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种来源,这些无一不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般是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为我国经济......
2023-11-28
(一)从世界范围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从世界范围来分析,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世界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社会进步起到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能使世界范围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范围的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
(二)从国家角度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延续社会再生产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如果没有交换活动,一个国家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则无法正常进行。对外贸易是国家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因此,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2.实现社会产品价值
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几大部类的平衡、各部门间的产品价值实现和实物形态补偿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生产大部类的不平衡。在世界各国的生产条件下,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
其次,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这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世界各国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对外贸易。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失去了国外市场,当今世界各国产品资本的投入中将有相当大的部分很难实现。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对初级产品补偿的内容增多,数量加大,资源比较丰富的美国也日益感到匮乏,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进行补偿。美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内需求大,不能自给,也需要进口弥补。随着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零部件生产的国际化日益加强,工业制成品多国成分实物形态上的补偿也在加强。
3.获得成本降低的效益
一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生产和不擅长生产的物品,如果某种物品自己生产耗费劳动较多的话,精明的人就会向他人购买而不是自己生产。
二是实现比较成本优势。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实现比较成本优势。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去交换别国生产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其他产品,并因此而获得比较利益。
4.利用与转化生产要素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人力、资本,土地及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配并不平衡,且差异很大。通过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本国所拥有的充裕资源,从国外换取更多的由其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以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足。
5.接收国际经济“传递”
国际经济中对外贸易“传递”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贸易“传递”是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对产量、就业和整个经济变动的影响进行的。从“传递”过程来看,世界市场价格较大幅度的变动,首先直接影响到本国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那些经贸部门,导致其产品价格提高或降低。但“传递”过程不会到此结束,这些部门又会通过与国内其他部门的经济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者的价格、产量和就业的变动,这样一来,整个国内经济就会出现连锁带动的作用。
影响“传递”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种。一是对外开放程度。一国对外开放程度越大,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联系越密切,对外贸易的“传递”作用就越大。二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该国接收经济传递的能力就越强,越能成为经济传递的中心国家,越能发挥比较优势;一国市场经济越不发达,接受经济传递的能力就越弱,越不能发挥比较优势。三是贸易地位。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和在世界性商品供求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通过对外贸易接受经济传递的效果就越明显。四是双边贸易关系。互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国家之间通过对外贸易相互经济传递的作用较大。五是经济和贸易政策。一般来说,开放性的经济政策可使对外贸易的“传递”作用较大;反之,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式的经济政策下“传递”作用较小。
6.参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成为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间商品、服务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使各国能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减少资源配置和价格扭曲所造成的资源不合理使用和浪费;加快了科学技术的扩散和转移,有利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二,加快了各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才华和竞争的空间,便于它们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其无形资产价值,降低其交易成本。第三,促使世界各国增加研发投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为推广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新产品、新型材料的生产和消费,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第四,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传递经济增长和萧条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向传递也得到加强。第五,扩大了世界市场上的交换内容。在经济全球化下,参与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增多,交换的商品内容不断扩大,从货物向服务产品、知识产品延伸,可贸易的产品日益增加。
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其融合的过程是通过对外贸易(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自由化和世界贸易体制进行的。
7.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
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政策成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外交包含两个实质性内容:其一,它是由国家(国家间的国际组织)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本组织的经济宗旨或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的行为;其二,它是由国家(国家间的国际组织)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本组织)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本组织)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的行为。对外贸易是执行经济外交的重要基础,而经济外交可以为本国带来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助于国际形象的展示。
无论何种来源,这些无一不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般是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为我国经济......
2023-11-28
⑥公共关系是说服和左右社会大众的技术。⑧公共关系是促进善意。因此,任何社会组织都存在于良好的、平衡的或紧张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现象。反之,当社会组织意识到这种状态的存在,并自觉地进行改善公共关系状态的活动,这种公共关系活动则被称作自觉的公共关系状态。......
2023-07-16
通常把包括三者在内的称为广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仅包括后两者的称为中义的区域发展战略,而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则是狭义的区域发展战略。狭义的区域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指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它与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地区发展战略的关系实际上是区域经济与地区经济的关系。即表现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
2024-04-09
第三次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正因为如此,在当代,科技进步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三次技术革命使整个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和联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80年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产品生产总值。3.科技革命带来了各国经济布局的变化。4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有很大增长。......
2023-11-27
(一)体制转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乡镇财政职责的要求由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无所不包,由此转型的过程就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市场退出、财政向公共财政演化的过程。......
2023-08-15
由于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愿意采用某一种国际商业惯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国际商业惯例经过长期使用后,商人们深感不成文惯例易有解释歧义的不便。目前,经过成文编纂的国际商业惯例主要涉及国际货物买卖、支付与结算、共同海损理算以及区域或行业性等方面内容。......
2023-07-31
交际动机与交际行为的关系是很直接的。动机引发行为,并促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可以说交际行为也是动机性行为,它具有自己固有的特征。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为了说明这种影响,勒温提出下列行为公式:B=f(P·E)这个公式中的B表示行为,P表示个体内部因素,E表示环境因素,f是函数。然而有动机必须表现于行为,行为也一定隐藏着某种动机,这是确定无疑的。......
2023-08-02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表示行业性专业活动,具有某种责任、义务和权益。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不正当职业包括有组织的走私、贩毒、贩黄以及非法传销活动等。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收入水平的高低、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和地位的高低确实使职业出现了层次性,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看法。......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