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毛笔的基本笔法学习与训练理解笔法的几组基本概念:起笔、行笔和收笔,藏锋和露锋,中锋、侧锋和偏锋,转笔、折笔和翻笔,提笔和按笔,并明确这些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及所代表的动作要领。本单元是毛笔字基本用笔方法的训练单元,笔法在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使笔锋藏起来的动作,称作逆锋或回锋;使笔锋露出的动作称顺锋或出锋。......
2025-10-01
第四单元 毛笔楷书的结构训练与书法欣赏
【训练要求】
(1) 通过本单元训练,基本了解汉字结构中的中宫、重心、主次、斜正、呼应、揖让、疏密、承覆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熟练掌握《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本单元训练熟练,掌握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并举一反三,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楷书初步创作。
(3) 体验《多宝塔碑》的风格特色并学会欣赏《多宝塔碑》。
【训练提要】
单字的结构,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重心,二是空间。
楷书的重心一般要求平正而不能歪斜,重心的位置一般位于字的中宫,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即古人所称的“精神挽结之处”。与重心概念相关的是单字的斜与正,有时候不同部分的斜度不同,可以造成开合的变化和对比。这在楷书中虽然不常见,却也存在。在训练中,书写者要有意识地辨认各种不同类型的字的重心在哪里,什么状态,如何把握等,也可以通过在字上画重心所在的垂线的方式来锻炼辨认重心的能力。重心的斜与正,还直接关系到字的字势,因此,对单字重心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单字结构的第二个因素是空间。楷书的空间分割要求匀称。古代书论中论述空间分割有“计白当黑”的理论,即笔画本身所占的空间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要基本匀称,书写时应将笔画所占空间与笔画的间隔视为一个整体来安排。与空间分割相关的是字的疏密,笔画之间的空间小,就会产生密的效果,反之,则产生疏的效果。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要在掌握以上原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字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字的重心以及中心,并判断其是否平正;看其空间的分割是否匀称,各笔画之间的间隔与笔画本身的粗细是否相称。
分析单字的结构,要对汉字的组合方式进行归类分析。汉字按照组合部分的多少,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类。合体字根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三大类。每一类字的结构,我们都要分别从重心是否平正和空间是否匀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单字内的笔画的组合和间隔进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将结构问题具体化,便于掌握。
《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是:结体疏密匀称,严谨端庄,宽博大度,正气饱满。点画映带、布险求活,特别是点的运用,灵活多变,顾盼生姿,笔画间也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一些主竖故意偏离中线,而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力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斜中求正。颜体的结体外紧内松、方正饱满,这些特点都是在训练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
一、中宫收紧
汉字是方块字,在一个正方形内,等距离横竖各画两条线,所形成的图案称为九宫格,中间那一格称为中宫。写字时所有的笔画均应有序地凝聚在字的中心即九宫格的中宫,这在书法艺术中称为中宫收紧。常听有的人说某某的字写得太松,就是指中宫没有收紧。中宫收紧又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所有的书家中宫收紧的程度完全相同。有的书家把中宫收得很紧而放开四肢,形成内紧外松的艺术效果,典型的代表是“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有的书家相对中宫较松而四肢收得很紧,形成内松外紧的艺术效果,典型的代表就是唐代的颜真卿。中宫的紧与松要把握好度,超过这个度就成了弊病。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黄庭坚和颜真卿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和仔细体味《多宝塔碑》内松外紧的艺术特色。
汉字中宫概念范例如图4-1所示。
图4-1 汉字中宫概念范例
