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点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宗旨,与人民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的统一。在全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并且将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如何使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持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如何在长期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在科学技术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工业化还没完成,又要在信息化中不掉队,任务艰巨。同时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如何抵御各种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2)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一是经济成分多样化;二是经济利益多样化;三是社会组织多样化;四是社会生活多样化;五是就业岗位多样化;六是就业形式多样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稳定面临新的矛盾。怎样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化解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面临的新课题。

我国国情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党的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如果要出问题也会出在党内。党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现象呈现四大特点:腐败案件不断增加;腐败程度日益严重;犯罪职务和级别不断升高;腐败发生的领域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www.chuimin.cn)

总之,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向我们党提出一系列重大而严肃的时代课题,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回应时代和历史要求的理论产物。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1)发端于高州。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参加高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三讲"教育报告会,提出了"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2)首次明确于广州。2000年2月25日在广州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

(3)强调深化于上海。2000年5月8-15日,江泽民到江苏、浙江和上海考察党建工作时,用更加规范的语言,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

(4)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于"七一"讲话。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讲话总结了我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展望了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如果说邓小平理论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赋予中国共产党以新的时代内涵。

(5)丰富发展于"五三一"讲话。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毕业典礼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化拓展了"七一"讲话的精神,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点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宗旨,与人民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的统一。

(6)科学定位于十六大。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作了深刻论述,强调了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样,经过两年多的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立论依据、科学内涵、基本要素、传脉关系、精神实质、体现途径、历史地位等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说明。在全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总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也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实践、思考、探索、再实践、再思考、再探索,这样一个反复酝酿和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