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化”概念的博大宽广,文化旅游可选用的题材实在是数不胜数。没有任何一类旅游会像文化旅游一样,所面临的难题不是题材太少而是题材实在是太多。遴选题材,其实才是文化旅游的整体构想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通常来说,越是知名度高、历史文化深厚的题材,把握上的难度就越大。吴哥的文化旅游的题材把握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着重用力:一是建筑本身的恢宏伟大;二是吴哥窟的历史与古代及当代中国人的关系。......
2023-11-17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曾热衷于为“文化”确定定义。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散文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曾使用“文化”一词来指人类精致的理想,他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思想与说辞”(the best that has been thought and said in the world.)。德国的阿诺德·马修(Arnold,Matthew,1869)也说过类似的话:“文化是对我们完全完美的追求,通过它可以了解所有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世界上最好的思想和说辞。”英国的威廉姆斯(Williams,1983)则是将“文化”与精英理想联系在一起:“文化指的是与艺术、古典音乐和高级美食等活动相连的精英理想。”(culture referred to an elite ideal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uch activities as art,classical music,and haute cuisine.)不同学科的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各不相同,对于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梅尔(Georg Simmel,1858—1918)来说,文化指的是“通过在历史进程中被物化的外部形式来培养个人”,他直接将“文化”定义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
为了阐明文化的性质和定义,美国的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Kr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Klyde Klackohn)还特别写了一本名为《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 intion)的书。在研究了自1871年至1951年间出现的164条关于文化的定义之后,他将一系列数量众多又令人困惑的不同“文化定义”归纳缩减为9种基本的“文化概念”,分别是:哲学概念、艺术概念、教育概念、心理学概念、历史概念、人类学概念、社会学概念、生态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
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将“文化”称之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可以说是对文化做出的最为言简意赅的定义。这与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做的“文化”定义十分相近。余秋雨在《新民晚报》谈及文化问题时曾对文化做过这样一个确定性定义:“广义地说,文化就是‘人类化’,凡是人类留下的痕迹都是文化;狭义地说,文化是意识形态、各种习俗、制度、自然科学和一切技术。”他解释说,他所界定的“文化”一词,主要包括了三类状况: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即国民性,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www.chuimin.cn)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4]
从英国学者泰勒(E.Burnett Tylor,1832—1917)开始,文化的定义已经有数百个。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A.LawrenceLowel,1856—1942)在面对莫衷一是的文化定义时,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对人们赋予的“文化”各类概念与含义,加拿大著名文化学者保罗·谢弗(Paul Schafer)曾做出这样的反诘追问:“文化就是艺术?文化就是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文化就是过去的遗产或休闲时间的活动?文化就是共享的价值、象征和信仰、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种手段?文化就是不同物种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或者,文化就是所有这些东西?”[5]
世人对文化问题的延绵不断的争论对人类社会的一个益处,就是已然让“文化”一词无处不在、深入人心。继而在论及“文化旅游”的时候,无人会感觉生僻。
有关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的文章
因为“文化”概念的博大宽广,文化旅游可选用的题材实在是数不胜数。没有任何一类旅游会像文化旅游一样,所面临的难题不是题材太少而是题材实在是太多。遴选题材,其实才是文化旅游的整体构想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通常来说,越是知名度高、历史文化深厚的题材,把握上的难度就越大。吴哥的文化旅游的题材把握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着重用力:一是建筑本身的恢宏伟大;二是吴哥窟的历史与古代及当代中国人的关系。......
2023-11-17
[2]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文化旅游的认知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这一情况,观光厅召开了由相关的有识之士参与的探讨会,对“MICE推进行动计划”进行了总结。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之热度不断升温,让呈现于现实的旅游面貌发生了不少变化。......
2023-11-17
[1]旅游者以个人行为进行的文化旅游需要谋篇,旅游经营者以文化旅游为招徕时需要布局。无论哪方面,增加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了解都是躲不开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旅游景点来说,文化旅游的谋篇布局则需要更具体的一些举措。位于法国罗克福尔山村的干酪工厂,为文化旅游的开展所做的具体设计是:● 观看一部关于干酪生产过程的电影。......
2023-11-17
一直以来文化旅游都是人类旅游活动中最亮眼的部分,查尔斯·R.格德纳所著《旅游学》一书,故而干脆将其第十章的标题直接列定为“添彩人生的文化旅游和国际旅游”,并且指出:“旅游活动的最高目的在于更好地熟悉异国他乡的人民,因为这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让世界更美好。”[6]文化旅游中的各类节庆活动,在此方面表征或更加突出。节庆活动往往因声势浩大,会引来众多的参加者、观看者。......
2023-11-17
朝圣旅游作为早期的宗教旅游,因含有明显的文化表征,自然应被文化旅游所容纳。在近现代旅游业出现并兴起后,不分中外,旅行社所经营的旅游线路产品中,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因具对旅游者较高吸引力能为旅游经营者直接、快速带来利益,故而受到倚重。除组织国内的文化旅游外,中国旅行社也开展过出境旅游,组织过一些到国外的文化旅游活动。......
2023-11-17
旅游者心结属旅游者私底的内心活动,文化旅游的卖点则是旅游经营者、推广者的公开的产品行销内容。文化旅游的旅游者心结与旅游经营者的卖点很多时候是重合的。凡呈重合状态时,表明旅游者的心愿已被旅游经营者知晓,而旅游经营者有意愿去对旅游者的心愿进行满足。美国新奥尔良旅游局编写的旅游小册子将“Poor Boy”列为当地名吃第一名,就颇有些迎合旅游者、制造卖点的意思。......
2023-11-17
数年前,“一生中必须到访的55个旅游目的地”“人生必须到访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类的评选及公布曾热闹一时。抛开功利的考量,这也可以说是一项为旅游者“系心结”、一项为旅游者造梦的工程,一次性为人们造出了几十个文化旅游之梦。心结获解,畅快释然;美梦成真,顿感快慰。图4-2与日本电影《望乡》相关的沙巴山打根遗产旅游......
2023-11-17
[3]现实中在文化旅游热度不断增加之后,艾伦·法伊奥描述的这些事情不幸也得到了同步增长。文化旅游热全面铺开后,文化的含义被做了任意的为我所用的解释,泛滥的“文化”一词已经是处处可见。粗疏、充满纰漏的文化旅游线路产品,也大量出现在旅游经营者的柜台。用文化来装点自己但却过于随意,常常是不少旅游经营者的一项通病。文化旅游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文化旅游过热,虽然带来了财源滚滚,但对文化本身的伤害也无法掩饰。......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