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东航空学校:孙中山的航空努力

广东航空学校:孙中山的航空努力

【摘要】:1936年8月,广东军阀陈济棠归附蒋介石,广东航空学校随即解散,大部分人员、飞机和器材移往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广东航空学校从建校到解散,前后12年,校名多次更改,隶属关系几经变动。广东航空学校是继南苑、东北、保定、云南等航校之后的中国第五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也是上述所有航校中培养飞行员人数最多的航校。

三、广东航空学校——孙中山的航空努力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1910年,孙中山就到美国组织华侨青年学习飞行和飞机制造与维修技术。1911年1月,他在美国奥克兰市看了旅美侨胞冯如的飞行表演,不禁喜出望外,当面勉励冯如把才智献给祖国。2月,冯如即谢绝美国航空部门的重金聘用,偕同助手带着两架飞机回国,同时将他在美国的“广东飞行器公司”迁到广州。3月,孙中山又鼓励檀香山同盟会筹办中华飞机制造公司。不久,同盟会会员李绮庵呈文孙中山准备在美国成立公司,招股10万元,以购置飞机,聘请飞行教官,培训飞行及维修人员。辛亥革命前夜,孙中山又致函旅美革命党人肖汉卫,赞扬飞机对军事的重要作用,勉励他们“谋设飞机队,极合现时之用。务期协力助成,以为国家出力。”当年10月,同盟会在芝加哥创办的洪门酬饷局,一次就拨巨款购买飞机6架,1912年初运抵南京,为国民革命助一臂之力。

孙中山发展航空事业的思路和举措是:一方面培育和招聘航空人才,一方面设法购买和自制飞机。关于举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员为建国兴邦服务,孙中山除了在日本组建航空学校外,1915年他还致函南洋同志协助谭根[4]开办飞行学校。受孙中山委托,海外华侨1916年在美国组建了美洲飞行学校,1917年在加拿大组建了强华飞行学校,1919年在美国建立了训练飞行人员的图强飞机有限公司。这些机构、组织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难得的飞行和航空工程技术人员。1915年,孙中山还从华侨青年中选送10余人到美国纽约寇狄斯航空学校受训,这批人后来成为开拓我国航空事业的骨干力量。

1923年6月,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飞机在广州试飞。孙中山闻讯后,同宋庆龄亲往机场举行试飞典礼,不仅为其命名为“乐士文”(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号,还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以资纪念,同时又为主持该飞机研制和生产的广东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仙逸[5]题写了“志在冲天”、“天下为公”的条幅。

广东航空学校旧址

广东航空学校是孙中山开创的航空事业中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广东航校最初在1915年7月开始筹备,因办理不当,直至1924年7月才在广州大沙头建校,后又迁到白云机场。1936年8月,广东军阀陈济棠归附蒋介石,广东航空学校随即解散,大部分人员、飞机和器材移往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www.chuimin.cn)

广东航空学校从建校到解散,前后12年,校名多次更改,隶属关系几经变动。

1924年到1926年名为“大元帅府军事飞机学校”,1927年至1928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学校”,1929年至1930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航空学校”,1931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航空学校”,1932年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航空学校”。

广东航空学校前后共招收七期学员,每期20人到150人不等,总毕业飞行员达425人左右。先后派出37人留学苏联,其中学飞行的24人,学习航空机械的8人,学习其他专业的5人。

广东航空学校的学员不仅有来自朝鲜、越南的青年,还有女性,李玉英[6]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女飞行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一些共产党员也在这里接受了教育和培训。

广东航空学校是继南苑、东北、保定、云南等航校之后的中国第五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也是上述所有航校中培养飞行员人数最多的航校。这些飞行员在后来中国创建空军、发展民航等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