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融入了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由传统教学中的单一转变成了混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优势。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中所存在的这种弊端。(四)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又可称为“发现法”,是当代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理论。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归纳出各种事实例子的结论,并用于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是发现学习的主要过程。......
2023-08-15
(一)终身学习理论
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终身学习,如我国古代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就渗透着该思想。到20世纪60年代,该阶段正是社会转型阶段,由工业向知识社会过渡,为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终身学习理念逐渐引起政府的关注,终身学习成为当今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能力。关于终身学习理论,学术界普遍赞同的定义是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中提出并被采纳的。其定义的内容如下:“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面对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因此,终身学习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该理论的核心之处在于,学生应学会学习,即具有获取新知的能力,在通过互联网手段查找新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终身学习理论对本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教学中使用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学会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微课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需要具有终端移动客户端即可;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具有较强地目的性和动机。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将终身学习到的知识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地有意义的建构,而不仅仅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茨基等人。20世纪8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他认为生物也包括人,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生物会朝向适应环境的趋势发展。而斯滕伯格和卡茨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关键在于个体的主动性。维果茨基则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对新知进行建构。它注重情境教学和学习者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为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微课将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系统地集中在一起,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有意义的完成建构,同时又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整合于一体,打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微型学习理论
微型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heo Hug提出的。他认为微型学习是一种利用短时间处理小知识的学习活动。随后,PeterA.Bruck提出了微型学习的概念,倾向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微型学习。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有的研究者提出:“微型学习是用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学习内容的学习。”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逐渐习惯浅阅读。为了让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微”现象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型学习理论适用于学习时间比较分散的情况,与微课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意义相对应。微型学习理论决定微课的选题内容适宜选择容量小、相对集中的知识点或重、难点作为教学内容。微课选题内容的好坏是衡量微课质量的标准之一。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理论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学习理论。2005年乔治·西蒙斯扎根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八条原则:①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②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③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④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⑤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⑥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⑦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⑧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
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如何处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是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联通主义强调知识间的交互性,对指导微课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为了将某一知识点概念讲解全面具体,就需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知识点的延伸及与其他知识间的相互性。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头脑会在知识点间形成网状系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渐掌握教师的总结技巧,并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关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文章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融入了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由传统教学中的单一转变成了混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优势。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中所存在的这种弊端。(四)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又可称为“发现法”,是当代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理论。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归纳出各种事实例子的结论,并用于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是发现学习的主要过程。......
2023-08-15
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无疑会阻断新课程的实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设计观念的更新是关键性的前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设计理念应进行以下四方面的更新和转变。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
2023-08-15
(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定向引导的功能,是最核心的功能。因此,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要求相一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2023-08-15
课堂交往是按照教育部规范化要求设置思想政治课课时,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活动。面对面交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交往方式,在实现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情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非课程交往是指不以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师生交往。......
2023-08-15
教学语言的语音美要求音声和语调的和谐,并具有节奏感。至圣先师孔子,弟子三千,都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的语言隔阂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孔子所用为雅言,而不是方言。孔子用雅言教学才能使他的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语言必须是有节奏的语言。所谓节奏,就是有节有奏,节就是停止,奏就是启动,两者相互交错便形成了节奏。有节奏美的教学语言应是快慢适中、强弱得当,表现出起伏变化的节奏美。......
2023-08-15
认知学习理论始于德国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主张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学习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完形,是对一个完形的改变到形成另一个完形的过程,这个过程即顿悟。重视创造性和理解,是最初的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构建主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经验的重组、认知结构的获得和构建的过程。......
2023-08-15
微课的教学主题是微课的灵魂,一节好的微课首先应有一个好的选题。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应用于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前提,选题是否恰当和精准直接关系到微课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所以,将微课应用于思想政治课中无疑需要教师和微课的教学内容相互作用,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向学习微课的学生传递微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学习、理解内化以及意义建构。......
2023-08-15
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决定着一代新人的素质。思想政治教师是德育战线的生力军,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正确三观的具体实施者,对学生起到了表率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三)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