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地位特殊,建立之初,是皇帝的钦命使者,有中都官徒一千二百人,持节,督责京师公卿百官以下,监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之地,独立行使着职权。东汉废除朔方刺史,司隶校尉监察畿辅七郡,被正名为州,由司隶领之,补朔方刺史,正式进入了十三州部刺史之列。同书又记司隶校尉官在“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
2023-07-20 理论教育
司隶校尉地位特殊,建立之初,是皇帝的钦命使者,有中都官徒一千二百人,持节,督责京师公卿百官以下,监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之地,独立行使着职权。东汉废除朔方刺史,司隶校尉监察畿辅七郡,被正名为州,由司隶领之,补朔方刺史,正式进入了十三州部刺史之列。同书又记司隶校尉官在“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
2023-07-20 理论教育
从上述引文可知,至少在汉景帝时,尚书已具有保管文书的职能。汉初,丞相府、御史府是主要的文书主管机构,在武帝时努力集权于己,文书的重责压在了皇帝的身上。昭帝时的领尚书事制度,沿袭于汉武帝的平尚书制度。汉成、哀之际,伴随领尚书事的发展,...
2023-07-20 理论教育
自秦至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也被称为“三公”。太尉官在西汉不常置,但地位优崇,高于“位次丞相”的御史大夫,与丞相的地位相颉颃。...
2023-07-20 理论教育
第一节秦朝的御史府一、官僚政治体制与御史府先秦时期,监察制度的因子,已经孕育于各个贵族国家之中。秦王嬴政在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不久,为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秦朝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国家政治体制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秦朝建立之初,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对地方的统治,存在很大争议。此外,秦朝重视司法制度建设。...
2023-07-20 理论教育
在县廷属吏之中,廷掾地位为诸吏之冠。廷掾是汉朝最低一级的监察官员,执掌县的监察职权,所行之部,在乡、亭之中。由于廷掾本是县廷的纲纪之官,不可能经常出督外部,在行施监察工作时,可能主要仍在县廷之中,处理来自出外吏员向县廷汇报的监察情况。...
2023-07-20 理论教育
上篇秦汉中央监察体系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而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则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秦汉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皇帝一直是这一政治体制运转的核心。因此,由皇帝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监察体系,成为解决皇帝与官僚群体关系的关键。...
2023-07-20 理论教育
由材料可知,秦至西汉成帝绥和改制以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虽名三公,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地位与权力平齐的三公制度。有关大司空设置情况,有《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的记载:绥和元年,置御史大夫官,法周制,初置司空。...
2023-07-20 理论教育
小结秦汉中央监察多元格局形成秦汉时期,中央有御史府(台),御史机构在中央监察权力方面占据着重要一块,但中央监察权力并不专属于御史机构,御史机构也不单纯是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西汉中央监察权力主要在御史府、丞相司直与司隶校尉手中。御史台则成为比较专门化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中丞成为最高监察长官。...
2023-07-20 理论教育
第一章秦汉中央监察机构中国古代国家要实现政治统治,都要面临法治与礼治如何结合的问题。监察官员的政治身份与地位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禄秩卑微但权力隆重的政治群体,我们在评价这一群体政治身份与地位时,更看重于监察官员在整个官僚政治结构中的职位秩序。这样,御史机构、司隶校尉、丞相司直,构成西汉中期中央监察三大监察序列。...
2023-07-20 理论教育
西汉时期司隶校尉的属官情况因《汉书·百官公卿表》失载,已难详述,而据《西汉会要》卷三二所辑,有从事、掾、史、假佐等。其中都官从事史是东汉十三州刺史部中,司隶校尉特有的从事职。这些吏职的设置,有许多与郡国属吏的设置情况相似,显然是针对郡国各部门而对口设置的,这样设置,保证了司隶校尉对所属郡国部门监察的效率。...
2023-07-20 理论教育
第一节秦汉的郡府机构一、郡守与王国相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秦朝地方权力集中在郡守县令身上。在汉朝,当时的人们常常视郡如邦国。“按秦汉承两周封建之后,地方大吏犹古诸侯,君临一邦而为之主,故郡府有朝廷之称。”汉初分封诸侯王,诸侯王统治其国,内史是治民之官,丞相之职如郡功曹,统录众官。...
2023-07-20 理论教育
第一节司隶校尉的发展一、司隶校尉的设立《周礼》有“司隶”这一官名,属秋官司寇,掌役使徒隶服劳役。司隶校尉,最初设立与绣衣直指这一使者地位有关。司隶校尉创设之初,其地位不高,坐拥中都中官徒奴,可能有“役国中之辱事”的责任。在巫蛊之祸整个事件当中,司隶校尉在当时的职责是督率在中央服役的徒隶一千二百人,从事捕蛊和督捕京师奸猾的工作。...
2023-07-20 理论教育
秦汉以文吏治天下,以吏员身份,通过严格考选成为监察官员的现象比较多见。下文将展开论述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情况。西汉末年,御史府被罢除后,御史中丞所在兰台承担起主要的监察任务,御史中丞升格为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2023-07-20 理论教育
秦汉的监察官员正是严格遵循皇帝的律令执行监察任务的政治群体。由此可知,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在秦汉官僚政治中位置并不相同。尽管如此,秦汉时期的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都处在古代官僚政治制度所编织的律令秩序之中,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各自职权,那些不成为法令的要求原则上将不予遵守。...
2023-07-20 理论教育
“案秦汉之县,即古之国,令长即古国君,与民不相及”4。前已述县令长与侯国相的基本情况,下文主要介绍县廷机构属官的内容。秦至汉初,县令史是各县属吏的通称,县丞、尉也有属吏,称为丞史、尉史、县令的属吏则曰令史。...
2023-07-20 理论教育
第一节秦至西汉的丞相府一、丞相对百官的监察秦汉建立了宰相制度。丞相是汉朝宰相之首,秩万石,是最高行政长官。秦汉时丞相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职权,而职权的获得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有关。而秦至西汉时,主要处理政务的机构是外朝的丞相府与御史府,史称“二府”或“两府”。年终检查百官任务完成情况,是丞相监察官员行政优劣的主要形式。...
2023-07-2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