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北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山的地貌,并以悬崖与峭壁为主体;因此,高山是“北方”最为突出的地理标志之一,亦成为易卜生剧中重点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因此,剧中每一个人物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北方”形象。然而,无论是生活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抑或是在南北两方都生活过的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北方与高山高原联系起来。北方群山环绕、悬崖峭壁之景象,建构了一重以高山为标志的地理空间。......
2023-11-29
易卜生的剧作中,自然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形成的“高山”,以及与之相应的“峡湾”作为主体,即以挪威境内的“高山”与“峡湾”作为主要的地理景观,而与北欧其他四国的“高山”与“峡湾”相联相通,在剧中形成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高山”与“峡湾”;有的时候是以垂直的形态而出现,主要以“高山”的地理景观为主体;有的时候是以水平的形态而展开,主要是以“峡湾”的地理景观为主体;如此等等。《奥拉夫·里列克兰斯》中有挪威的高山与峡谷的地理景象,《海尔格伦的海盗》中有挪威北部海尔格伦岛上的高山与峡湾风情,《布朗德》中有挪威峡湾山村与高山雪野的风光,《培尔·金特》有挪威的燕汀山背与世界各地的风景,[8]《群鬼》的故事发生在挪威西部峡湾,《人民公敌》中各类人物之间的冲突发生在挪威的南海岸城市,《海上夫人》中有挪威北部的滨海小城高山与大海的景观,《小艾友夫》故事发生在距首都克里斯替阿尼遏约十二三里的沃尔茂庄园(沃尔茂也曾离开庄园到高山上疗养),《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以挪威瑞替姆府邸的高山雪野作为地理背景,《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有挪威北部的海滨浴场与高山雪原的风韵,《武士冢》中有南方的海滨与北方的高山的相互对照,如此等等。东西南北中挪威的地理景观,在易卜生的剧作中得到丰富展现,“高山”与“峡湾”等成为不可缺少的标志性地理意象,由此而建构了一重完整的挪威地理空间。
易卜生对于挪威的高山峡湾情有独钟。1873年8月8日,易卜生在皮尔尼茨致弗雷德里克·海格尔信中说:“我很高兴听到您在挪威过得很愉快。我希望您下次能更多地游览这个国家的风景名胜;仅当您找到了通往高山和高山西部地区的道路时,您才会领略到这个国家的壮美之处。”[9]由此可见,在剧作家的眼中,挪威的高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并将其称之为最为“壮美之处”。因此,其剧中有多种多样的“高山峡湾”出现,其中“高山”更多是与“谷地”相连,而“峡湾”更多的是与“大海”相接。“峡湾”是指:“滨海地区冰川侵蚀作用所成的槽谷,因海水侵入而成的狭长海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公里,两岸陡峭,海水很深。以挪威西岸为最典型。成因与峡湾相似,但湾道较宽、较低,深度较小的称为‘峡江’,以芬兰沿岸较为典型。”[10]“谷”是指:“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11]因而,以“高山峡湾”为主体的挪威地理空间,包括两重主要的地理空间:一是以“高山谷地”作为主体,二是以“大海峡湾”作为主体,是两重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就地理形势而言,一重是以垂直向度而形成的垂直地理空间,另一重是以水平向度而形成的水平地理空间;垂直的与水平的地理空间相互交织,建构了立体的挪威地理空间。同时,“高山”与“谷地”、“大海”与“峡湾”等不仅仅是主要的地理意象,而且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空间:“高山谷地”地理空间,既包含有“高山”,也包括“谷地”;“大海峡湾”地理空间,既包含“大海”,也包含“峡湾”;除此之外,存在于其间的各种地理意象,包括生长于其间的动物与植物,都是地理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重要元素。不同的剧作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布朗德》中重重叠叠的高山谷地类意象,形成“叠景层见”式高山谷地空间,同时存在平静与风浪间隔的大海峡湾空间;与布朗德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其出生与成长之地,后者是生活与信仰的承载之地。《培尔·金特》中既有想象的高山谷地空间,又有现实的高山谷地空间,在梦想与现实反复交替之间,形成“回环螺旋”式高山谷地空间;在《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高山顶上”不仅是巍峨雪山的最高处,而且能看见“全世界的荣华”(275),与“深渊幽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形成“复合交错”式高山谷地空间;在《海上夫人》中,大海承载着艾梨达对过去的回忆,过去大海的生活已成为她心中的烙印,是永远磨灭不掉的伤痕,因此,剧中形成过去与现在记忆交织的大海与峡湾空间;另《海尔格伦的海盗》中有悬崖峭壁的高山峡湾,《武士冢》中有梦想与现实交替的大海峡湾,如此等等。于此,“高山谷地”与“大海峡湾”等地理空间,以及包含在其间的多种多样的地理元素,具有挪威地理的各样特色,成为立体而完整的挪威地理空间。(www.chuimin.cn)
有关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的文章
挪威北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山的地貌,并以悬崖与峭壁为主体;因此,高山是“北方”最为突出的地理标志之一,亦成为易卜生剧中重点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因此,剧中每一个人物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北方”形象。然而,无论是生活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抑或是在南北两方都生活过的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北方与高山高原联系起来。北方群山环绕、悬崖峭壁之景象,建构了一重以高山为标志的地理空间。......
2023-11-29
易卜生剧作中以“大海峡湾”作为主体的挪威地理空间,是以水平向度而形成的“水平地理空间”,即以“大海”与“峡湾”作为平行或对接的平面,由此而形成的地理空间,是颇具特色的水平地理景观。多重大海峡湾形象呈现出不同状态,具有深刻的审美与哲理意蕴。因此,易卜生剧作中,“高山”与“谷地”地理空间,是不可分割、遥相呼应的形态;而“大海”与“峡湾”地理空间也是相伴相生、彼此相连的形态。......
2023-11-29
因此,易卜生戏剧中的五重地理空间,最终形成一幅立体球状的艺术图式,即“五重地理空间示意图”。易卜生及其戏剧中存在着丰富的北欧与世界自然地理因子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而建构了多种形态的地理空间,与剧作家本人也有着密切联系。......
2023-11-29
于此,易卜生不仅是站在挪威的角度来进行创作的,而且也是站在北欧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的,更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观察的,并以此为基础来观察人类、剖析人类;因此,可以说易卜生是一位以全球为视野的、具有博大胸怀的诗人及剧作家,其剧作往往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
2023-11-29
《布朗德》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1865年1月,易卜生在访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时,突然想起过去写的“史诗”,因而,将五首诗与此高大雄伟的建筑、虔诚肃穆的教民联系起来,那时就计划将“史诗”改编成为诗剧,从而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大教堂。虽然易卜生认为此剧的产生与宗教没有任何关联,但其剧中描绘的多重形式的教堂,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2023-11-29
此幅示意图的生成,是其他四重地理空间建构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易卜生人生体悟的外在展现,剧作家在“南方”与“北方”地理的不停辗转中,其心绪始终无法保持平静与安宁;另一方面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念的反映,在其内心不停地斗争,剧中人物往往也有激烈情绪之下的不得已。......
2023-11-29
于此,易卜生的剧作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挪威、北欧与世界地理空间的环环相扣组合而成三维一体的地理空间,从而形成“‘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如图3.9所示。此处所说的“三维一体”,即指易卜生的剧作中,“挪威”、“北欧”、“世界”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维度,最终组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023-11-29
(一)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研究思路的突破。本书首次集中深入地探讨易卜生25部戏剧中建构的地理空间问题,扩展了其戏剧研究的范围与思路;以其诗歌、书信等作为参照,以中外所有与其相关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从广度与深度方面力求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超越。......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