被任命为振威中郎将,屯兵汝南。
曹操南征张绣,一度失利,李通闻讯火速率部驰援,助曹操打退张绣,立下大功,李通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忠心,也赢得了曹操对李通及其宗族部曲的好感。
战后,李通被晋升为裨将军,封建功侯。曹操特意在汝南划出两个县,任命李通为阳安都尉,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主要任务就是看住与袁氏关系密切的门生故吏。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入相持阶段后,袁绍为打开局面将手伸向汝南,派人到汝南,加封李通征南将军,想用高官厚禄拉拢李通。刘表也派人前来表达了“合作”的愿望,都被李通坚决拒绝,李通的决绝让亲友们很害怕,担心得罪了一南一北两大诸侯,因为当时的舆论普遍对曹操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就连许县的不少朝廷官员都暗中与袁绍联络,为自己日后留下退步。
就在许多人为自己寻找今后出路的时候,李通居然拒绝了袁绍的主动示好,这在旁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李通疯了吗?
担心之余,亲友纷纷上门劝解李通,哭着说:“如今官渡胜负未分,将军孤军守汝南,曹操自顾不暇,若得罪袁绍、刘表,遭其怨恨。袁绍若胜,必来报复,到时我们必死无疑。为了全族安危,将军不如与袁绍联合。”
李通并不疯,相反他的神志相当清醒,此时正是曹操最为艰难的时刻,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坚定立场。如果站错队,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宗族势力将毁于一旦。
李通认定了曹操,他相信曹操能赢,遂将全部身家性命及整个宗族都押在了曹操身上。这时搞两面派,骑墙的结果就是两边不讨好,所以,李通面对苦苦相劝的亲友部下,拔出宝剑大呼:“曹公英才盖世,必能平定天下。袁绍虽人多势众,但任人唯亲,最终必为曹公所败。我李通有死而已,绝不背叛曹公。”李通以性命相拼,这才稳住局势。
李通为了表明心迹,将袁绍来使斩杀,并把人头与袁绍给的征南将军印绶一起送到许县。之后,李通又连续出击,扫平汝南各地叛乱,李通战后因功被封都亭侯,晋升汝南太守。
官渡大战,前方粮草军饷都要后方供应,为保证前线,曹操向各地州郡发出命令,规定了各地上缴的钱粮数目。
这时,袁绍的策反收到了效果,虽说豫州有李通这样忠贞坚定地挺曹派,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地方豪强实力派见风使舵,有的直接投靠袁绍,有的虽未公开叛曹,但也不再听从许县号令,而与袁绍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豫州始终“守身如玉”的只有阳安郡等少数郡县,李通知道前线急需粮草,而且,这时也是表示忠心的机会。当时,这也是与那些“墙头草”划清界限的最好办法。其他郡县不把曹操的命令当回事,但李通既然跟定了曹操,他必须积极,为加快进度,还派人到下面催缴。
但有人出来反对,说起此人还是李通的“仇人”,曾亲手处决了李通妻子的舅舅,说起此人也是位名士——赵俨。
赵俨(170—245),豫州颍川人,名士。
赵俨时任郎陵县令,不过可别小看这位县令,赵俨可是豫州当地的知名人物,此人后来官运亨通,是曹氏的心腹谋臣,颇受重用。
赵俨的这个县令还是曹操亲自下令任命的,让一位名士做百里县令,有些屈才,但曹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豫州、兖州虽说归入了他的治下,但乱世人心难测,反叛事件时有发生,地方割据势力大多有奶便是娘,谁山头硬就倒向谁。
曹操起用当地名士做县令就是利用这些名士在地方的声望安抚当地势力,稳定人心。颍川郡是豫州大郡,此郡名士辈出,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也是曹操极力安抚重点经营的地区。而颍川名士在本地的势力举足轻重,派他们去,更容易取得当地豪强的支持,甚至名士所在家族本身即是地方豪强。基于这种想法,曹操任用了一批名士,下放到地方当县长,赵俨只是众多名士县长之一。
赵俨是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他十分清楚如果按李通的做法,非出乱子不可,搞不好今天收上税,明天就会有人来砸县衙,很可能逼反一些本就心存观望的中间势力。所以,赵俨极力反对这时向地方征派粮饷。
但李通也有他的难处,李通说:“如今,主公与袁绍正在官渡前线对峙,远近不少郡县都背叛了主公,如果我这时不送粮饷,肯定会有人认为我也怀有二心,我也知催逼粮草可能激起民变,但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赵俨说我有办法,赵俨立即给坐镇许县的荀彧写信说明情况原委,荀彧不敢擅自做主,又将情况上报曹操,曹操很能体谅下属的处境,大笔一挥,那就免了吧。
少收一些钱粮,能够稳住一个大郡,这笔买卖合算,曹操从不做亏本生意。
百姓听说本应上缴的粮赋减免了,热情顿时高涨,脸上也有了笑容,纷纷表示支持曹操。曹操的大后方“多云转晴”。
袁绍见敌后策反初见成效,决定再接再厉,将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让曹操葬身火海。
袁绍的胃口越来越大,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要在曹操后方开辟第二战场,形成南北两个战场,让曹操首尾难顾,如此重任,寻常之辈自然难以担当,所以刘备再次披挂上阵。奉袁绍之命南下,与当地亲袁反曹力量联合,造成南北夹击曹操的有利态势。
建安五年(200)七月,汝南一带的原黄巾军刘辟部起兵叛曹,正式归附袁绍。刘备奉袁绍之命带兵南下会合刘辟,在汝南、颍川曹操的大后方纵横驰骋。袁绍人脉加之刘备的号召力以及刘辟的破坏力,声势浩大,许县以南许多郡县纷纷叛曹,曹操一时十分被动。
