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它不是各国经济的简单数量合成。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产物。(二)资本国际化时期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遏制的世界经济体系。

第一章 导 论

本章要点

1.世界经济是各国经济以物质流、信息流作为纽带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2.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三个阶段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世界经济尚无统一的定义,但都包含着这层意思,即世界经济是指各国经济以物质流、信息流作为纽带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它不是各国经济的简单数量合成。世界经济与国民经济有共同之处,如都遵循价值规律,但世界经济比一国经济空间更广、规模更大、部门更多、竞争更激烈。

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演进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商品的国际化时期

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产业革命所建立起的机器大工业,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变革。机器大工业具有扩大再生产的趋势,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这样,它不仅必须征服国内市场,而且必须开辟广大的国外市场。于是,机器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最早的世界市场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出口大工业产品、进口工业原料和谷物构成了市场的主要交易活动。到19世纪中期,美、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迅猛,世界市场又得到很大发展。此时不仅市场规模和容量大为扩增,而且卷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日益增多。总之,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业已形成的世界市场在不断地发展着。

(二)资本国际化时期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电力、电力机械、内燃机、钢铁冶炼技术和化学工业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于社会生产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垄断资产阶级的资本输出加速了生产国际化进程,以及许多亚非拉国家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这一切急剧地扩大着市场的范围、规模和容量,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等形式,不仅掠夺和奴役广大经济落后国家,而且在经济上相联结,建立起以它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遏制的世界经济体系。

(三)生产国际化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现代国际分工主要建立在现代工艺和技术基础之上,改变了以往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的局面。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分工较战前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①从战前主要是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垂直分工向制成品之间水平分工为主转变;②从战前产业间的分工向部门内部产品、零配件之间的产业内部分工转变;③主要是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工向服务或其他非实物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分工转变;④从由少数先进国家参与,并强加于落后国家的一种强制性、局部性分工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的世界范围的分工。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这种进程,先进国家的经济迅速向高层次产业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进行金融投资与技术出口活动,把一些污染重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后进地区转移。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直接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二、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与格局

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如表1-1所示,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实行分工协作的工场手工业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第一生产力从“土地”、“资本”转变为“知识”;世界经济空间布局也开始向航空中心集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使它在“新经济”出现之际成了发达国家中的一枝独秀。

值得强调的是,当今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同以往相比已发生极为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些新的特点尤其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第一,经济热战成为主流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原苏联的解体和前东欧国家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即使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也发生了巨大变迁,从原先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演进为在经济上的三角鼎立(美国、西欧和日本各占一方)。从美国与日本之间这种世界上最紧张的经贸关系,到1999年由世界贸易组织两度仲裁的欧美之间的香蕉贸易战和牛肉贸易战,都充分说明了这个特征。因此,在政治冷战不复存在的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大多把主要精力用在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和提高自身的国际经济地位上。简言之,经济热战已成当今世界的主流。

以美国为例,其外交政策向来把政治、意识形态和所谓的人权问题置于主要考虑,但是,克林顿总统一上台的施政纲领却声称,美国的对外贸易是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他在上台之前的总统竞选活动时,坚决反对无条件地延长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可是,在上台一年多以后,克林顿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成为这种无条件延长政策的领军人物,直接与美国国会中的反华势力相对峙。后来,他还把这种政策的提法改为“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以减少一些缺乏有关知识的国会议员的盲目反对。克林顿为什么会这样做?讲穿了,他坐上总统宝座之后,为了维护美国的根本经济利益,为了从中国这个大市场中获取尽可能多的贸易好处,就必须维护和发展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这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基本格局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即使对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相关政策也在产生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诚然,经济热战成为主流的特点并没有改变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近年美国动辄对其他国家搞所谓的贸易报复和经济制裁,1997年对南联盟的野蛮轰炸,都一再地这样提醒着我们。不过,当它的这种所作所为与其重大经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上述特点毕竟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所以,在我们不能无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也不应当忽略时代新特点使之产生的显著变化。

