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组织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组织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摘要】:在SARS事件发生三周年之际,再度重温整个事件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疾改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13日起解除到中国的旅游警告。可见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还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对危机有效的管理可以协助组织渡过难关,变危机为机遇,将组织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降至最小,在挽救组织声誉的同时重新塑造组织形象。

在SARS事件发生三周年之际,再度重温整个事件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面对SARS这样世界性的危机,如果没有有效的危机管理,后果是难以想象的。SARS危机的火焰首先在广东燃起,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的病例。2003年2月3日至14日广东发病进入高峰,但病原不清,而且有家族及医护人员极易被集体传染的特点。中国疾病研究中心宣布,广东严重呼吸道综合症的病原基本可以确定为衣原体,但不能简单认定衣原体就是唯一病原。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疾改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3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她是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被患者传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4月,非典在全国范围内爆发,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55年来第一次旅行警告,劝告人们不要前往广东和香港,形势万分紧急。4月17日,中央终于做出果断决策,全民动员抗击“非典”。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果断措施,4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卫生部决定,原来五天公布一次疫情,改为每天公布。“非典”被列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由于防治“非典”不力,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被免职。4月23日北京市通告,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5月1日经过8天的紧急筹建,北京市第一家专门治疗“非典”的临时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此时军队支援北京的医护人员1200余人陆续到位。5月6日《工伤保险条例》颁布。据此,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感染“非典”应算做工伤。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将把农民工纳入防“非典”统一管理。由于政府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和紧急措施,我们的抗击“非典”活动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医务人员的感染比例已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4月21日到5月1日,每天平均是15.81人。从5月2日开始到5月8日,平均每天6.3人。5月15日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第一批7名病人痊愈出院。5月29日北京新收治确诊“非典”病例首次降到零;当日确诊与疑似病例之和也首次降至个位数。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三个零: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为零,疑似转确诊病例为零,死亡人数也是零。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13日起解除到中国的旅游警告。抗击“非典”终于取得胜利。由于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措施的实施,使中国成功地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是现代社会的永恒特征,危机是把双刃剑,怎样运用,关键是危机管理的水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次的成功危机管理,我们今天的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可见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维护组织形象,减少组织损失

组织形象是组织重要的无形资产,而任何危机都会使组织形象受损,降低组织的形象力,使组织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减弱,甚至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危机还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对危机有效的管理可以协助组织渡过难关,变危机为机遇,将组织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降至最小,在挽救组织声誉的同时重新塑造组织形象。

2.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危机事件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新闻的最佳素材,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如SARS事件,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等。正是由于这种较大的社会影响,可以为危机管理巧妙运用,变危机为机遇,利用这种机遇与公众、政府、媒体进行沟通、协调,增强组织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赢得政府的支持,媒体的赞扬,从而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