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伪学之所以成为古典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原因在于古典文献中伪书的数量很多。它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一样,构成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分支学科。因此,标点成为古典文献学中的一个专门学问自在情理之中。这种考虑也说明注释学在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性。这方面的内容对于目前的古典文献学的教学来说是全新的。由于出土文献的情况错综复杂,对这些文献的整理也是一项需要多方面专业知识......
2025-09-29
古今不少学者,为帮助人们读懂古书曾呕心沥血地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注释。阅读古代文献之所以有许多难懂的地方,主要原因是语言问题。一方面,古代文字载体的简单和记载方式的繁难,决定了时代越早的记载,文字越简少,越高古深奥。另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变化,虽然古今语言相通之处很多,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同之处只能是有增无减,其中既有语音、语义、语法的不同,也有语言表现方式的差异。明人陈第在《毛诗古音考·自序》中论《诗经》古韵时说:“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1]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除了语言造成的障碍需要注释外,古典文献中记载的内容,诸如某一特定历史过程中的生活习俗、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包括著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写作动因等,同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陌生而需要解释。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说:“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宋郑樵在《通志·艺文略·春秋左氏传》中说:“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2]这两段话把古典文献注释的必要性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古典文献的注释,古人还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做训诂。张舜徽先生说:“‘训诂’二字,可以合起来讲,也可分开来讲。合起来讲,便成为一种注释、翻译古书的工作的代名词。‘训’是解说,‘诂’是古言。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3]早期的“训诂”还主要是词、句的解释,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凡是对古书的注释都可以叫做“训诂”。(https://www.chuimin.cn)
对古典文献的注释,内容是多方面的,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章
辨伪学之所以成为古典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原因在于古典文献中伪书的数量很多。它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一样,构成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分支学科。因此,标点成为古典文献学中的一个专门学问自在情理之中。这种考虑也说明注释学在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性。这方面的内容对于目前的古典文献学的教学来说是全新的。由于出土文献的情况错综复杂,对这些文献的整理也是一项需要多方面专业知识......
2025-09-29
有的文献同时出现两种错误或三种错误类型,我们称之为多重错误。多重错误有既讹且脱、既讹且衍、既讹且倒、既脱且衍、既脱且倒、既衍且倒、既讹且脱又衍、既讹且脱又倒、既脱且衍又倒等情况。三重错误的例子,如《淮南子·说林》篇:“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
2025-09-29
明代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思潮笼罩下展开的。明官方编纂了一部大书《永乐大典》,这部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杨慎与王守仁同时,但在古典文献的研究上,注重小学与考据,批判心学的空疏,在当时产生积极的影响。涉及古典文献学内容有名物制度、古籍注释、文字音义、目录版本、地方文献等。其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少室山房笔丛》一书中。......
2025-09-29
审视以往的单位辑佚工作实现过程,其完全具备、符合上述程序和内容的也并不多。泛辑派,是广涉经、史、子、集四部之辑佚,如马国翰、黄奭及朱祖延的《北魏遗书考》。有仅据一书辑佚的,如陶栋的《辑佚丛刊》、栾贵明的《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傅朗云的《金史辑佚》等。七是辑佚成果处理的形式不同。此外,还有辑佚者的学识、工作态度、精力、物质条件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辑佚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2025-09-29
二是覆刻本是照原本覆刻,其序跋只能作为鉴别原刻本的依据,并不能用来鉴别覆刻本。因为该书版刻的时间绝不会在成书之前,我们依据书籍的内容,即可断定该书版刻的上限。审查书籍内容主要是审查那些可以判断该书成书时间的内容,例如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等,都可以据以鉴定版本。......
2025-09-29
在第一編緒論里論述了古代文獻的載體(材料),古代文獻的流傳及類別。此外,詳細論述了版本、目録、校勘等有關文獻整理的基本知識。最后兩編,對今後整理文獻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設想。劉先生去世後,鄭如斯利用現有材料和考古新發現對書中的某些問題進行了補充,并對一些内容和文字作了必要的校訂和删改。......
2025-09-29
唐代文献辨伪的发展,首先体现在《隋书·经籍志》的编修上。文学巨擘柳宗元以疑古证实精神较大地推动了辨伪工作的发展。宋代的辨伪成就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的辨伪原则和论证手段。宋人的辨伪工作在思想认识和实施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条理化色彩,是实现辨伪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前奏,成为辨伪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
2025-09-29
西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功底的结合,如一代学术宗师梁启超、胡适等都表现出疑古辨伪的倾向。现代的古典文献辨伪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性派风行崛起,以张心澂为代表的目录学派用工勤勉。这是一部理论体系比《四部正讹》完备得多的辨伪学专著,其辨伪理论和方法直到今天仍是指导辨伪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当代辨伪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