第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和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各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都显著增强。同时,一国出现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改变重要经济政策,也会给予其他国家以程度不同的影响,有时还可能相当严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一项提高国内银行利率的具体政策,居然导致英镑和意大利里拉严重贬值,进而直接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生存,在世界金融领域酿成了一场大地震。要不是很多国家齐力合作,包括德国第二年反过来下降了7次利率(其对德国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这场金融风暴的后果不堪设想。1997年7月2日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给予全世界的重大影响,更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它很快就把其他东南亚国家拖入深渊,接着又严重影响到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然后还波及俄罗斯和巴西等非亚洲国家,甚至对北美西欧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后果。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后果之严重,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和想象。一个小国的经济麻烦,竟然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在以前可谓闻所未闻。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在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才可能出现的新景观。

第三,发达国家仍旧占据着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7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长期名列世界前茅,至今都是世界经济强国。至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更是遥遥领先。它们的对外贸易额也占据着世界贸易额的一半左右。它们的资本流动则是发展中国家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这样,主要发达国家实际上还在主导着世界经济活动的方向和大局。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这三个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向来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尽管其成员包括着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实际上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少数发达国家的支配或制约。请看:世界银行的首脑历来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的常务董事国席位主要为发达国家所占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发言权最大的还是发达国家(至今不让我国进入该组织就是一例)。这些事实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

第四,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环视当今世界,各种一体化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比比皆是,且大多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例如,欧洲联盟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组织,不仅早就实现了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现在又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还将逐步推行统一的对外经济政策。它的成员国数目也从现在的15个可能增加到以后的20余个。又如,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个国家,而按照已经商定的计划,它将在10年之内扩大为全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数目可能达30余个之多。此外,毗邻我国的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也会在数年之后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运作程序,彼此逐步取消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这些都预示,我国厂商今后将面临众多一体化组织的激烈竞争。

第五,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喜人势头,综合国力也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3年年底,国际货币基金根据实际购买力平价折算,就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世界第三。其后,一些国外经济机构按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作出预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1世纪初,即使根据现在通行的实际汇率折算方法,也将进入世界前三名。事实上,我国经济学家也已经有了明确而乐观的估计:根据上述两种折算方法,我国的经济实力在2010年将名列世界第三位(按实际汇率折算)或第二位(按实际购买力折算),至202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位甚至第一位。此外,从对外经济竞争能力而言,我国同样有了迅猛的增长。例如,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且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 800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显示出坚实的经济金融力量。人民币也成为币值坚挺的货币,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依旧岿然不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这个基本事实在国际经济舞台同时发生着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的重大作用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并不希望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缩短着同它们的经济差距,更不愿意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于是,它们在舆论宣传上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营造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国际氛围,在经济事务中则设法遏制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双方经贸磨擦的生成和加剧埋下了祸根。

三、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世界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尚在创建之中的新学科。它把世界经济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宏观尺度看,世界经济国际生产关系研究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从微观尺度看,世界经济研究对眼前出现的世界性经济现象或潜在的现象进行研究,特别是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把世界经济放到宏观背景上来研究本国或本地区的对策。为此,我们对世界经济的研究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对策性。综观1991年以来世界经济年会的主题(表1-2),我们可以从中窥见目前世界经济研究的重点趋向于全球化问题。

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加强对全球化的研究,研究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利益协调机制;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及我国对策;经济全球化与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和美国“新经济”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大国的经济关系;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等问题。

表1-2 1991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

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交叉较多,区别在于前者偏重于宏观经济学性质,后者偏重于微观经济学性质。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世界经济是偏向于以客观规律为中心的实证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则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采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般描述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运用世界经济比较统计分析,采用比较分类统计法和专题研究等实证方法。(www.chuimin.cn)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是没有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入了解,就难免会犯瞎子摸象的错误,把支离破碎的局部现象误认为决定性的全球格局,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动向,分析各种事件及其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研究世界经济,为我国从不同类型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吸收成功的经验提供了机会。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将中国融进世界经济是21世纪初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世界经济的要素构成

