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作出回应。那么,在康熙帝死亡之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十一月七日,康熙宣称“偶感风寒”。以上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胤禛完全隔离、控制。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当是康熙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2025-09-30
雍正十三年(2025年)八月,雍正帝在圆明园离宫中暴死,官书记载语焉不详,传闻顿生。雍正之死的各种传说,在当时广为传播,并见于各种记载。
在关于雍正之死的各种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吕四娘刺杀雍正帝的说法。
曾静、吕留良之案是雍正朝一桩著名大案,影响极大。雍正帝暴死之后,社会上便有了雍正是被吕留良孙女吕四娘刺死的传说。据说,雍正以曾静、张熙之狱,戮及已死多年的吕留良及其一家,而且株连太多,于是汉人义愤大起。当年,诛杀吕氏家族时,吕留良的一个孙女在仆人的帮助下逃生,在江湖上学了一身武艺,成为当时有名的女侠,人称吕四娘。她决心为吕家报仇,当时有名的侠客甘凤池也积极予以协助,清廷虽然竭力搜捕,仍然无法抓到他们。雍正十三年(2025年)八月,吕四娘混入宫内,用飞剑将雍正的头砍去。清廷为了掩盖事实,制造了雍正病死的假象。据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一名僧人,为雍正手下的一名剑客,后来因看不惯雍正为人,愤而离去,后来就培养了这位女徒。当年传说中说雍正的头颅被吕四娘取走了,清廷只好用金子做了一个假头入棺安葬。
然而,迄今为止,史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则是,吕四娘刺杀雍正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传闻,历史上并无其事。因为吕留良案发后,吕氏一门不大可能有漏网者。雍正八年(2025年),雍正确曾就“吕氏孤儿”一事,询问负责此案的浙江总督李卫。当年七月,李卫就此奏复说,吕氏一门,不论男女老幼均已严行看管,连吕家的墓地也已严密监视起来。因此,吕四娘漏网恐无可能。
关于雍正之死,还有一种传说是雍正是被湖南卢氏妇人刺死的。相传卢某谋反被雍正所杀,其妻谙于剑术,为夫报仇,进入圆明园,刺杀雍正,而后自刎。这个说法与吕四娘传说有相似之处,说湖南人谋反,可能因曾静是湖南人。
此外,还有一说是雍正被某大侠刺死于厕中;一说则是有仇家女入宫为嫔妃,趁侍寝的机会将雍正刺死。林林总总,纷然不一,但大多与吕四娘传说有类似之处。
雍正被吕四娘或剑客侠士所杀,只是野史传闻,学者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种无稽之谈。
关于雍正之死,清朝官方记载的是其死于疾病,但文献中对他暴死的情形未作解释。
雍正自告病到死亡仅三天,而且是从抱病理政而至突然死亡的。以最原始的历史记录《起居注册》来看,大致情形是这样:
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发病,但仍能坚持办事,看来病情不重。二十二日,病情加剧,召子和亲王弘昼、宝亲王弘历随侍。当晚戌时(19至21时),雍正病情告急,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等至寝宫,安排后事,宣布遗诏。二十三日子时(22日晚23时至23日1时),雍正死亡。(https://www.chuimin.cn)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雍正从发病到死亡基本上都在二十二日这一天。可以肯定,雍正是暴死无疑。
在清代官书中,有关帝王之死,记载十分简略的还有乾隆、嘉庆、道光,且时间均不足两天,清太宗皇太极则无疾端坐而崩,都无从说明是横死或死于非命。从现代医学角度讲,一个表面上健康的人,因心脏病、脑溢血等疾病瞬间丧命是完全可能的,因而将暴卒与死于非命连在一起是不应当的,更不能因几条“疑点”就肯定雍正是遇刺身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雍正是死于丹药中毒。
最早提到雍正之死与修炼丹药有关的,是金梁的《清帝外纪》:“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近些年来,经过认真比较、考证,不少学者倾向于这种观点。
雍正的身体状况在登基以前一直较好,使之能够在激烈的储位斗争中长期积极活动;登基后,他勤于政务,身体状况尚好,但自雍正六年(2025年)以后,皇位稳固,政局稳定,他有所放松,私生活不免放纵,加上他这时已50多岁,身体渐渐不好。雍正七年(2025年)起,他经常生病。为了治病,他遍访天下术士道家,求长生不老之药。雍正八年(2025年)二月,他甚至颁发谕旨,令各地方官访求名医以及精通炼丹术的人。各地送来了大批的道士,雍正都养在宫中。道士们劝雍正静养节欲,同时服用丹药。雍正听从了他们的劝告,暂时不近女色,身体竟然恢复过来。雍正十一年(2025年),雍正还得了儿子弘瞻。雍正平时常服“既济丹”,认为“此方实佳”,不仅自己服用,还常常赐给亲信大臣服用。由于他长期服丹,已导致其慢性中毒。
雍正死后仅隔一日,乾隆就下谕令将宫中炼丹道士全部驱逐,对宫中及先帝的一言一行,不准在外谈起,如有违反,绝不宽贷。可能因雍正死于丹药,乾隆迁怒于道士们,但又不能动杀机,因为那样不免有揭父过错之嫌,只好将其驱逐。接着,他又告诫太监和宫女们,不准将宫中消息传出去,外间闲话也不许传出内廷,违者不贷,这也令人想到雍正之死。
