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劳动观念的改变与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观念的改变与劳动教育实践

【摘要】:新时代,我们要改变对劳动观念中的固化认识,最主要是要改变劳动分高低贵贱的看法,破除头脑中的落后思想。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不分贵贱,不同的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许多劳动模范平凡而感人的事迹,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

新时代,我们要改变对劳动观念中的固化认识,最主要是要改变劳动分高低贵贱的看法,破除头脑中的落后思想。诸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树立不论何种形式的劳动,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都应该得到承认、保护和尊重,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片面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说什么体力劳动是卑贱的,认为只有脑力劳动才创造价值,才活得体面。马克思早就指出,创造商品价值的“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都是人类劳动”。须知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观念,任何人只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发展致富获取报酬,都值得赞扬。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不分贵贱,不同的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许多劳动模范平凡而感人的事迹,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普通劳动者可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能“衣有灰尘鞋有土”,但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崇尚每一份普通的劳动,都尊敬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点点滴滴的普通劳动,都自有他们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正是他们用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彭德怀劳动的故事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www.chuimin.cn)

一次,彭德怀到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实在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

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