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是因著文作字而获罪的案件。“明史案”是清朝初年最大的一宗文字狱,株连甚广。“明史案”发生在顺治十八年,决谳于康熙二年。庄廷的岳父朱佑明是大富豪,于顺治十七年以庄廷之名将该书印行于世。鳌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的人尽数处斩,因此案入狱者2000多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南山集案”也是发生在康熙时的一个大案。康熙帝于是下令将朱光旦处死,其著作尽行焚毁。......
2025-09-30
康熙五十一年(2025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五十六年(2025年),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作出回应。这一年,康熙做了两件事:一是搞了太子仪制,二是将诸皇子和朝廷中的主要官员全部召集到乾清宫东暖阁,发布了一个长篇谕旨。
康熙的这一长篇谕旨,基本上是对自己执政生涯的自我鉴定。康熙在谕旨里,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很坦然地谈到生死之事。康熙担心万一自己突然不行了,某些人会勾结自己的某个儿子进行弑君篡位,到时自己不能善终。为此,他提前给阿哥和大臣们打预防针,严厉警告那些奸邪之辈,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动歪脑筋。
但是,大臣们最关切的立太子之事,在谕旨里还是没有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被康熙忽略了,这让大臣们很失望。看来,康熙还是想再过几年的安静日子,不想因为这件事把自己的最后岁月搞得鸡犬不宁。
康熙的晚年一直被病痛折磨,但倔强的他从不肯认输。康熙五十四年(2025年)时,康熙的右手突然不听使唤,但他怕内侍擅权,从不让人代笔。无奈之下,康熙只好试着用左手批折子。康熙五十六年(2025年)冬天,他得了一场大病,两只脚浮肿得厉害,无法站起来。虽然以后几年稍微好点,每年也出去打猎,但更多时候则只能在一边看着别人射击。
康熙六十一年(2025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的病情加重。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宫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胤禛去斋宫后,从初十到十二日,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
到了十三日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真的不行了,便在十三日丑刻(凌晨1~3点)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凌晨3~5点)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全部召来。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禛在巳刻(上午9~11点)赶到了畅春园,到了后便急忙进入寝宫问安。在十三日的白天,胤禛共进去过三次。当晚戌刻(晚上7~9点),康熙便告驾崩。
关于康熙之死,一直有许多的争论。
支持正常病故的人认为,康熙对自己的病况不够重视。然而,即使康熙本人对病况不够重视,在已经宣布龙体“不豫”的情况下,身负重任的议政大臣,特别是对康熙的健康负有重要责任的御医们,又如何敢“不够重视”?可见,康熙帝对自己病况过于轻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在康熙帝死亡之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https://www.chuimin.cn)
据史料记载,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等人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过了很长时间才结束。十一月七日,康熙宣称“偶感风寒”。而宣称“偶感风寒”之后,又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到了康熙的拒绝。十一月十日,胤禛一天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直至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十一月十三日丑刻(凌晨1~3时),康熙急召胤禛,胤禛当时正在南郊天坛,骑马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赶到畅春园,但直至巳刻(上午9~11点)才匆匆赶到。
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去世,除胤禛一人进出几次外,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死亡后,胤禛为他更衣,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死亡后,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又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以上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胤禛完全隔离、控制。
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的供词为:“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那么,康熙帝去世当天,雍正向康熙进参汤究竟是否真有其事呢?
