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是按照教育部规范化要求设置思想政治课课时,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活动。面对面交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交往方式,在实现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情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非课程交往是指不以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师生交往。......
2023-08-15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教学测评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测评的对象和范围,可分为宏观测评、中观测评和微观测评。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测评、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根据评价的目的,可分为目标测评与常模测评。
交互式评价机制是指发挥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互动性,使教师与学生互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要发挥教育评价机制的全面作用,需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可以进行以下改进。
(一)扩展交往式评价内容
在传统的学业评价基础上,将学生价值发展、能力发展真正纳入日常和期末的评价中。加德纳提出了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中与思想政治课结合紧密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上要重视学生知识增长之外的多元智能,并配合相应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在师生交往中纳入学生人格发展评价
价值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课程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基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第一条评价建议就突出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心理素质、意志,以及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观点。
2.在师生交往中纳入学生能力发展评价
能力发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能力等。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评价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学生在适应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能力要积极肯定。
3.处理好知识评价、价值评价、能力评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应加大价值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比重。对知识评价也要加大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表现和能力表现比重,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二)优化评价方式和评价频率
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点在于教师评价学生,忽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1.完善教师评价学生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思想政治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更加重视过程,即重视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发展脉络、学生整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采取更加全面的方式,如观察变化、撰写小论文、小组活动、主动谈话、过程描述性评语、活动过程评议、成长记录等。
例如,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如下行为——参与教学的态度、参加交往活动的态度、参与社会调查的态度、是否与同学团队合作和竞争、自我效能感及水平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学习质量。
改进评价频率,要将课时评价、单元评价与期末评价结合。对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以课时为单位,及时记录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参与过程中能力表现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记录表格设计如下所示。
表5-4 教学目标评价表格
续 表
2.改革学生评价教师目的和方式
学生参与交往式评价的目的应当回归教学本质。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评价任课教师的形式,但是各个学校的目的和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学校把评价教师作为对教师进行考评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评价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这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掩盖真正的教学问题。
学生评价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改进。
第一,将评价教师的目的调整为促进和改善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否在人格、道德规范、生活的态度等诸多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第二,评价发起者要改进评价教师问卷的题目设置,以改进教师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率为标准,防止出现学生全面否定教师、报复教师的不理智行为。
第三,评价频率应及时有效,可以以课时为单位或一单元为单位进行评价反馈,及时帮助教师和学生协调改进教学行为。
总之,研究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有利于我们真正面对和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认识备课中忽视师生课前交往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授课环节中缺乏师生交往或师生交往效率低下的现状和成因,以及认清反馈环节中缺乏交往平台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对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深度、频率和效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知识互动、能力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互动中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既克服学生不愿参与师生交往的内在心理因素,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有关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文章
课堂交往是按照教育部规范化要求设置思想政治课课时,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活动。面对面交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交往方式,在实现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情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非课程交往是指不以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师生交往。......
2023-08-15
曾子的妻子打算到集市上去买东西,他们的儿子哭着恳求母亲带自己一起去。于是,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在家等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曾子的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在磨刀,他的妻子连忙问道:“你不是真的要杀猪吧?我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磨好刀之后,曾子就把猪杀了。......
2023-08-15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受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教育领导部门决策和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课堂教学实施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根据学科的这个特点,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是思想政治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因此评价体系应突出时效性。......
2023-08-15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融入了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由传统教学中的单一转变成了混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优势。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中所存在的这种弊端。(四)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又可称为“发现法”,是当代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理论。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归纳出各种事实例子的结论,并用于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是发现学习的主要过程。......
2023-08-15
他指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控好课堂主体行为,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综合课堂活动。......
2023-08-15
张广君认为,教学是专门组织的,以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为中介,以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为核心,以完成预定任务为目的的师生交往活动。袁伟新认为,教学交往是指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以交往场所为标准分为两种:课堂中围绕教学展开的交往活动,以及课堂之外的师生交往活动。郑召利认为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主体间交往,是师生通过交往以达成理解和一致为目的的行为。......
2023-08-15
(二)明确交往式备课内容1.学生协助政治教师备知识传统备课强调“备教材”要分析教材结构和重、难点,而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参与。交往式备课操作机制需要为评估学生提供依据,从而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为教学提供支撑。协作式交往应以问答式交往、调查式交往为基础,是学生参与教师备课的最高方式。表5-1交往式备课参与方式与参与内容续表......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