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后,中宫一直空缺。原来,乾隆皇帝把皇后用水路送回京城,并扫兴地宣告南巡结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风流,南巡时每到一地均寻访当地汉族女子,皇后对此颇有微词,劝谏不成便自剪其发,乾隆震怒,作出上述之举。乾隆皇帝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采用皇贵妃的丧葬制度举行,随后便葬入裕陵妃园寝。......
2025-09-30
虽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的当首推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对玉极度喜爱,他对中国玉器史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故宫博物院藏玉3万多件,其中一半为乾隆皇帝所藏。
乾隆皇帝爱玉成癖,使得清代宫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媲美的。这些玉器是对数千年来传统制玉的集大成。例如横空出世的大型玉雕山子,取材于山水图画,立意情景交融,攻克巨材大关,成为清代玉器繁荣的主要标志。又如仿古器物,由于乾隆对汉族传统文化倍加崇仰,对古旧文物尤其珍爱,“乾隆玉”由此代表了我国玉器发展的最高成就。在乾隆皇帝的倡导下,清代玉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极致:无论是纹饰和雕工,都汇集了历代玉之大成,并且将传统的制玉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间两次平定边疆之后,新疆每年有2000千克贡玉运达京师,造办处及苏、扬二地将和田玉材广泛应用,和田玉已然成为宫廷用玉的主流。清代初期,南方玉器制作技艺更高,大型玉器需运到南方加工,但到了清末,名家荟萃,老北京已成全国玉器加工的翘楚。
乾隆皇帝爱玉,可谓身体力行。他的一生,仅题玉咏玉的诗就不下800首。他不仅亲自组织采集、制作各种玉,在京师设置养心殿造办处和内廷如意馆,而且他还是一位品位很高的古玉鉴赏家。
清代玉器的制作,无论是线条还是镂雕,都十分考究,即使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底足都一丝不苟。整个玉器给人一种和谐协调的美感。欣赏清代的玉器,总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令人如痴如醉,这就是“乾隆玉”的魅力所在。它将传统的中国玉从“事神”和“证经补史”的肃穆礼仪中解脱出来,转化成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能为皇帝和百姓共同把玩,使玉器从庙堂走向人间,焕发出一种温润、可爱的亲和力。
乾隆皇帝刚即位时,励精图治。到乾隆四十五年前,清朝达到了顶峰,经济繁荣,外患已绝,而乾隆皇帝转向好大喜功,喜欢奢侈品,存了上万块古玉,放在宫中私密处,没事就去抚摩、赏玩,并给它们编目,评出优劣,终日不已。晚年荒政,以此为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员到处搜求好玉进献,这自然刺激了玩玉的风气。(https://www.chuimin.cn)
乾隆皇帝不仅亲自搜罗古今玉器,而且还模仿《考古图》和《三礼图》倡导仿古玉,并以三代青铜彝器为蓝本制作了大批深厚古朴、惟妙惟肖的上等佳作。乾隆时期的玉器,在沁色、致残、破旧上都很注重,连古玉的缺失也一并无条件地给予继承。
乾隆皇帝似乎特别痴迷良渚玉器。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琮、璧,就记载着他好大喜功、乱点鸳鸯谱的逸事。
一件是乾隆皇帝将一块良渚玉璧误断为汉玉。这块玉直径28.2厘米,原为寿皇殿中的陈设。这块玉青白色,上面满布深深浅浅的赭色斑,大片干裂,圆周不正,而且有多处裂痕,明显是曾经火烧,可能与良渚文化时期烧墓圹的习俗有关。乾隆皇帝称它为“径尺璧”,并且对这块其貌不扬的古玉,倾注了近20年的眷恋之情。他亲自命人在玉的璧间琢下玺文五方,“信天主人”表明了它的主人相信天命。在乾隆皇帝70寿庆之时,又情不自禁地在这块玉上琢下了“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两方玺文。岁月匆匆,在乾隆80岁高龄时,依然对这块玉把玩不已,并在上面琢下新的玺文,直至85岁退位,最后刻上“太上皇帝之宝”这六个字,这位“十全天子”才觉得功德圆满!
另一件是一块玉琮,由于西周之后,玉琮的制作已很少,汉代以后几乎未有新作。就连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此物何名,居然将它误认为古人用来抬举辇车或乐鼓之人的压肩物件,并在御制诗中堂而皇之地称它为“杠头”。
乾隆皇帝曾为众多宫廷收藏的前代古玉题诗、作记、立说,在两岸故宫博物院内,都有乾隆留下的题诗、作记的古玉。
相关文章
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后,中宫一直空缺。原来,乾隆皇帝把皇后用水路送回京城,并扫兴地宣告南巡结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风流,南巡时每到一地均寻访当地汉族女子,皇后对此颇有微词,劝谏不成便自剪其发,乾隆震怒,作出上述之举。乾隆皇帝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采用皇贵妃的丧葬制度举行,随后便葬入裕陵妃园寝。......
2025-09-30
孙嘉淦言之凿凿的论述,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随即,禁酒令在西北五省率先推行。至此,历时半年的禁酒争论才告结束。乾隆初期的这项禁酒令,后来被编入清朝法律条文中,对全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乾隆初年,因直隶、山东等省旱灾缺粮,乾隆帝首次下旨将禁酒令由权宜之策转为常年之法。总之,发轫于乾隆初年的这次禁酒法令,相较以往,有规模大、范围广、禁令严、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2025-09-30
乾隆皇帝不但费心葬制,在修建自己陵寝时更是动心思。乾隆皇帝在巡视时看中了这些金丝楠木,一心想拆毁楠木殿,将这些楠木用到自己的裕陵中去。乾隆皇帝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要借修葺十三陵的名义取得永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皇帝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乾隆盗陵的丑闻后来被张扬出去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修建于乾隆八年,竣工于1752年,共历时9年。......
2025-09-30
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康熙帝为了强化皇权,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并逐步形成了以南书房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加强了皇权。康熙在位期间,逐步恢复了社会经济,使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2025-09-30
康熙帝玄烨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各个出身名门、温柔贤惠、处事得体,可惜均盛年而早逝。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钮祜禄氏在坤宁宫去世,年约25岁,她只当了6个月的皇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去世后,贵妃佟佳氏应当顺理成章地升为皇后,但她只是被提高一等,成为皇贵妃,而且一当便是八九年,直到她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染患重病,生命垂危,七月初九日玄烨才降旨立佟佳氏为皇后,并颁诏天下。......
2025-09-30
康熙五十六年,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作出回应。那么,在康熙帝死亡之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十一月七日,康熙宣称“偶感风寒”。以上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胤禛完全隔离、控制。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当是康熙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2025-09-30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遏制了沙俄的扩张,收复了台湾。当时的康熙帝受其他蒙古部族人的请求,举兵北上,力图恢复他们的领土。对沙俄军队的上述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这使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此后,清政府分兵驻藏,并任命康济鼐和颇罗鼐二人分理前后藏事务。......
2025-09-30
此时袁崇焕已升任辽东巡抚,锦州由大将赵率教守卫。双方数万大军搅在一起混战,战事极为惨烈,双方死伤惨重。然而,崇祯帝好猜疑,听信谣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之罪,将其逮捕入狱。松锦之战,使明朝关外重镇几乎丢失殆尽,军队伤亡惨重。在博尔济吉特氏生子之后,皇太极曾高兴地发布了大清的第一道赦令。清朝政权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60年的东征西讨,创典立制,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