对于究竟有无参汤事件,雍正本人在百般辩解后,终于吐出了真言。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说,八阿哥用他向康熙进参汤一事加恶名于他进行报复。可见,雍正否认的是,他并没有以参汤弑父夺位之心,而没有否认自己在康熙临终之日进参汤的事实。雍正进参汤,八阿哥根本不在现场,又为何能知道?当是康熙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雍正一上台就将康熙近侍之人一网打尽,原因也大概于此。
康熙在立储问题上曾经大伤脑筋。从康熙晚年的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皇十四子胤。
康熙早年曾经三次征伐噶尔丹,平定西北疆土。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正式任命十四子胤为抚远大将军,实际上是给胤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皇位铺平道路。但康熙没有料到自己会败在四阿哥胤禛手上。
晚年的康熙年老体衰、心力消耗过大,但这并不是构成他猝死的直接原因。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这表现在,从十一月十日开始,康熙实际上已处于四阿哥胤禛的控制之下,这使康熙受到了自从废太子之后最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熙本来没有致命的疾病,但在以上刺激和打击下,精神崩溃,终于卧床不起,并引发了高烧。康熙平日讨厌人参,老年高烧者忌服人参,胤禛偏给康熙用人参,致使康熙病情迅速恶化。康熙秘密急召十四阿哥胤加快回京,又被胤禛成功阻截。最终在胤禛的隔离与控制之中,康熙帝彻底崩溃。
相关文章
文字狱是因著文作字而获罪的案件。“明史案”是清朝初年最大的一宗文字狱,株连甚广。“明史案”发生在顺治十八年,决谳于康熙二年。庄廷的岳父朱佑明是大富豪,于顺治十七年以庄廷之名将该书印行于世。鳌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的人尽数处斩,因此案入狱者2000多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南山集案”也是发生在康熙时的一个大案。康熙帝于是下令将朱光旦处死,其著作尽行焚毁。......
2025-09-30
《康熙微服私访记》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在收看过程中,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上的康熙皇帝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康熙皇帝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近群众的,他的微服私访故事于史无证,不过是后世的戏说罢了。虽然康熙皇帝没有微服私访,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到下层了解民情较多的皇帝。康熙皇帝最有代表性的巡视是六次南巡。康熙皇帝巡视地方并不耽误工作。......
2025-09-30
根据《清实录》的统计,康熙晚年一共到四阿哥胤禛的赐园圆明园5次。对于胤禛来说,这一举动是试探康熙态度的一个机会。即使康熙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即位的候选人行列,也使祖孙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自己的政治安全也大有好处。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从避暑山庄回京后两个月,猝然崩逝于畅春园。乾隆说,康熙当时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来相相面,是因为起了托付之意。......
2025-09-30
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康熙帝为了强化皇权,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并逐步形成了以南书房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加强了皇权。康熙在位期间,逐步恢复了社会经济,使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2025-09-30
此时袁崇焕已升任辽东巡抚,锦州由大将赵率教守卫。双方数万大军搅在一起混战,战事极为惨烈,双方死伤惨重。然而,崇祯帝好猜疑,听信谣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之罪,将其逮捕入狱。松锦之战,使明朝关外重镇几乎丢失殆尽,军队伤亡惨重。在博尔济吉特氏生子之后,皇太极曾高兴地发布了大清的第一道赦令。清朝政权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60年的东征西讨,创典立制,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09-30
而又据一些档案记载分析,康熙帝的死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人们认为康熙帝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允禵执手延信,痛哭失声,反复问询有关康熙帝去世前的情形。遍查档案记载发现,皇四子胤禛对康熙帝的“病情”最为关心关注,并且行迹最为可疑。于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便成了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康熙帝与胤禛的对话时间是巳刻,康熙帝死亡时间为戌刻。......
2025-09-30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遏制了沙俄的扩张,收复了台湾。当时的康熙帝受其他蒙古部族人的请求,举兵北上,力图恢复他们的领土。对沙俄军队的上述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这使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此后,清政府分兵驻藏,并任命康济鼐和颇罗鼐二人分理前后藏事务。......
2025-09-30
康熙帝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其中七八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五六次。康熙七年的山东郯城大地震发生时,康熙帝亲政刚一年,年仅14岁,此次危害剧烈的大地震在他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惨痛印象,他暗暗立下战胜天灾、救济苍生的誓愿。由于康熙帝施政英明,在抗震救灾、安抚民众以及灾后重建、休养生息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使清王朝社会经济基础稳固如昔。......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