黄庭坚所写的“会”“见”“谷”三个字,“会” 字中间收得很紧,而放开人字头;“见”字中上部写得很密,而放开下部的横撇和竖弯钩;“谷”字放开撇和捺,而把中间的口子写小显得整个字很紧凑。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中“感”“岑”“定”三个字,“感”字并没有放开撇和戈钩,“岑”字没有明显地放开撇和捺,“定”字没有放开“之”字的捺。颜真卿的楷书中,四边并未过分伸展,而中宫部分也没有特别收紧,这样使每个字的外部基本上保持了一个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构,这一点与黄庭坚的行书有明显的不同。
二、重心平稳
字与万物一样,都有一个重心。从力学角度看,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如果物体太偏离这个作用点就会重心不稳而导致倾倒,字也是同样的道理。重心平稳是楷书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每个字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其重心基本在字的中心。为了使字达到重心平稳的效果,可以运用许多方法,如找准中心、找准对称轴、斜中求正、左右相称、突出主笔等方法。
1. 找准中心
字的中心与重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中心是几何学概念,是指字的外轮廓的空间的几何中心。重心与中心有时候是重叠的,有时候是分离的,但在楷书中,字的重心和中心一般来说是重合的。一个字的中心找准了,笔画都围绕中心平衡布局,尤其独体字或纵势的字找准中心对稳定重心很重要。
找准中心范例如图4-2所示。
例如:“寳”字的中心大约在“尔”的左点位置,上下左右围绕着这个位置均衡布置,下面的“貝”字向左或向右挪动一下这个字就失去了重心;“爲”字的中心在第二个横折处。书写者可以试着找准所列字的中心进行联系,并仔细体会中心对重心的重要作用。
图4-2 找准中心范例
续图 4-2
2. 找准对称轴
找准对称轴范例如图4-3所示。
图4-3 找准对称轴范例
图4-3中的字都有竖,且基本都位于该字的正中间,那么这些竖就可以视为这些字对应的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这些字的主笔。在主笔的左右两边,其他笔画基本以对称的形式分布。重心也位于这条对称轴上,以此竖画为中心,其左右两边的笔画在布白上、笔画的长短与轻重上都相对均衡对称,如果一边太长或者太短,就会失去平衡而重心不稳。书写者要仔细观察,悉心体会,在临摹时,字中的竖容易写不正,或偏左或偏右,这样整个字就歪斜了,因此,这一类字写正的关键是将竖写正。
3. 斜中求正
斜中求正范例如图4-4所示。
图4-4中的字都没有竖,其笔画大部分都呈倾斜状态,但是其整体又是平正的,这就是所谓的斜中求正。斜中求正是指这个字的各部分或者某一部分是倾斜的,但各个部分之间通过相互牵引、倚靠、支撑使字的整体达到平衡。例如:在图4-4中,“之”字上半部分向右上倾斜,下半部分右下方向的重捺画支撑住,使字不倒;“崩”字下半部分右重左轻,像是快要崩塌的势态,上半部分“山”略向左移位,压住左上角,使之不崩塌,整个字险中求稳; “以”字左边好像要向右倾倒,右边变形的“人”字顶住使之不倾倒,整个字的关键在最后一笔的反捺,如果这个反捺太弱支撑不住,那么这个字的重心就不稳了。其他字的重心也基本上通过类似的方式达到了平衡。书写者可以试着自己分析,尽量做到一眼就找到这个字的重心,以及找出使之达到平衡的方式。
图4-4 斜中求正范例
4. 左右相称
左右相称与找准对称轴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这类左右相称的字中间没有贯通的长竖作为对称的参照(也有些有短竖),字的左边和右边在布白、轻重等方面相对对称。
左右相称范例如图4-5所示。
图4-5 左右相称范例
例如:“與”字左边与右边的竖画向内倾斜的角度基本对称,下面的撇点与右点轻重基本相同;“開”字的外部“門”字左半边与右半边宽度、长短基本相同;“華”字中间短竖对几个并列的横画分割长短基本对称;“雲”字两边的两点轻重对称,短竖对两边空间的分割基本对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字重心平稳。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字中,由于横的左低右高之势,左右所占空间的大小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如“其”字,下边长横的左边与右边的长度明显不同。在训练时,书写者要特别注意。
5. 突出主笔
有些字中有明显的主笔,主笔对重心的平稳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要把握好主笔的轻重、角度、力度等。
突出主笔范例如图4-6所示。
图4-6 突出主笔范例
例如:“大”字的捺是主笔,要写得厚重有力才能顶得住倾斜的左边;“遂”字走之是主笔,只有把走之写得突出有力才能托住上半部分;“
”字的下边长横必须平衡,如果这一横不能保证平衡,那么整个字就无法实现平衡。书写者找主笔训练可以在读字帖时进行,平时要多看字帖,每见到一个字就有意识地辨认其主笔,并且分析主笔平衡与否,以及是如何实现平衡的。书写者只要平时训练多了,自然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布白匀称
所谓布白就是处理字中黑白之间的关系,古人讲“计白当黑”,安排字的结构时既要看到字的笔画——黑,又要看到没有笔画的地方——白。处理黑白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追求平稳的匀布法;另一种是追求疏密变化的对比法。小篆、隶书、楷书使用匀布法比较多,草书、行书常用对比法,尤其唐楷布白讲究匀称。《多宝塔碑》的黑白关系是属于布白匀称的一类,其布白匀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疏密适当
