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果经询问病史后,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问题3:该次事件是否是食物中毒?......
2025-09-29
野猪是一种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动物,体重在80~100公斤之间,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各处山林中,至今仍然生活着,不受驯养,也许是为了躲避人类,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
中国南北各地都有野猪的分布,它们大多集群活动,4~10头一群是较为常见的,有人见过的最大的一群竟达到31头!
野猪的鼻子十分坚韧有力,可以用来挖掘洞穴或推动40~50千克的重物,或当作武器。野猪的嗅觉特别灵敏,它们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寻出埋于厚度达2米的积雪之下的一颗核桃。雄兽还能凭嗅觉来确定雌兽所在的位置。野猪自幼奔跑于森林之中,练就了一身好体力。在猎犬的追逐下,它可以连续奔跑15~20千米,这种超凡的体力连马拉松选手也要自愧不如。野猪在吃和睡上要花许多时间,有的野猪唯恐被天敌发现,常常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河边、湖边和池塘边,往往在河川中的沙洲睡觉,这样遇到危险时就立即渡河而去,不会留下任何气味,可以确保安全。
野猪喜欢在泥水中洗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野猪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样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们就把一部分鬃毛脱掉,这时看起来就像穿了一件破旧的衣服。有趣的是小野猪在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随着小野猪逐渐长大,雄野猪很快就来寻找母野猪。在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母野猪一年能生产两次。
野猪的食物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野猪冬天喜欢居住在向阳山坡的栎林中,因为阳坡温暖,而且栎林落叶层下有大量橡果,野猪要靠它度过寒冬。一旦橡果绝收,第二年春天就会有大量野猪饿死,这也是野猪自然淘汰的规律。夏季,野猪喜欢居住在离水源近的地方,特别是亚高山草甸,山高气温低,又有天然水池,野猪便经常在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阴坡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也都是野猪夏季经常活动的良好场所。野猪的食物也丰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虫都是它的取食对象,有时还偷食鸟卵,特别是松鸡、雉鸡的卵和雏鸟。虽然鸟巢一般都隐蔽得很好,但野猪的嗅觉很灵,能嗅到巢的位置。
通常孵卵的雌鸟都会很快飞出,希望能把野猪从巢的旁边引开,但知道一窝鸟卵就在附近的野猪还是继续寻找鸟巢,直到发现为止。野猪不仅善于捕食兔、老鼠等,还能捕食蝎子和蛇,虽然科学家就野猪是否对毒素有免疫力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野猪看起来没有遭受因为吃这些危险食品而引起的痛苦。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人发现野猪会“气功”。冬天,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便立刻“运气”,使体形呈圆桶状,然后滚下山,不管山多陡、石头多硬,也不会伤其筋骨。另外,还有人目击,在太平洋中部的礁石岛上栖息着不少野猪,它们嘴里的獠牙特别锋利,当缺乏传统食物的情况下,还能够在浅海中游泳,靠捕鱼充饥。
野猪的天敌有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动物,因此必须警惕任何突然的袭击。野猪机灵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强,身上的鬃毛既是保暖的“外衣”,又是向同伴发出警告的报警器,一旦遇到危险,它会立即抬起头,突然发出“哼”声,同时鬃毛都会倒竖起来。如果豹遇到野猪群,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因为野猪的长獠牙不好对付,所以只好远远地咆哮恫吓。当野猪成群逃窜的时候,再紧紧追猎,寻觅在长途奔驰中落后的个体捕食。只有身长2米,双翅展开宽度达4米的“鸟中之王”棗金雕,素以凶猛著称,如果在觅食时看到野猪群,就敢于拍动双翅,发出“嘶嘶……”的声音中从它们头上闪过,吓得它们嚎叫着四处逃命,然后低空飞掠疾追,用尖嘴和利爪将其捕获。不过大多数老弱病残的野猪当然是野生动物首选猎捕的对象,这是生态平衡自然调节不可缺少的一环,事实上有利于野猪种群的优化。但是,人类的袭击对野猪来说则是最危险、最可怕的。猪嘴的獠牙尖锐,鬃毛和皮上涂有凝固的松脂,猎枪弹也不易射入。因此,捕捉野猪时总要出动几支人马,分头围猎。在打猎时要不抽烟、不洗澡,免得被野猪发觉。他们用猎狗确定野猪的位置,从密林丛中把野猪赶出来,再用猎枪捕杀。为了防范人类的猎杀,野猪有时也攻击人,但它们却严格遵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受到人类攻击时,受伤的野猪会疯狂地向人类攻击,那场景也会令人惊恐万状。(https://www.chuimin.cn)