(一)国家

国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主体,全世界约有220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的国家170多个。按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领土面积,国家可以划分为大国和小国。在进行世界经济研究时一般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主要是世界银行所划分的国家类型。它主要是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世界分为低收入国(人均GNP786美元以下,1998年)、中等收入国家(内分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786~3 125美元,和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3 125~9 650美元)、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市场经济工业国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等五种类型。低收入国家49个,除海地外,全为非洲和亚洲国家,其中刚果、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最低,不足15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有67个,主要为亚、非、拉的一些国家,也包括欧洲的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中的东欧国家。在这一类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很大。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800~3 210美元)人均1 230美元,中国人均900美元左右,也在此列。高收入石油出口国人均GNP在9650美元以上,共有29个国家,包括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它们主要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的石油出口而创造大量的财富,这类国家的人均GNP一般在10 000~20 000美元之间。市场经济工业国主要指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其人均GNP大部分在10 000美元以上,其中瑞士高达46 000美元。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划分国家经济类型,虽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均财富的状况,可以看到各国财富分配的差距。但是,这种划分方法不可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及其他经济特征等实质性内容。

(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国际资本流通的主要载体,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同时还是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主宰力量。自1992年起,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开始超过国际贸易总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1998年,全球6万多家跨国公司和5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GNP的40%,对外投资的70%,国际贸易的40%,其国外分支机构在所在国的销售额超过1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7万亿美元的世界贸易量。目前,跨国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化和巨型化发展时期,它已经成为主宰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力量。

(三)人力资源

人始终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力资源包括人的数量与质量。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达到60多亿,散布在六大洲中。其中人口最密集的地带是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不包括北海道)等。这一地带几乎聚集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人口。第二个人口密集地带是欧洲(除北欧及东欧的一些地区),人口密度为(50~200)人/平方公里,尤其是利物浦—汉堡—巴塞尔—巴黎这一四边形囊括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1 000人/平方公里以上。第三个人口密集地带是北美洲的大西洋及五大湖地区,其中尤以波士顿到华盛顿一线的城市群和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一线的人口最为密集。这一地带包括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隅,约聚集有1亿人口。其他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下游、北非地中海沿岸、几内亚湾沿岸、美国西南海岸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等。

由于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世界各国劳动力成本相差甚大。如表1-3所示,德国、日本、美国劳动力成本要比一般国家高得多。

表1-3 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单位:美元/小时)

资料来源:《199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按年中汇率折算。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向“柔性化”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成本则高素质;低成本则低素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福利制度完善,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较高,而且有严格、科学的最低工资规定、雇工待遇规定。

(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利用的自然物质及其能量等资源。从世界经济角度看,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物质要素,它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眼前和将来的福利。根据能否再生,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国分布很不均匀,储量大的地区消费量不一定大,这就导致世界经济有巨大的物质流。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占有量的国家。仅就矿产资源而言,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可利用储量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煤、钛、钒、锑、钨、锡、钼、钍、菱镁矿、稀土、石墨、重晶石、滑石、石膏、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硅灰石、花岗石、芒硝、钠盐、水泥原料、萤石等可充分满足发展需要,并可部分出口;二是铝、铅、锌、镍、锰、铀、硫、磷、石棉等资源,有潜力但需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储量基本能保证需求;三是石油、天然气、铁、铜、金、银、汞、硼、优质高岭土、宝石等资源,不能保证需求,并需长期进口补缺;四是铬铁矿、钴、铂族金属、钾盐、金刚石、天然碱等严重短缺,主要靠进口解决需求。

从我国紧缺自然资源在全球的分布看,大部分资源的静态保证年限都很长。如表1-4所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非、东南亚、俄罗斯、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南非地区。

(五)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知、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和方法总称。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力系统,促使生产力诸要素发生质的变革,进而引起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历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技术对世界生产力、世界经济各领域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最根本性的因素。

表1-4 我国主要紧缺自然资源的分布

科学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形成。产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使世界产品有了大量剩余,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指南针、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环球探险成为可能,地理大发现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进步速度不同是引起国际力量对比和组合改变的本质因素。大凡实现了经济起飞的国家,都是首先在技术上崛起的国家,它们比较充分和迅速地用新技术大规模改造国民经济基础,获得经济发展的新手段,形成经济发展的新质。相反,那些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落后的国家,无不都是在科技进步中落伍的国家。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世界经济的概念,世界经济发展与演变的三个典型阶段;分析了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分工联系与空间布局;阐述了世界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学习世界经济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术语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学 世界经济的组成要素

思考练习题

1.何为世界经济?它的形成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2. 15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分工联系如何?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世界经济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