疏密是指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对比,每个字的笔画有多有少,笔画多的自然显得密,反之显得疏。当然疏和密也是相对而言的,楷书要把笔画安排得疏密得当、均衡匀称,这样才美观大方。
疏密适当范例如图4-7所示。
图4-7 疏密适当范例
例如: “則”字的左边“具”的几个短横之间的布白与右边“”的两个竖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靈”字中间三个口字大小要基本相同,下面的两个人字要对称;“無”字中间四个竖画与下面四点之间的距离、大小、轻重要基本相当,这样就会使人觉得笔画多的部分并不拥挤,笔画少的部分也不稀松,整体上显得匀称。
2. 比例协调
比例协调是指字的各部首之间的关系,包括位置的宽窄、大小,笔画的轻重、长短等,都要达到和谐的效果。(https://www.chuimin.cn)
比例协调范例如图4-8所示。
图4-8 比例协调范例
例如:“令”字的人字头不能太小,太小就会遮不住下面部分,但又不能太大,太大就会头重脚轻;“門”字的左右两边宽窄、长短比例要协调;“我”字左边的竖钩和右边的戈钩长短比例要协调,特别是戈钩要写得舒展,但也不能拖得太长。这一类型的字,在结构上需要格外用心组织,在安排各部首的时候,要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安排其空间,这样才能使整体达到和谐。
四、穿插揖让
穿插揖让是针对字的整体性而言的,是为了使各个部首之间不孤立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加强各部首之间的联系的一种结字方法。各部首之间的空间不能太宽,太宽会影响整体感。下面分别就穿插与揖让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穿插
穿插是一个字的某一个部分的一个笔画深入到另一个部分的空间之中,两个部分好像连成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穿插范例如图4-9所示。
例如:“禪”、“精”、“ 竭”三字横势之间的穿插;“發”、“聳”、“員”、“真”、“盛”的纵势穿插。穿插可以使不同部分之间结合紧密而富有整体感。这类型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穿插结合是怎样实现的。其实穿插的方式并非一种,但最终的效果都是让各部分之间结合紧密,形成一个整体。
图4-9 穿插范例
续图 4-9
2. 揖让
由于组成字的各部分的笔画参差不齐,为了使各部分结合紧密,必须对某些笔画进行改造,以便于组合紧密。揖让就是字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谦让,分清主次,配合适当的方式,如有的部分要缩小,有的部分要放大,一般是少让多、短让长、窄让宽、宾让主。
揖让范例如图4-10所示。
图4-10 揖让范例
例如:“取”字右边的“又”字缩小,将上半部空间让位于左边的耳字长横;“娠”“塔”两字把左边偏旁缩小躲在左上角;“體”字缩小左边位置放宽右边位置;“多”字四个平行的撇画,缩短前三个拉长最后一撇,短让长。揖让也是使字的不同部分之间实现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呼应生姿
呼应是指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行书和草书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楷书以断为主,表面上看各个笔画之间不相连带,但是在势态与笔意上却要相互呼应,顾盼生姿。呼应能使相对静态的楷书活跃起来,避免僵硬刻板,这一点在书写楷书时最容易被忽视。因为楷书表面上各个笔画之间没有牵丝相连,但是其书写的笔势和惯性却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笔断意连。因此,书写者在写楷书时,一定不要忘记各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这种连带关系直接表现在笔画的呼应方面。
呼应生姿范例如图4-11所示。
例如:“須”字左边的三点水有小小的牵丝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呼应;“以”字左边的提点收笔处与右边的撇画的起笔处均有一个小小的锋尖,这就形成了笔势上的呼应;“之”字上点与左边的提点,提点与右边的撇画形成连绵的呼应;“心”字中间的点与右边的点形成呼应。需要说明的是,楷书中的笔画之间虽然几乎没有明显的牵丝来联系,但是在笔意上却有着明显的连贯性,这一点是用笔问题,同时又是结构问题,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应尽量将用笔的连贯性与结构的整体性结合起来。
图4-11 呼应生姿范例
六、承上覆下
承上覆下是指上下结构类型字的上部与下部的空间比例要协调,下面要支撑得住上部,不能头重脚轻;上部要盖得住下部,不能头小身大。发现这一规律并不难,但是在书写时却不容易准确把握,这需要反复尝试、对比、调整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比例准确。
承上覆下范例如图4-12所示。
图4-12 承上覆下范例
例如:“安”“帝”“覺”等字的宝盖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比例不协调头重脚轻,太小遮挡不住下部分;“慈”字心字底、“盡”字皿字底则要支撑得住上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必须协调,这样才能使整个字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七、左右参差
