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阴铿(约511—563),字子坚,为阴子春之子。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5岁就能日诵千言。成年后,广读博览,所撰五言诗名冠当时文坛。阴铿初仕“为梁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后于故章做了三年县令,写下《罢故章县诗》后,又结识了新贵侯安都。南北朝陈天嘉四年(563),位至司空的侯安都被陈文帝赐死后,遭戮的文士不在少数,而独未见阴铿罹难。天嘉年间(560—566),阴铿任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后吏部尚书徐陵向陈文帝推荐阴铿,陈文帝召阴铿参加宴会,让大臣们即席赋诗助兴。阴铿提笔当场写了一首五言诗《新成安乐宫》:“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迢递翔鹤仰,连翩贺燕来。重檐寒露宿,丹井夏莲开。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颇受文帝赞赏。迁任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阴铿才名远扬,为人谦和,德行卓伦,不论贵贱均能以礼相待。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阴铿与友人同宴共饮。阴铿见斟酒的人很辛苦,就赠了一杯酒给斟酒人。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友人的嘲笑。他说:“我们终日饮酒,但伺候我们的人不知酒的滋味。”后来,阴铿被乱军所俘,幸好有人鼎力相救,才免遭杀身之祸。阴铿问其缘由,原来救他的人正是当年他以礼相待的斟酒人。
阴铿为诗清新自然,质朴本色,擅写山水景物之五言诗。其诗一扫宫体诗艳俗浮华之气,时人颇为称道。山东郯城人何逊写诗风格颇似阴铿,人们遂将二人之诗并称为“阴何体”。后世诗人对“阴何体”评价极高,杜甫曾有“颇学阴何苦用心”的赞叹之句。
阴铿五言诗对唐诗发展影响较大,自隋唐格律诗的源头,王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从阴铿诗中吸取营养成分。杜甫评价李白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而杜甫自己诗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也是从阴铿的诗中脱化而来的。
清朝康熙年间陕西学政、诗人许荪荃在《武威绝句》中赞道:“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据历史记载,阴铿的文集有三卷。清代武威籍著名学者张澍在《二酉堂丛书》和辑录的《阴常侍诗集》中,共收录了阴铿的35首诗。
值得一提的是,阴铿的父亲阴子春为梁武帝时的大将军,因战功卓著,又迁信威将军,都督梁、秦、华三州诸军事。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凉州卫儒学当年招生,11岁的李锐报考“童子试”,考中就读,是文庙儒学历史上第一批学生。按照科举规定,李锐应该由凉州卫儒学推荐参加在西安贡院举办的乡试。分明填写自己“贯陕西凉州卫籍”,却又是湖广乡试的中式举人,这在科考史上实属罕见。这也只能侧面说明,李锐成年后,已经随家迁居到湖北了。皇帝震怒,彻查礼部办差人员,李锐疑遭牵连被罢职。......
2023-08-07
据《宋史》记载,李遵顼为西夏宗室,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曾孙,“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加之,此时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人民家破人亡,怨声四起。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神宗遵顼拒绝为蒙古出兵。首先,在都城遭到围攻之时,李遵顼逃亡避难之地首选陪都西凉府是理所当然的。李遵顼出生于1163年,这时正好是其父亲齐王彦宗镇守凉州期间。......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北宋宝元元年十一月,西夏正式建国后的一个月,夏景宗李元昊到西凉府进行祠神。以上史料反映了元昊到西凉府祠神的大体情况,但对于祠神的对象及地点在西凉府何地没有明确记载。元昊这次祠神并非惯例,以后历代西夏皇帝鲜有在凉州举行类似活动。基于这种状况,元昊利用西凉府祠神之机对河西进行战略部署十分必要。......
2023-08-07
期间,李铭汉受到陈世熔的教益甚大。他的著作有《续通鉴纪事本末》《尔雅声类》《说文谐声表》《日知斋诗稿》等。其中,以《续通鉴纪事本末》最为著名。《续通鉴纪事本末》,始于宋太祖代周,终于明玉珍据蜀。著名学者汪辟疆也说:“余于清末,既获读李氏《续通鉴纪事本末》,见其条分件系,伦类贯通,深致叹服。”......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