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 W.K.1845~1923年)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为了进一步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他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严密地套封起来,在完全暗的室内做实验。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中,他意外地发现在放电管一米以外的一个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铂氰化钡的纸屏)上发生亮的光辉。一切断电源,荧光就立即消失。这个现象使他非常惊奇,于是全神贯注地重复做实验。他发现即使在跷仪器二米处,屏上仍有荧光出现。伦琴确信,这个新奇现象不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因为实验已证明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厘米,而且不能透过玻璃管。他决定继续对这个新发现进行全面检验。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经过反复实验,他确信发现了一种过去未被人们所知的具有许多特性的新射线。这种射线的本质一时还不清楚,所以他取名为“X射线”(后来科学界称之为伦琴射线)。他在12月下旬写的论文中说明了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如下性质:(1)阴极射线打在固体表面上便会产生X射线;固体元素越重,产生的X射线越强。(2)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3)与阴极射线不同,不能借助磁体(即使磁场很强)使X射线发生任何偏转。(4)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5)它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而且很敏感。(6)X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比阴极射线强得多。它可以穿透千页的书,二、三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的硬橡皮等。15毫米厚的铝板,不太厚的铜板、银板、金板、铂板和铅板的背后,都可以辨别荧光。只有铅等少数物质对它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对1.5毫米厚的铅板它实际上不能透过。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于是他请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用X射线照射,底片显影后,看到伦琴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非常清晰,这成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1896年元旦,伦琴将他的论文和第一批X射线照片复制件分送给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几天之后,这个发现就传遍了全世界,在公众中引起轰动。其传播之迅速,反应之强烈,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X射线很快就被应用于医学和金属探伤等领域,从而创立了X射线学。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粒子流,曾经争论许多年。直到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和他的助手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后产生衍射现象,才证明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它的发现对于化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1913年,根据对各种元素的特征X射线光谱的研究发现的莫斯莱定律,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这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www.chuimin.cn)
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作出这个重大发现并非由于偶然的幸运。他的广博深厚的科学素养,周密敏锐的观察能力,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实验工作,使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科学远见,能迅速地揭示出并捕捉住前人所未注意的有重要价值的新现象,紧紧抓住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取得成功。
有关看化学史学化学的文章
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公元1845~公元1923x射线的发现者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45年出生在德国尼普镇。1895年9月8日这一天,伦琴正在做阴极射线实验。这一偶然发现使伦琴感到兴奋,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搁置下来,专心致志地研究x射线的性质。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振奋。发现x射线的全部功劳都应归于伦琴。然而人们不要过高地估计伦琴的重要性。1901年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获得该项奖的头一个人。......
2023-11-29
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得到了第一张X射线衍射图,初步证实了劳厄的预见,于1912年5月4日宣布他们实验成功。几十年中,在X射线光谱学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两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或生理医学奖的学者,竟超过10人!应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于化学物质的结构研究,使现代结晶化学迅速兴起。几何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和结晶化学的发展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2023-11-24
X射线衍射仪必须要有合适的X射线源,不同的样品对X射线源有不同的要求。X射线光源可分为普通X射线源和同步X射线源。目前世界上的第三代光源共有14台,包括位于上海浦东的同步辐射光源。图4-6上海光源结构平面示意图与一般X射线源相比较,同步辐射光源有如下特征:高强度(高亮度):图4-7为各种不同类型的X射线的亮度比较。图4-7同步辐射光源光子亮度的进展和比较......
2023-06-20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过程,如图4-2所示。图4-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X射线的吸收与电子束相同,当X射线遇到任何物质时,都会有一部分的X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产生相互作用,能量被吸收,这称为吸收现象,即第一类效应。在本书第3章提及的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也会产生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同样也可进行样品的元素分析。此时各散射射线之间将相互发生干涉,故称为相干散射。......
2023-06-20
核酸是另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它的发现比蛋白质约晚30年。据知,核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在动物的胸腺中,另一种在酵母中。因此,当探索达到分子水平的生物个性时,更复杂和多变的蛋白质结构比核酸“单调的”形式更受优待,并且一代生物化学家曾错误地在氨基酸的无穷潜力中寻找基因的结构。其间,英国化学家托德在核苷、核苷酸和辅酶化学研究中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023-11-24
然而其中还存在着一个反应中两种气体的体积问题。1805年,法国的盖·吕萨克和德国的洪堡共同进行的精确实验表明,反应中100体积的氧需要199.89体积的氢,即需要几乎恰好是200体积的氢。为了确认其他许多气体反应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他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亲自重新做了实验,并计算了他人实验的结果,终于使他发现了气体反应体积的定律:在气态物质的反应中其体积总保持着简单整数比。......
2023-11-24
伦琴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1901年,由于发现X射线而对人类作出贡献,伦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人类关于X射线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内,这条发现就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而且X射线还是诱发癌症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更加防范和注意。......
2024-06-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