左右参差一般适用于横向结构的字,左边右边要参差错落,避免平头、平尾的简单排列,参差中见整齐,平正中现变化,避免了雷同和千字一面的弊病。左右参差是最需用心体会的一条规律。为了准确把握,书写者可以将字帖中这一类的字全部找出来,通过比较,归纳出其中的组合规律,通过多看多练,也不难把握。
左右参差范例如图4-13所示。
图4-13 左右参差范例
例如:“勛”“朝”两字左高右低,齐下不齐上;“卿”字左中右呈阶梯状排列;“印”字上下挪位;“使”“侍”两字左低右高,齐下不齐上;“跪”“場”两字齐上不齐下。左右参差的处理可以使字显得错落有致,避免一律对齐造成的呆板现象。
八、《多宝塔碑》的欣赏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因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与王羲之比肩的书法家,他开创了一代书法新风,对后世的书法发展影响深远。颜真卿一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很多,就楷书而言,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家庙碑》等。这些无不是楷书佳作,沾溉后世,功莫大焉。历史上对颜真卿书法评价极高,与其为人刚正忠义有很大关系。颜真卿人格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忠义两字。在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存亡之际,他挺身而出,对遏制叛军的嚣张气焰,延缓叛军的蔓延速度,激发官军的正义和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最终死于佞臣奸雄之手,其人格的伟大,铮铮的铁骨,坚定的正义信念成就了一代名臣。颜真卿成了忠义的化身,而他的字也因受其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具有了独特的气质和感染力。
欧阳修就指出颜鲁公:“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这就是书法批评史上影响很大的“书如其人”说。我们在欣赏书法的时候,也应当关注书法家的为人。尽管书法的美丑与为人的正直与否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但是书法确实与书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在欣赏书法的时候不能不注意的。
《多宝塔碑》的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34行,每行66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青年时期的楷书代表作,其笔画轮廓分明,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变化丰富,如图4-14所示。从笔法上可以看出他与“二王”、褚遂良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唐人写经也有相似之处。这说明颜真卿的楷书在取法上并不限于前代的书法家,他对时代比较流行的风格也有所关注。《多宝塔碑》的字结构方正稳重,又不失活泼动感,既匀称严谨,又不乏疏密对比,可以说这件作品已经从格局上奠定了颜真卿楷书的基础。从整篇来看,字里行间有乌丝栏界格,行列整齐,字字大小匀称,但又不至于状如算子,雷同单调,如图4-15所示。
图4-14 《多宝塔碑》全拓章法
图4-15 《多宝塔碑》剪裱本局部
以上是对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风格特征的概括,结合前面几个单元对其用笔、结构等方面的学习,书写者基本能够体会到《多宝塔碑》的艺术特征。这些变化丰富、自然飞动的用笔;平正庄重、不失活泼的结构以及庄严大气、整齐而富于对比的章法形式,都带给书写者以美感,加之对颜真卿为人的了解,书写者对其作品的审美感受将会更加丰富。
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了解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笔法、结构、章法三个方面:笔法要丰富多变;结构要平正而不失活泼;章法既要整齐统一,也要有所变化而不致单调。
第二,要感受作品的神采气韵。这一点是不易感受或者把握的,但是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作品的神采气韵是基于有形的点画、结构和章法的。因此,在分析上述有形的因素的基础上,体会和感受作品的神采气韵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要尽量了解作品本身的创作时代背景,尽可能多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以利于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式。
