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思考了很多有关哲学、文学、美学、艺术,以及人类、世界的问题,都是从挪威开始出发的,是以挪威作为起点而走向世界的;因此,其剧作中建构了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其二,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在其剧中是如何建构的?剧作家以挪威作为地理坐标中心,将自己的目光逐渐向外发散,并辐射在祖国各地与世界各处,在剧作中建构了多种样式的地理空间,从而整体上形成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
2023-11-29
易卜生在自己的一生和文学创作中,思考了很多艺术的问题,都是以挪威为起点,体现了他独特的地理观念。因为其很多剧作都是以挪威作为故事开展的地理背景,因而是从挪威出发而走向世界、仰望星空、思考人类的发展等问题。《培尔·金特》建构了挪威——世界地理空间,如果没有培尔在挪威“奥丝家园”、“燕汀山背”、“黑格镇农庄”、“龙德山中”等地的生活,那么也就没有他在海外“摩洛哥西南海岸”、“撒哈拉沙漠”、“埃及沙漠”、“开罗疯人院”等地的流浪,而无论他在外流浪的路线有多远,其历程有多曲折与艰难,最后还是回到了索尔薇格的茅屋前,因而剧中建构了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海上夫人》中更是以挪威来建构地理空间:剧中人物纷纷从世界各地来到挪威的滨海小城,众多的游客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因而剧中存在“花园”、“山坡”、“大海”、“挪威”、“北欧”、“世界”等地理圈,一层一层的向外扩展,形成以挪威滨海小城的“花园”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在《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各类人物以前生活在挪威,后纷纷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最后又从世界的南方与北方不约而同地回到这里,交集在挪威的“海滨浴场”;同时又以挪威的“海滨浴场”为起点,从处于低处的“海滨浴场”到稍远处地势稍高的“荒凉高原”,再到更远处位置更高的“高山顶上”,地理背景一幕幕的向远方扩展,不断地向上升高;因而,剧中也是以挪威为中心建构了世界地理空间。于此,易卜生的大部分剧作都是从挪威出发,来思考文学的、美学的、艺术的、人类的、世界的问题,体现了其以挪威为起点的地理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一是因为他对于祖国挪威的自然地理很熟悉,如果以此为背景来进行创作,比较得心应手;二是因为他对于挪威有深厚的情感,不管他在外流浪了多少年,不管祖国为他带来多大的伤痛,日夜思念的还是故乡的那一方大海。正如学者比昂·亨默所说:
正是这种挪威特性和拥有欧洲自由文化的外国生活熏陶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易卜生的个性特点并使他成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在他称之为“伟大的,自由的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地位,使他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自由发挥的天地。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挪威人,又使他渴望一种更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身处阴暗世界里的作家在渴望阳光。他从来没有否认自己鲜明的挪威人特性。[28]
此段话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故国家园,也不可能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正如《布朗德》中的布朗德所说:“一个人的家乡对这个人来说就是一棵树的根。如果家乡不需要他的工作,那么他的事业注定要失败,他要歌唱也发不出声音。”(201)而在这一点上易卜生与布朗德是完全一致的,正如王忠祥先生所说:“勃兰兑斯认为,易卜生的创作和易卜生主义都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发芽、生长出来的。易卜生也曾强调指出,祖国与人民、沸腾的生活对他的思想与创作有深刻影响。人们如欲了解他,必须先了解挪威。”[29]其二,易卜生的作品是与19世纪北欧文学特别是挪威文学发展相适应的,体现了剧作家在其所在的时代对于挪威、北欧以及世界的认识,他的创作不可脱离挪威甚至北欧的历史,以及挪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如果失去对挪威故国家园的关注,那么剧作家所有的思考也许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剧作家正是站在挪威的国土之上,观察北欧并放眼全球,世界风云变幻了然于其胸,并以此为契机创作出众多开阔而大气的作品。因此,易卜生的创作是以挪威为起点,因而他以及其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带有挪威的特性,并且在多年的旅居生活中一直不曾改变过。诚然,欧洲自由的文化给予了他自由发挥的天地,使他具有了广阔而开放的视野,但其作为挪威人以及自身所带有的挪威印记是不会改变的。因而,其剧作中建构了多种多样以高山峡湾为主体的挪威地理空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以挪威为起点的地理观念,于是,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由此而生。
————————————————————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410.
[2] [英]理查兹(Richards,J.D..北欧海盗(The Vikings).徐松岩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70.英文原文参见此书第15页:Norway took its name from the sheltered sea route down its western coast,the Norvegur,or‘North Way’.The coastline is indented by countless fjords;measured in a direct line it is 3000 kilometres,but its real length is 20000 kilometres.Mountains arise directly from the western coast and the Viking Age population was confined to narrow ledges and small plains at the heads of the fjords,where communities developed in relative isolation,each with its own traditions and culture.More than half the country lies at altitudes above 600 metres,but there are just a few fertile areas of gentle slopes where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Jaeren,in the south-west,Oslofjord,in the south-east,and Trondelag in the north-east.
