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南联大:自由主义下的教育改变

西南联大:自由主义下的教育改变

【摘要】:1西南联大的传奇地处西南边陲,云南的教育在全国也一直处于边缘状态,高等教育尤其如此。三所大学合并,国内精英云集,国民党千方百计控制西南联大,却碰了一鼻子灰。西南联大盛名昭昭。学者谢泳认为,西南联大的成功,是自由主义气质在现实中的体现。当年组成西南联大的中国三所著名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现在依然是中国高校的名牌与重镇。

1 西南联大的传奇

地处西南边陲,云南的教育在全国也一直处于边缘状态,高等教育尤其如此。20世纪确立的“211”工程,全省仅云南大学跻身其中。然而,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热土上,却诞生过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日军入侵,7月28日攻占北京。为保持中华教育的国脉,教育部下令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告急,长沙火烧眉毛,大学再度被迫西迁。大部分女生和体格较差者,由长沙经粤汉线至广州,经香港,转越南海防,从滇越铁路到昆明;另有267名学生成立湘黔滇旅行团,由闻一多等11名老师带队,翻越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历时两月,抵达昆明。

三所大学合并,国内精英云集,国民党千方百计控制西南联大,却碰了一鼻子灰。1939年,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对大学教育强行统一管理,如颁布大学课程科目表、统一课程教材、大专以上学校毕业考试实行总考制等,严重窒息校园学术空气,限制师生思想自由,引起联大师生的反感和抵制。学校教务会议上书教育当局:“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熟,行之多年,纵不敢谓极有成绩,亦可谓当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1941年前后,国民党要求西南联大学院院长以上职务必须是国民党员,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当即表态:“如果一定要逼我,我就不做这个院长!”

1941年,西南联大教授贺麟发表《学术与政治》一文。他说:“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学术是一个自主的王国,她有她的大经大法,她有她神圣的使命,她有她特殊的广大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每一门学术都有每一门学术的负荷者或代表人物,这些人,一个个都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忠于其职,贡献其心血,以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和尊严,在必要时,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因为一个学者争取学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同时也就是争取他自己人格的自由独立和尊严。假如一种学术,只是政治的工具、文明的粉饰,或者为经济所左右,完全为被动的产物,那么这一种学术就不是真正的学术。”

西南联大盛名昭昭。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国民政府还在陕西固城设立了西北联合大学,不到半年即告散伙。虽然原因诸多,但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差别显而易见。后来去了台湾的钱穆在回忆录《八十忆双亲》中,提到西南联大也不是一团和气,时有矛盾冲突,比如有些教授对各院院长多由清华人担任颇有意见,欲打抱不平,钱穆一句“此乃何时”,众教授旋即心平气和。而且,西南联大是不设校长的,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轮流担任常委会主席。放到60多年后的现在,这样的干部结构能做成事吗?能维持得下去吗?(www.chuimin.cn)

于是,我们看到,西南联大对政治干预,风骨毕现;对学术争议,惺惺相惜;对同行比肩,挽辔而行。这种气象体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学者谢泳认为,西南联大的成功,是自由主义气质在现实中的体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结束,三校奉命于1946年暑假回北京、天津复校,西南联大结束其历史使命。或许没有谁会想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大学、最辉煌的传奇,竟然是这所仅仅维持了八年的西南联大。

当年组成西南联大的中国三所著名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现在依然是中国高校的名牌与重镇。然而,曾几何时,西南联大的光荣和梦想犹如秋深花落、春来雪融,几度春秋过后,竟至面目全非。当年的茅草校舍尚有遗存,旁边矗立起无数高楼,而大师已杳如黄鹤,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望着那块已成文物的“刚毅坚卓”校训牌匾,只能泛起思古之幽情。

20世纪40年代,西方评选世界著名大学,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双双入选前十名;如今我们引以为傲的北大、清华全在世界百名开外。罗崇敏痛心疾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比,高等教育的这种倒退可以说是耻辱性的。但似乎没有太多人在意。重点大学满足于国内称王;基础教育本身已成畸形,对高等教育构不成任何作用力;社会功利至上,市场发达,对大学没有更高要求。”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罗崇敏一针见血:“教育精神的萎缩与教育品质的退化是根本原因。”

“大学不能没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创新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