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23-11-24
自1895年X射线发现以后,人们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明了它的很多性质。但在十几年内对于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电磁波还是粒子流,物理学家们一直争议不休。1911年,劳厄详细研究了光波通过光栅的衍射理论;厄瓦尔则以可见光通过晶体的行为作为他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一天,厄瓦尔把论文拿去向劳厄请教。
这时,准确测定阿佛阿德罗常数的问题不久前已经解决。根据已知的原子量、分子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和晶体的密度等,可以估计出晶体中一个原子或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及粒子间的距离。当劳厄发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中原子间距二者数量级相同之后,他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如果X射线确实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晶体确实如几何晶体学所揭示的具有空间点阵结构,那么,正如可见光通过光栅时要发生衍射现象一样,X射线通过晶体时也将发生衍射现象,晶体可作为射线的天然的立体衍射光栅。于是,弗里德里希和克尼平就在1912年4月21日以五水合硫酸铜晶体为光栅进行了劳厄推测的衍射实验。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得到了第一张X射线衍射图,初步证实了劳厄的预见,于1912年5月4日宣布他们实验成功。
接着劳厄等人又以硫化锌、铜、氯化钠、黄铁矿、荧石和氧化亚铜等立方晶体进行实验,都得到了衍射图。于是,晶体X射线衍射效应被发现了。这一重大发现一举解决了三大问题,开辟了两个重要研究领域。第一,它证实了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可以利用晶体来研究X射线的性质,从而建立了X射线光谱学;并且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也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913年莫斯莱定律的建立就是一例。第二,它雄辩地证实了几何晶体学提出的空间点阵假说,晶体内部的原子、离子、分子等确实是作规则的周期性排列,使这一假说发展为科学理论。第三,它使人们可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效应来研究晶体的结构,根据衍射方向可确定晶胞的形式和大小,根据衍射强度可确定晶胞的内容(原子、离子、分子的分布位置),这就导致了一种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物质结构的重要实验方法——X射线结构分析(即X射线晶体学)的诞生。这门新科学后来对化学的各分支以及材料学、生物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这一发现,劳厄于1914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上述劳厄发现的基础上,英国人布拉格父子以及莫斯莱和达尔文(Darwin.C.G.1887~1962年)为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建立作了大量工作,其中特别是W.L.布拉格贡献最大。布拉格父子因此共同获得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十年中,在X射线光谱学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两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或生理医学奖的学者,竟超过10人!(www.chuimin.cn)
应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于化学物质的结构研究,使现代结晶化学迅速兴起。其中关于无机物结晶化学的发展,本章在讨论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时作了介绍,它对有机结晶化学的发展,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高分子结构的研究,也都起了巨大作用。
自然科学发展证明:在不同学科的接触点上往往是科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常可取得重大成果。几何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和结晶化学的发展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有关看化学史学化学的文章
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23-11-24
X射线衍射仪必须要有合适的X射线源,不同的样品对X射线源有不同的要求。X射线光源可分为普通X射线源和同步X射线源。目前世界上的第三代光源共有14台,包括位于上海浦东的同步辐射光源。图4-6上海光源结构平面示意图与一般X射线源相比较,同步辐射光源有如下特征:高强度(高亮度):图4-7为各种不同类型的X射线的亮度比较。图4-7同步辐射光源光子亮度的进展和比较......
2023-06-20
由此晶面族产生衍射的条件为上式称为布拉格方程,式中n为1,2,3等整数,λn为相应某一n值的衍射角,n称为衍射级数。布拉格方程是晶体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只有符合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才能发生衍射。晶面间距一般在1 nm以内;此外考虑到在空气光路中波长大于0.2 nm的X射线衰减非常严重,所以在晶体衍射中常用到的X射线波长一般在0.05~0.25 nm之间。多晶X射线衍射的强度:所谓衍射线的强度是指其“积分强度”。......
2023-06-20
图4-1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谱普通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具有不同的波长,其X射线谱由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组成,具体如图4-1所示。这些射线谱位于特定的波长处,而且波长范围很窄、强度极高,这些线状的射线谱称为特征X射线谱。多余的能量作为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整个K系X射线波长最短。结构分析时所采用的就是K系X射线。......
2023-06-20
公元1845~公元1923x射线的发现者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45年出生在德国尼普镇。1895年9月8日这一天,伦琴正在做阴极射线实验。这一偶然发现使伦琴感到兴奋,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搁置下来,专心致志地研究x射线的性质。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振奋。发现x射线的全部功劳都应归于伦琴。然而人们不要过高地估计伦琴的重要性。1901年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获得该项奖的头一个人。......
2023-11-29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过程,如图4-2所示。图4-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X射线的吸收与电子束相同,当X射线遇到任何物质时,都会有一部分的X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产生相互作用,能量被吸收,这称为吸收现象,即第一类效应。在本书第3章提及的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也会产生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同样也可进行样品的元素分析。此时各散射射线之间将相互发生干涉,故称为相干散射。......
2023-06-20
伦琴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1901年,由于发现X射线而对人类作出贡献,伦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人类关于X射线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内,这条发现就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而且X射线还是诱发癌症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更加防范和注意。......
2024-06-12
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