第四,要尽量了解作品的作者的一些相关背景情况。就书法作品欣赏而言,了解书法家的基本情况是很有必要的,除非作品的作者无法知晓。了解书法家的生平、个性特征等,对更深地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神采气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书写者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就基本上能够独立欣赏书法了。此外,要是再有一些书法的实践书写经验,那对书法的欣赏就能更加切中肯綮,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书法作品的内涵。当然,书法的欣赏除了这些准备知识外,大量的书法欣赏实践,经常与同行或者书法家进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初学书法者而言,书法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虽然书法欣赏并不是很容易,但是也不是非常艰深的活动。只要书写者主动感受,认真观察,细致分析,反复体会,就一定能学会欣赏书法,也能从欣赏书法中获得更多的审美知识。
【思考与练习】
(1) 汉字的结构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在字的结构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2) 汉字的结构在形式上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在空间安排、重心把握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3) 解释一下中宫、重心、主次、斜正、呼应、揖让、疏密、承覆等概念,并结合《多宝塔碑》的例字来说明。
(4) 用自己的话讲述《多宝塔碑》的风格特色,并尝试向别人讲述你的审美感受。
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毛笔的基本笔法学习与训练理解笔法的几组基本概念:起笔、行笔和收笔,藏锋和露锋,中锋、侧锋和偏锋,转笔、折笔和翻笔,提笔和按笔,并明确这些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及所代表的动作要领。本单元是毛笔字基本用笔方法的训练单元,笔法在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使笔锋藏起来的动作,称作逆锋或回锋;使笔锋露出的动作称顺锋或出锋。......
2025-10-01
第一单元毛笔字的工具特性与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训练毛笔的独特性能是中国书法成为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单元要求学生在认识与书写相关的笔、墨、纸、砚性能的基础上,认真体验执笔、运笔,及早进入书写状态。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湖笔之闻名于世,与元朝书法家赵孟有关。......
2025-10-01
我今天可以明确地告诉同学们,书法欣赏是有方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你们可以不写书法,但是你们需要学会欣赏书法作品。有人认为书法鉴赏没有标准。第一种感悟式,这种书法鉴赏的方法具有大众化的、个性化的特点,偏重于鉴赏者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它是宏观的,大的方面,大范围的,所以我们叫大感觉。近年来,书法家喜欢用带颜色的宣纸创作,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创作书法作品也应该是这样的,要进入一种创作和欣赏的“忘我”境界。......
2025-09-30
文字的变革 战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商品交换的发展,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而广泛。不但字形的变化十分显著,不同地区之间文字异形的现象也很突出。战国后期秦“高奴禾石铜权”的铭文,已是隶书字体,“奴”字的“女”旁和“造”字的“辵”旁都已同于隶书。秦代庄重的石刻之类采用小篆,小篆可以说是象形文字的结束。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这就是书法的起源。......
2025-09-30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书法的定义书法,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2025-10-01
体能是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中国学者、教授熊斗寅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小体能即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训练。......
2025-09-30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会改变。练习书法,学生必须进入全身心的投入状态,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学习书法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
2025-09-29
在本节中将要制作的特效文字为图案字,即在文字填充中包含有图案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工具箱中的星形工具,在工作区单击,弹出“星形”对话框。选择任意一个星形,星形的四周将出现定界框。重复该操作,调整工作区中各个星形的大小,并调整星形的位置,使排列疏密得当。这时,文字中被嵌入了星形和矩形组成的图案,效果如图9-97所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