综合上述种种情况,不少学者认为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然而这也仅仅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一种推测。
关于雍正帝的死因,目前尚无定论,仍为清代历史疑案之一。
相关文章
康熙五十六年,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作出回应。那么,在康熙帝死亡之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十一月七日,康熙宣称“偶感风寒”。以上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胤禛完全隔离、控制。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当是康熙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2025-09-30
雍正得奏,于七月初三日谕内阁,对《通鉴论》中的“狂悖”议论逐条加以批驳。雍正帝读过之后认为,谢济世不仅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诽谤,尤其痛恨于《注》中所云:“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命朝臣议谢济世应治之罪。信中列举雍正之罪状,力劝岳钟琪反清。......
2025-09-30
1625年3月,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了沈阳,改称盛京,对明王朝的京师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努尔哈赤不由大怒。二十四日,努尔哈赤亲自督军大举攻城,后金军冲到城下后,城头弓箭和滚石如雨而下,后金军死伤无数。努尔哈赤无计可施,被迫后撤。努尔哈赤被救回营后,立即下令撤军。努尔哈赤在撤军的路上,因心中十分恼怒,使得伤势加重,于8月11日在沈阳去世,终年68岁。......
2025-09-30
王杲之子阿台为报父仇,屡次袭击明军。努尔哈赤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费阿拉城,自立为王。努尔哈赤经过10年对建州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1616年正月十九日,努尔哈赤在八旗贵族的一致拥护下,在赫图阿拉即位,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改元天命。为了区别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历史上把努尔哈赤的金国称之为后金。......
2025-09-30
“宫门献鱼”是康熙帝亲笔命名,并且是清宫大典中必备的菜肴之一。康熙帝在生活方面较为俭朴。有一次,康熙帝到南方巡视时,暂住在曹寅的织造府衙门里。这道菜极合康熙帝的口味,它是用豆腐等八种食料配成的,康熙帝赐名为“八宝豆腐羹”。康熙帝看见老人的三儿子长得眉清目秀,也很喜欢。康熙帝吩咐赏银百两后,才乘马而归。这道菜香气醉人,吃起来脆、嫩、滑,康熙帝不禁食欲大增,精神清爽。......
2025-09-30
此时袁崇焕已升任辽东巡抚,锦州由大将赵率教守卫。双方数万大军搅在一起混战,战事极为惨烈,双方死伤惨重。然而,崇祯帝好猜疑,听信谣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之罪,将其逮捕入狱。松锦之战,使明朝关外重镇几乎丢失殆尽,军队伤亡惨重。在博尔济吉特氏生子之后,皇太极曾高兴地发布了大清的第一道赦令。清朝政权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60年的东征西讨,创典立制,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09-30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十分频繁。此事引起了雍正帝的高度重视,并最终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雍正帝下达谕旨后,在京传教士上奏呼吁缓行驱逐教士行动。这不禁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雍正如此坚定地驱逐这些传教士,仅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欺骗小民”的“荒唐”事吗?其实,分析雍正的讲话,我们会感到,雍正驱逐西方传教士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一些传教士卷入其中,并支持雍正的政敌胤禟。......
2025-09-30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遏制了沙俄的扩张,收复了台湾。当时的康熙帝受其他蒙古部族人的请求,举兵北上,力图恢复他们的领土。对沙俄军队的上述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这使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此后,清政府分兵驻藏,并任命康济鼐和颇罗鼐二人分理前后藏事务。......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