[3] [美]乔治·W.霍夫曼主编.欧洲地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山西大学编译室合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41.
[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955.
[5] 图片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世界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8:22.
[6] [美]乔治·W.霍夫曼主编.欧洲地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山西大学编译室合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47.
[7] [美]乔治·W.霍夫曼主编.欧洲地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山西大学编译室合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47.
[8] 1870年10月28日,易卜生在德累斯顿致彼得·汉森的信中说:“《培尔·金特》写于意大利南部的伊斯基亚岛和苏莲托。”引自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98.
[9] 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42.
[10]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235.
[1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591.
[1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39.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156.(www.chuimin.cn)
[14] 冯惠民,曹月堂整理.王安石集(上).余冠英等主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44.
[15] (宋)苏舜钦.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傅平骧,胡问陶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1:242.
[16]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6:125.
[17]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299.
[18]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72.
[19]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07.
[20] 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54.
[2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560.
[22] 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艺术家之路.石琴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43.
[23] “变化规律”这一关键词,在剧中共出现有7次,第144、153、158、159、165页均有提到,应当是理解剧作家主要写作意图的关键点之一。
[24] [丹]乔治·勃兰兑斯.第三次印象.姚俊德译.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317.
[2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983.
[2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741.
[27] [挪]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艺术家之路.石琴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73.
[28] [挪]比昂·亨默(Bjorn Hemmer).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The Dramatist Henrik Ibsen).孟胜德,[挪]阿斯特里德·萨瑟.易卜生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142.原文在该书的第374页:But it is precisely this tension between the Norwegian and the foreign (an element of freer European culture)in Ibsen that characterized him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as an individual and a writer.His independent position in what he called“the great,free,cultural situation”provided him with the broad perspective of distance,and freedom.Simultaneously,the Norwegian in him created a longing for the sun in the grave writer's poetic world.He never denied his distinctive Norwegian character.
[29] 王忠祥.易卜生和他的文学创作.易卜生文集·代序.易卜生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
有关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的文章
易卜生思考了很多有关哲学、文学、美学、艺术,以及人类、世界的问题,都是从挪威开始出发的,是以挪威作为起点而走向世界的;因此,其剧作中建构了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其二,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在其剧中是如何建构的?剧作家以挪威作为地理坐标中心,将自己的目光逐渐向外发散,并辐射在祖国各地与世界各处,在剧作中建构了多种样式的地理空间,从而整体上形成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
2023-11-29
《布朗德》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1865年1月,易卜生在访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时,突然想起过去写的“史诗”,因而,将五首诗与此高大雄伟的建筑、虔诚肃穆的教民联系起来,那时就计划将“史诗”改编成为诗剧,从而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大教堂。虽然易卜生认为此剧的产生与宗教没有任何关联,但其剧中描绘的多重形式的教堂,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2023-11-29
于此,易卜生不仅是站在挪威的角度来进行创作的,而且也是站在北欧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的,更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观察的,并以此为基础来观察人类、剖析人类;因此,可以说易卜生是一位以全球为视野的、具有博大胸怀的诗人及剧作家,其剧作往往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
2023-11-29
《布朗德》中建造了三重教堂空间:“古老的教堂”、“现实生活的教堂”以及“自然世界的教堂”,三者分别又以“老教堂”、“新教堂”、“冰教堂”作为代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联,形成一重整体的宗教地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世俗宗教与理想宗教之间的冲突,世俗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旧有的观念与新生的思想之间的较量。......
2023-11-29
因此,易卜生戏剧中的五重地理空间,最终形成一幅立体球状的艺术图式,即“五重地理空间示意图”。易卜生及其戏剧中存在着丰富的北欧与世界自然地理因子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而建构了多种形态的地理空间,与剧作家本人也有着密切联系。......
2023-11-29
此幅示意图的生成,是其他四重地理空间建构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易卜生人生体悟的外在展现,剧作家在“南方”与“北方”地理的不停辗转中,其心绪始终无法保持平静与安宁;另一方面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念的反映,在其内心不停地斗争,剧中人物往往也有激烈情绪之下的不得已。......
2023-11-29
值得指出的是,易卜生剧作里并非所有与地理相关的地理物象都是地理意象,有的只是客观存在的地理景观;然而,地理景观与地理意象共同构成地理空间,因此,地理意象与地理景观都是地理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物质基础。......
2023-11-29
于此,易卜生的剧作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挪威、北欧与世界地理空间的环环相扣组合而成三维一体的地理空间,从而形成“‘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如图3.9所示。此处所说的“三维一体”,即指易卜生的剧作中,“挪威”、“北欧”、“世界”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维度,最终组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