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资本主义战争爆发。......
2023-12-02
时代特征和国内外形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也是党思考问题和决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胆略,在新的历史时期,集中全党的智慧,殚精竭虑、长期深入思考的结果。它的产生同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正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是我们党对国际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在世界多极化的过程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地区性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仍然很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继续维护已有的甚至图谋建立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不遗余力地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甚至以所谓“人权”、“自由”、“民主”等为幌子,对与其价值观不一致的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压制、渗透乃至颠覆。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领域和军事战略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咄咄逼人的全面攻势。从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本世纪的“反恐怖战争”;从“遏制中国”到“制裁古巴”、“孤立朝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显示了一种非常强硬的态势。一向以坚决反共著称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实力是没有任何东西可替代的”,为了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美国应该成为“手拿刀剑的自由女神”。现实的国际形势表明,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斗争的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斗争的最前沿。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并且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现实,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我们如何使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持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如何在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斗争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也在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不能顺应这种发展的潮流,就势必会被历史所抛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对通过科技进步振兴经济、提高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致和深刻,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领导着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所必须正确回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使得国际思想政治领域更加风云变幻。从积极的方面看,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错和激荡,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错误的、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渗透到我国,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我国作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和“信息弱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必须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www.chuimin.cn)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从社会经济成分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逐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替代;从社会组织形式上看,各种非行政性的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和民间自治组织迅速发展;从物质利益上看,一大批新的利益主体开始形成。他们无论是对物质利益的要求,还是获取实际利益的程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从就业方式上看,过去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劳动者从过去的“国家人”、“组织人”、“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这些变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一方面,它显示了我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人们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的极大变化,使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随着我国社会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原有的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等社会阶层外,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相当多的人由原来在固定的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变为到非公有制领域就业,且流动性比以往大大增强,还有不少人自谋职业。这就使得过去那种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党的领导的传统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各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和问题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与过去相比,这些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利益性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解决的难度也明显加大。21世纪前半期,在深化改革中我国社会主义还将进入由小康社会向中等水平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必然还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是对党的执政水平和治国能力的新考验,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发展,党员的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一方面,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面临的历史条件变了、肩负的任务变了,因此,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加以改变或改进。过去党领导的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继承。但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另一方面,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过去我们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搞计划经济,并因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受到外部封锁。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也给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
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党的队伍又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刻,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给党的自身建设也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的不断深化,必然带来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得我们的思想领域面临十分复杂的情况。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钱权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在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纪律涣散、作风浮夸、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有些党员干部私欲膨胀,弄虚作假,跑官要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可能改变党的性质,使党丧失领导地位。党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把握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正确地解决如何领导全国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我们党能不能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旺盛活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重大课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的,它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工人阶级,它的思想基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先进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它的根本宗旨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政治派别都不具备的先进政治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党在成立之初,就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我们党80多年奋斗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在艰难困苦中发展成为有6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由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党,能够经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的各种考验,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坚持了“三个代表”。而党在不同时期也发生过失误,遭遇过挫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不同程度地违背了“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我们党80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出的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思想出发点。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与世界风云变幻相伴随的是一些国家地区执政党的兴衰成败、沉浮起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一些虽然长期在野,却一度十分兴盛的政党,也纷纷衰落下去;苏共以及法国和日本的共产党,中国台湾的国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先后下台,其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苏联、东欧的共产党先后丢掉政权,而根本原因是这些政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这些政党的兴衰成败,引起了江泽民同志的深层思考。江泽民同志不仅对这些当代的重大事件进行思考,而且以博大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进一步联系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来思考现实。他多次提到,像秦始皇这样的封建帝王,第一个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开始也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但他的横征暴敛、残暴无道,使秦王朝仅仅二世而亡;还有重建西域交通、修驰道、筑长城、开通大运河的隋炀帝以及一度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唐王朝也都由盛而衰、一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自身、在于内部。还有一度横扫欧亚、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当面对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起来的西欧国家时,很快分崩离析。面对这些深刻的历史教训,江泽民同志感触颇深地警醒全党:“对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实例,我们应该明鉴啊!”(9)也正是这种深刻的历史审视,给予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即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自身建设,取决于能不能与时俱进,取决于能否始终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能否不断繁荣和发展先进的思想文化,取决于人心向背、能否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灾难的深刻反思,也包括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或下台或衰亡等历史教训的高度警觉,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深谋远虑的结果。
有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文章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资本主义战争爆发。......
2023-12-02
邓小平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历史经验,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两个“搞清楚”。......
2023-12-02
这两条标准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相通的。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雏形。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
2023-12-02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23-12-02
第一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阶段。江泽民同志从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发表重要讲话起到2001年6月,先后到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考察,召开多次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2023-12-02
"点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宗旨,与人民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的统一。在全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3-11-28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的“与时俱进”,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拓新境界。......
2023-12-02
邓小平理论是亿万人民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民族特色,但它同时又具有世界意义和国际影响。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