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资本主义战争爆发。......
2023-12-0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并且将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如何使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持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如何在长期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在科学技术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工业化还没完成,又要在信息化中不掉队,任务艰巨。同时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如何抵御各种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2)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一是经济成分多样化;二是经济利益多样化;三是社会组织多样化;四是社会生活多样化;五是就业岗位多样化;六是就业形式多样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稳定面临新的矛盾。怎样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化解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面临的新课题。
我国国情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党的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如果要出问题也会出在党内。党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现象呈现四大特点:腐败案件不断增加;腐败程度日益严重;犯罪职务和级别不断升高;腐败发生的领域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www.chuimin.cn)
总之,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向我们党提出一系列重大而严肃的时代课题,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回应时代和历史要求的理论产物。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1)发端于高州。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参加高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三讲"教育报告会,提出了"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2)首次明确于广州。2000年2月25日在广州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
(3)强调深化于上海。2000年5月8-15日,江泽民到江苏、浙江和上海考察党建工作时,用更加规范的语言,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
(4)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于"七一"讲话。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讲话总结了我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展望了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如果说邓小平理论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赋予中国共产党以新的时代内涵。
(5)丰富发展于"五三一"讲话。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毕业典礼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化拓展了"七一"讲话的精神,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点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宗旨,与人民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的统一。
(6)科学定位于十六大。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作了深刻论述,强调了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样,经过两年多的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立论依据、科学内涵、基本要素、传脉关系、精神实质、体现途径、历史地位等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说明。在全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总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也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实践、思考、探索、再实践、再思考、再探索,这样一个反复酝酿和发展的阶段。
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专题研究的文章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资本主义战争爆发。......
2023-12-02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23-12-02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的“与时俱进”,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拓新境界。......
2023-12-02
系统工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它是一门组织、管理和协调大工业、大组织的技术。系统工程思想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距今天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的驰名中外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和20世纪初美国泰勒管理制度。可以这么说,泰勒的系统工程思想的形成是从任钢铁厂工长开始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工程思想萌芽就逐步形成了工业工程,当时主要研究生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管理技术。......
2023-07-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胆略,在新的历史时期,集中全党的智慧,殚精竭虑、长期深入思考的结果。这是我们党对国际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3-12-02
它不是各国经济的简单数量合成。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产物。(二)资本国际化时期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遏制的世界经济体系。......
2024-10-25
而这一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本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切实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个历史性课题。......
2024-06-26
邓小平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历史经验,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两个“搞清楚”。......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