野猪是“一夫多妻”制。发情期雄兽之间要发生一番争斗,胜者自然占据统治地位。雌兽通常在将要分娩的几天前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做“产房”。“产房”的位置一般选在隐蔽处,它叼来树枝和软草,铺垫成一个松软舒适的“产床”,以便为刚出生的“儿女们”遮风挡雨。幼仔刚出生的时候就有4个长牙,两个星期后便能够咬吃东西。雌兽在前面开路,幼仔紧跟在它的后面,在雌兽挖成的沟里寻找食物。在幼仔尚小的时候,雌兽单独照顾幼仔猪。这时的雌兽攻击性很强,甚至连雄兽也害怕它。幼仔生长几个星期以后,雌兽的脾气才有所改变。雌兽十分爱惜它们的“儿女们”,对它们照顾的很细心,总是很小心地照看幼仔,仔细为它们准备睡觉的地方,以避免风吹雨打,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藏起来不让食肉动物发现。
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真可谓“英雄母亲”,它的怀孕期只有4个月,一胎就能生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竟然能生两胎,一般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
幼仔出生后,身上的颜色随年龄而变化。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身上有土黄色条纹,这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自己,以后,身上的条纹开始逐渐褪去。在2个月到1岁期间,它的身上是红色的,而1岁以后,便进入成年期,身上的颜色也变成了黑色,常被人们称做“黑野猪”。
有趣的是,家猪与野猪也常常“结合”。在深山密林中,山民们饲养的母猪到了发情期,有时很难找到配偶,于是便“私奔”到林内,与野公猪“自由恋爱,私订终身”。“蜜月”度过之后,野公猪便把“新娘”送出森林,分手时还长时间驻足林缘,昂首翘望,依依不舍。4个月过后,爱情的结晶便降生了,小猪崽也是花色的,有黄色条纹,有的黄白相间,有的黄黑相间,既不同于纯种的野猪崽,又与家养猪有所区别。小猪长得既快又壮,肉为瘦肉型,营养价值很高,这无疑又给人们带来了野猪开发的思路。
最近,动物行为学家发现,野猪的智力和勇敢更强于家猪。例如,在日本伊豆的野猪村里,一些野猪竟然能够在点点的木桩上稳步行走,简直与武士侠客走“梅花桩”相似!野猪还可以称得上是“浪漫的鉴赏家”,具有识别颜色的能力。实验表明,在红、蓝、紫、黄、金、绿等6种色卡中,野猪最喜欢浪漫的紫色,其次是黄色。这些都属于豪华艳丽的色彩。但它不喜欢红色,如果动物园的管理人员穿一件红背心的话,肯定会惹得它怒气冲冲。
尽管野猪也有天敌,而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只要生态平衡的意识深入人心,野猪也能在这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文章
食物中的真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中毒原因引起麦类赤霉病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属中的禾谷镰刀菌。小麦、大麦、燕麦等在田间抽穗灌浆阶段的条件适合真菌生长繁殖,可以使麦类以及稻谷、玉米发生赤霉病。幸存者常因中枢神经损害导致终生残疾。......
2025-09-29
食物金字塔宝塔底层最重要,碳水食物营养好。紫色蔬果花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海带香菇黑芝麻,黑色食物能养肾。不挑食也不厌食,平衡营养身体棒。营养搭配金字塔,健康成长你我他。生命水,营养水,水源宝贵要珍惜。......
2025-09-29
(一)食物中毒概念和分类1.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二)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下述共同特点。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食物中毒的治疗不需要采取人隔离措施,停止食用有毒食物或污染源被清除后,不再出现新患者。......
2025-09-29
恰当性原则是指在婴幼儿喂养的实际过程中要以人性化的喂养方法进行,要按照婴幼儿的食欲、饱腹程度来进行喂养,不要强行要求婴幼儿吃不想吃的食物,进餐次数和喂养方法也要符合婴幼儿的发育水平和生长状况,培养婴幼儿独立进餐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让婴幼儿愉快地进餐。食物安全也是恰当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在进餐前应认真清洁餐桌、餐具和食物,喂养者也要注意手部清洁以便帮助婴幼儿进食。......
2025-09-29
(二)皮肤点刺试验将过敏原试剂点在皮肤的表面,用特殊的针刺破宝宝的皮肤,不破坏真皮层,痛感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之前两天,要停用皮肤外用的激素类药膏,也要停用全身的激素类药物。如果孩子仍处于婴幼儿时期又检测出了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也不必紧张。......
2025-09-29
确定加热时间的基本原则是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所选的加热时间应足以保证热处理质量。这样的区分是由实际加热过程中这三部分时间的含义及其规律各不相同而确定的。表1-2几何因素(V/S)与工件形状的关系由式可以看出,薄件加热所需要的时间不仅与工件的形状尺寸因素(V/S)有关,而且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加热介质的种类及特性以及入炉时炉温等因素有关。表1-3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加热计算时的特征尺寸及形状系数。......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