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人类多元文化的解析

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人类多元文化的解析

【摘要】: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曾热衷于为“文化”确定定义。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将“文化”称之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可以说是对文化做出的最为言简意赅的定义。这与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做的“文化”定义十分相近。[5]世人对文化问题的延绵不断的争论对人类社会的一个益处,就是已然让“文化”一词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曾热衷于为“文化”确定定义。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散文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曾使用“文化”一词来指人类精致的理想,他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思想与说辞”(the best that has been thought and said in the world.)。德国的阿诺德·马修(Arnold,Matthew,1869)也说过类似的话:“文化是对我们完全完美的追求,通过它可以了解所有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世界上最好的思想和说辞。”英国的威廉姆斯(Williams,1983)则是将“文化”与精英理想联系在一起:“文化指的是与艺术古典音乐和高级美食等活动相连的精英理想。”(culture referred to an elite ideal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uch activities as art,classical music,and haute cuisine.)不同学科的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各不相同,对于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梅尔(Georg Simmel,1858—1918)来说,文化指的是“通过在历史进程中被物化的外部形式来培养个人”,他直接将“文化”定义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

为了阐明文化的性质和定义,美国的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Kr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Klyde Klackohn)还特别写了一本名为《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 intion)的书。在研究了自1871年至1951年间出现的164条关于文化的定义之后,他将一系列数量众多又令人困惑的不同“文化定义”归纳缩减为9种基本的“文化概念”,分别是:哲学概念、艺术概念、教育概念、心理学概念、历史概念、人类学概念、社会学概念、生态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

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将“文化”称之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可以说是对文化做出的最为言简意赅的定义。这与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做的“文化”定义十分相近。余秋雨在《新民晚报》谈及文化问题时曾对文化做过这样一个确定性定义:“广义地说,文化就是‘人类化’,凡是人类留下的痕迹都是文化;狭义地说,文化是意识形态、各种习俗、制度、自然科学和一切技术。”他解释说,他所界定的“文化”一词,主要包括了三类状况: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即国民性,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www.chuimin.cn)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4]

从英国学者泰勒(E.Burnett Tylor,1832—1917)开始,文化的定义已经有数百个。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A.LawrenceLowel,1856—1942)在面对莫衷一是的文化定义时,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对人们赋予的“文化”各类概念与含义,加拿大著名文化学者保罗·谢弗(Paul Schafer)曾做出这样的反诘追问:“文化就是艺术?文化就是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文化就是过去的遗产或休闲时间的活动?文化就是共享的价值、象征和信仰、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种手段?文化就是不同物种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或者,文化就是所有这些东西?”[5]

世人对文化问题的延绵不断的争论对人类社会的一个益处,就是已然让“文化”一词无处不在、深入人心。继而在论及“文化旅游”的时候,无人会感觉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