曹操在官渡前线面对数倍于己的袁军,压力本就很大,偏偏这时,刘备又在他的大后方,火上浇油。一想到刘备,曹操就恨得直磨牙,相比于袁绍,曹操更痛恨这个卖草鞋的大耳贼。
北有袁绍南有刘备,曹操愁眉不展,曹仁看不下去了,主动请缨:“主公,不必担忧,臣请领兵扫平刘备。汝南、颍川因大军在外,后方空虚,刘备大兵压境,迫于形势,不得已附逆,并非真心。刘备所部多是袁绍部下新兵居多,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大军进击,一举可破。”
曹操大喜,曹仁自出世以来一直统领骑兵,尤其擅长骑兵远程奔袭,曹操当即派曹仁所部骑兵出击。
曹仁骑兵,行动迅速,风驰电掣赶到汝南,对刘备发起闪击战。刘备未料曹军来得如此之快,部队被打散,刘备败走。先前归附刘备的郡县也被曹仁收复。
袁绍派了两路人马深入曹操后方,刘备军只是其中一路——东路军;袁绍还派了西路军,西路军主将韩荀负责切断曹操粮道。刘备这一路兵败后,袁绍寄予厚望的西路军韩荀部也在鸡洛山被曹仁击溃。
袁绍的两路纵队都败了,第二战场受挫,袁绍只好将全部精力再次集中到正面战场,从正面向曹军发起进攻。
有关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的文章
战局进入最后关头,曹操以数万之众将袁绍十万大军阻于官渡数月,使其前进不得,已经创造了平原防御战的典范。袁绍把大军的囤粮之所选在官渡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乌巢。曹操在寻找出奇制胜的战机,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袁绍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就在这时改变战争走向的关键人物——许攸出场了。只要占领许县,官渡曹军不战自溃。这次,袁绍远征在外,留守邺城的审配大权在握,许攸虽然在外,家眷还在城中,审配决意狠狠惩治许攸。......
2023-08-26
各地地方宗族武装趁机崛起,混战不休。战国时代发展成熟,秦惠文王规定“民不得称陵”,陵成为帝王墓葬专用词。中国古代帝王所居宫殿,前称“朝”,即处理政事的朝廷;后称“寝”,即君主饮食起居之所。为了吸引高素质的职业盗墓人才,曹操还特设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鉴于盗墓实在难于启齿,诸如摸金校尉等只能在内部称呼,对外严格保密。新兵经过曹操的训练,很快形成战斗力。......
2023-08-26
曹操跟袁绍在官渡进行主力决战,一时间坐镇荆州的刘表成了香饽饽,双方都派人来拉拢刘表,希望刘表的荆州势力站到自己一边。刘表明显是在坐观成败,袖手旁观。这些人日后都成了曹操的僚属,刘表则枉费心机。......
2023-08-26
曹操的反应从一个侧面说明,袁绍虽然不是一流的政治家,但在损人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两人知道此时不能刺激曹操,所以不能直接说,我们实力不如袁绍,暂时只能忍耐,那样说的话,反而更容易勾起曹操的火气。不可与袁绍兵戎相见,与袁绍决裂的时机尚不成熟。其实曹操本人也十分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去跟袁绍拼无异于自杀。......
2023-08-26
袁绍集团内部的窝里斗也是坏事主因。外来的颍川、汝南名士依仗是袁绍乡党,占据了众多位高权重的职务。沮授劝袁绍把皇帝接到邺城,如此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打压各地诸侯,好处多多。窝里斗给袁绍带来的损失远不止一个皇帝,袁绍集团最后的覆灭,外因当然是有强敌曹操,但内因就是败在窝里斗与内部不和上。吃了哑巴亏的袁绍,只能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袁绍本以为风声一放出去,部下们就会领会自己的意图,积极跟进。......
2023-08-26
扬州的九江郡被袁术直接控制着,孙策只好暂时放弃,他把目标选定了庐江郡跟豫章郡,此时的庐江太守是刘勳,豫章太守是华歆。刘勳,字子台,徐州琅邪人。董卓迁都长安,华歆申请外任,之后几经辗转到了徐州,朝廷于是任命华歆做了豫章太守。孙策正准备“接管”刘勳的防区,偏巧旧主袁术魂归西天。袁胤之前遭孙策驱逐,两人有旧怨,袁胤自然不愿去,于是率部抬着袁术的灵柩投奔驻兵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勳。......
2023-08-26
众人无奈,在王脩的督战下强行攻墙。一次,北海国发生叛乱,叛军聚众围攻国相孔融孔北海,王脩听说孔融有危险,连夜带兵增援。话音未落,王脩便率兵赶到。至于说到救人急难,王脩好似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王脩可算作三国版的及时雨。这时,北海国下属胶东县盗贼猖獗,地方上应付不了,王脩被孔融派往胶东平乱。后孔融多次遇险,每次都是王脩第一时间赶到保驾,化险为夷。......
2023-08-26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黄河北岸的重镇黎阳,官渡之战正式打响。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等渡河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城。曹操当即采纳荀攸之计。白马之战之所以有名,全拜关羽所赐,名人效应,自古有之。这对君臣大战之前不是齐心合力谋划决策,而在那使性子,搞内斗,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袁绍带兵一路南下追到延津,追出不远便追上了曹操的撤退大军。......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