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思政课堂实施策略:微课应用的理论支撑

中学思政课堂实施策略:微课应用的理论支撑

【摘要】: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将终身学习到的知识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它注重情境教学和学习者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为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他认为微型学习是一种利用短时间处理小知识的学习活动。微课选题内容的好坏是衡量微课质量的标准之一。联通主义强调知识间的交互性,对指导微课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终身学习理论

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终身学习,如我国古代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就渗透着该思想。到20世纪60年代,该阶段正是社会转型阶段,由工业向知识社会过渡,为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终身学习理念逐渐引起政府的关注,终身学习成为当今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能力。关于终身学习理论,学术界普遍赞同的定义是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中提出并被采纳的。其定义的内容如下:“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面对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因此,终身学习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该理论的核心之处在于,学生应学会学习,即具有获取新知的能力,在通过互联网手段查找新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终身学习理论对本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教学中使用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学会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微课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需要具有终端移动客户端即可;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具有较强地目的性和动机。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将终身学习到的知识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地有意义的建构,而不仅仅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茨基等人。20世纪8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他认为生物也包括人,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生物会朝向适应环境的趋势发展。而斯滕伯格和卡茨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关键在于个体的主动性。维果茨基则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对新知进行建构。它注重情境教学和学习者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为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微课将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系统地集中在一起,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有意义的完成建构,同时又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整合于一体,打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微型学习理论

微型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heo Hug提出的。他认为微型学习是一种利用短时间处理小知识的学习活动。随后,PeterA.Bruck提出了微型学习的概念,倾向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微型学习。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有的研究者提出:“微型学习是用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学习内容的学习。”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逐渐习惯浅阅读。为了让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微”现象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型学习理论适用于学习时间比较分散的情况,与微课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意义相对应。微型学习理论决定微课的选题内容适宜选择容量小、相对集中的知识点或重、难点作为教学内容。微课选题内容的好坏是衡量微课质量的标准之一。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理论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学习理论。2005年乔治·西蒙斯扎根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八条原则:①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②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③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④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⑤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⑥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⑦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⑧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

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如何处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是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联通主义强调知识间的交互性,对指导微课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为了将某一知识点概念讲解全面具体,就需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知识点的延伸及与其他知识间的相互性。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头脑会在知识点间形成网状系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渐掌握教师的总结技巧,并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