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兰州市文化发展状况及基础

兰州市文化发展状况及基础

【摘要】: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二、兰州文化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州市的文化工作坚持“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艺术创作特色鲜明

近年来,兰州市艺术创作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以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大型舞剧《大梦敦煌》,现代革命历史剧《魂系太阳河》,新编历史剧《唐太宗嫁女》、《日月图》,大型秦剧《龙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精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其中,《大梦敦煌》已成为西部著名的演艺精品,该剧推出两年多来,已演出120多场,票房收入达1500万元,连续获得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银奖、第十届文化新剧目奖,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兰州以至甘肃迈向21世纪的标志性作品,为兰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演艺界树立起了艺术强市的形象。

2.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

十五大以来,全市群众文化工作以农村小康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示范乡(镇)文化站为主要内容,各级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有5个县区新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全市建成省级先进文化县(区)2个,省级示范性文化站7个,省级示范村书库2个,市级先进文化乡镇8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56个,民间艺术之乡4个。以这些文化阵地为依托,基层文化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方式手段不断创新,文化下乡经常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各种群众性文艺调演、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接连不断,使群众艺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www.chuimin.cn)

3.文化市场繁荣和规范并重

近年来,全市文化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音像、网络、文物、图书馆等市场组成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和建设文化市场的格局,门类齐全,层次多样,呈现出繁荣有序的局面,文化市场的性质和地位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纳入文化市场管理的各类经营单位、摊点3000多家(个)。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方针,抓导向、抓总量、抓结构、抓效益。同时,坚持依法管理,以国家颁布的文化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法制管理为主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4.文博工作成效显著

文物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完善机构,健全队伍,夯实基础,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明显。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馆藏文物17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1件,二级文物212件,三级文物1150件,划定公布了一批市县(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技防、物防水平不断提高,做到了馆藏文物万无一失,野外文物基本安全。在城市基本建设中有效保护了一批文物古建筑,白塔、文庙大成殿、“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庄严寺、万源阁、兰州水车、天齐庙、五泉书院、皋兰文庙、高家祠堂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文化遗存得到了全面维修或迁建保护,博物馆、纪念馆推出了一批精品展览,《兰州历史文物陈列》、《祁连魂——红西路军和西征战史》等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