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属工艺性概述及相关内容介绍

金属工艺性概述及相关内容介绍

【摘要】: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工艺性能,实质上是指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可采用的加工工艺方法。工艺性包括铸造性、可锻性、焊接性、可加工性等。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

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工艺性能,实质上是指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可采用的加工工艺方法。工艺性包括铸造性、可锻性、焊接性、可加工性等。

1.铸造性

金属及合金的铸造性,包括金属的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倾向等。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流动性好的金属,可铸出细薄精致的铸件,减少铸造缺陷。收缩性是指金属由液态凝固时和凝固后体积收缩的程度。金属收缩不仅使铸件体积缩小,还会引起铸件产生缩孔、凹陷、收缩应力、弯曲变形和开裂等缺陷。金属偏析倾向,是指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因结晶的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上的不均匀现象,使金属各处产生性能上的差异,降低了零件的质量,这在大型铸锻件上万万不可忽视。

常用可铸材料,如灰铸铁、铅、锌、塑料等,可在模具中浇铸成形。

2.可锻性

金属材料的可锻性,是指其承受压力加工的能力,即可用形变的方法来生产零件的性能。黄铜和铝合金在冷态下就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可进行冲压加工;碳钢在加热状态下的可锻性也很好;青铜的可锻性就差一些;铸铁是不能锻造的。但铸铁的铸造性能却比钢好,故适用于铸造生产。

可锻材料较多,如钢、铜、黄铜等,并可通过压力加工方法,像轧制、弯曲、拉深、锻造成形。

3.焊接性

可用焊接的方法使两块金属牢固地连接起来而不产生裂纹,这种能熔焊在一起的性能,称为焊接性。

低碳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而铸铁和铝合金等焊接性就较差。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焊接结构和以小拼大的工艺,如造船锅炉桥梁建筑等都离不开焊接加工,因此焊接性就成为重要的工艺性能之一。

4.可加工性

金属的可加工性,是指被工具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它与金属的成分、硬度、韧性、导热性、金属的组织结构和加工硬化程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铸铁、铜合金和铝合金等,均有较好的可加工性,而钢的可加工性就较差。对含有高合金元素的模具钢一般来说,可加工性差些,例如Cr12MoV比CrWMn的可加工性差,磨削也困难些。为了改善钢的可加工性,在钢中加入硫、钙、铅等元素,使其成为易切削钢,以适应自动线上高速切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