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中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军事和政治功能,还成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和交通便利的经济中心。前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是围绕着发达的农业地区形成的。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西方城市先后进入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化阶段。此时的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基础,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总体而言,当代城市更新是一种经济转型和文化扩张的状态。......
2025-09-29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是西岸文化走廊中的热门场馆之一,在空间建筑和机构运营两个方面具有独特之处,能够部分地回答文化空间如何影响城市文化的问题。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由历史建筑——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厂区面积最大的101机库——改建而成。不同于美术馆界的“白盒子”惯例,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被喻为“绿盒子”。一方面是其馆内重要临界空间安放了装置作品“生命之树”,另一方面市民可以在馆内透过作为外墙的玻璃房看到外部的滨江绿色地带。“生命之树”所在的空间被赋予了“市民广场”概念,空间设计围绕着当代艺术与市民的互动展开,在广场区域,市民可以自由、免费在此逗留;其内部是肃穆雅致的展厅,需要付费进入。为了给观众营造仰视的视角,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在设计时特意将其基座加高,由此形成了整个美术馆的建筑格局:大机库是陈列装置作品的展厅,南面大门作为工作通道,西面是辅助房与小型展厅,北面房子拆掉重建后用物展示架上绘画,面向滨江的东面是新建的玻璃房,以突出现代艺术展厅的活力(巫鸿,2013:83-89)。
总体而言,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空间建筑,保留了社会主义工业记忆的红色机库,另与一个体现后现代极简风格的玻璃盒子相结合。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继承老仓库建筑的历史风貌,将老建筑的空间设计成大型的艺术展示厅,再通过营造一个树木葱郁且明亮的开方式入口大厅,让新老建筑相互辉映。在色彩上尊重老建筑的风貌,整体采用深红色。通过改造,在继承原有工业现场历史气氛的同时,透过玻璃将从前的“深红色”与周边景观融合,使之成为新的城市象征。老建筑的保存与新功能的结合,意味着再生与重新迸发新意。(https://www.chuimin.cn)
从机构运营来说,余德耀美术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私立美术馆及其经营者的理念。由政府支持和运作的国家、省、市、县级美术馆系统一直存在,它们是国家行政体系的一部分,有组织上和财政上的基本保证。现阶段,公立美术馆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在大步跨越,营造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相呼应的文化蓬勃景象。私立(non-governmental)美术馆,包括民营(privately run)美术馆和私人(private)美术馆,属于新兴事物的范畴,处于早期发展和探索阶段。私立美术馆的稳定性、系统性与公立美术馆迥然有别。非营利美术馆/私人美术馆既没有政府行政体系的坚实支持,也没有基金会等公益机构的稳定资助,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办者的经济状况和实际投入,以及实际运营者(馆长和策展人)的专业眼光以及对事业的热情和恒心。余德耀美术馆目前的经营来源于余德耀本人、可能的商业赞助和门票,以及商业操作,如餐饮、艺术衍生品商店等。
私人美术馆中“藏与展”的关系,反映出美术馆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余德耀是一位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个人收藏了大量当代艺术品,尤其是装置艺术。他在雅加达和上海建立了当代美术馆,尝试通过对中外艺术品的综合性收藏和展示,经营一个连接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平台,以增进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美术馆是一个展览的地方,私人美术馆的藏品是家族基金会的藏品。家族基金会收藏注重个人趣味,使得私人美术馆有专业趣味而不是大众趣味。在余德耀本人看来:“美术馆可以保持一种精英主义,但是这个精英不是个人的精英,也不是大众的精英,是专业的精英。美术馆不能以大众趣味作为标准。有一万个人有就一万个趣味,要怎么建立公共趣味呢?”(巫鸿,2013:36)此外,作为艺术生态一环的美术馆,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源,通过艺术品收藏优势,在艺术教育、当代艺术学术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理清收藏研究脉络,主动调节商业价值与学术价值以达到平衡状态,进而促进文化传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随着城市中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军事和政治功能,还成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和交通便利的经济中心。前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是围绕着发达的农业地区形成的。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西方城市先后进入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化阶段。此时的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基础,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总体而言,当代城市更新是一种经济转型和文化扩张的状态。......
2025-09-29
空间是生活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列斐伏尔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石,建构了空间本体论的理论框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开宗明义提出了“(社会)空间是(社会)产物”的核心命题。与列斐伏尔不同,福柯并没有将空间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是把空间思想内嵌于对现代性的研究之中。......
2025-09-29
然而,正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和范围的模糊性提高了其弹性、可修改性和可适用性。城市更新意义深远。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其表现即城市的物质形态、空间布局、社会制度和文化结构的一次次变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城市面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兼具内部和谐和外部竞争的压力,城市更新的进程被寄予希望以解决这些日趋明显的社会问题。......
2025-09-29
中国文化消费的现实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包括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满意度5个一级指数。26~40岁的中青年是文化消费的中坚力量,18~25岁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指数最高,66岁以上居民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最高。......
2025-09-29
图4-1文化空间的价值构成要素在文化“去分化”或者说“再中心化”的情境中,更加扩展性的、混合的文化价值解释正在形成。由此,笔者基于文化空间的属性和时代特征,提出当代城市文化空间的文化价值要素构成,包括纯粹美感、延伸意涵、技术水准和时间维度四个方面。只有坚持“文化价值”的前提,才能在不同语境和领域中基于不同目标追求文化的不同效益。......
2025-09-29
当代城市文化空间在文化产业的刺激下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属性和特征。文化展示空间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空间功能和访客构成两个方面。文化展示空间正在从美的殿堂向文化集市转变,作为一种灯塔式的文化空间,其转变揭示了文化世界所处的变迁路径和发展态势。(二)文化演艺空间文化演艺空间是进行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场所,如剧场。......
2025-09-29
在全球金融危机及英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驱动力和目标点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住房项目始终是英国城市更新的主要动力,从二战后重建到高端住宅项目开发,再到街区整体再开发。零售业的开发计划,成为二战后英国在衰败的城市进行更新的重要策略。......
2025-09-29
艺术嵌入城市空间建筑,将其叙事性在空间序列中表达出来,城市空间整体呈现审美化。文化空间成为审美对象,是文化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审美化的直接表现。城市空间审美化为本雅明的深刻论述提供了新时代的注解。交通空间审美化,从“去距离感”角度来说,进一步推动了审美日常化。城市地铁空间的审美呈现包括地铁空间作为审美目的和审美工具。......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