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仪必须要有合适的X射线源,不同的样品对X射线源有不同的要求。X射线光源可分为普通X射线源和同步X射线源。目前世界上的第三代光源共有14台,包括位于上海浦东的同步辐射光源。图4-6上海光源结构平面示意图与一般X射线源相比较,同步辐射光源有如下特征:高强度(高亮度):图4-7为各种不同类型的X射线的亮度比较。图4-7同步辐射光源光子亮度的进展和比较......
2023-06-20
当X射线与物质相遇时,会产生一系列效应,这些效应是X射线的应用基础。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过程,如图4-2所示。但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时,它的能量可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被散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物质继续沿原来的方向传播。透过物质的射线束强度会由于散射和吸收的影响而衰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X射线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除了这些效应外,X射线还有激发效应和折射,下面分类介绍。
图4-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X射线的吸收
与电子束相同,当X射线遇到任何物质时,都会有一部分的X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产生相互作用,能量被吸收,这称为吸收现象,即第一类效应。实验证实,当X射线通过任何均匀物质时,它的强度衰减的程度与经过的距离成正比,其微分形式为
μe为常数,称为线吸收系数。表示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特性。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物质本质的吸收特性,提出了质量吸收系数μm,即
式中,ρ为吸收体的密度。
图4-3 质量吸收系数μm与入射关系
质量吸收系数取决于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和X射线的波长。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越强;对于一定物质,X射线的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即吸收系数越小。但随着波长的降低,μm并非连续的变小,而是在某些波长位置突然升高,即出现了吸收限。每种物质都有它本身确定的一系列吸收限,这种带有特征吸收限的吸收系数曲线称为该物质的吸收谱(见图4-3)。
X射线的吸收对我们的分析工作贡献不大,但利用这一现象可制备X射线的滤光片,用来吸收不需要的射线谱以得到基本单色的X光光源,滤片元素的原子序数均比靶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2。元素的吸收谱还可作为选择X射线管靶材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衍射分析时,总希望样品对X射线尽可能少被吸收,以获得高的衍射强度和低的背底噪音。所以在选择X射线靶材时应依据图4-4的方式,尽量选择靶的Kα谱(λT)位于样品元素K吸收限的右近邻(稍大于λK)或左面远离λK(远小于λK)的低μm处。如Fe样品用Fe或Co靶,Al样品用Cu靶或Mo靶。
图4-4 光源波长λT与样品吸收谱的关系(原子序数一定)
2.X射线的激发
X射线光子与样品原子发生碰撞时,光子把能量传递给被撞原子,使原子内层电子被电离成为光电子,并在原位产生一个空穴,该原子处于激发状态而发射次级(又称荧光)X射线或俄歇电子。荧光X射线的强度随入射X射线的强度和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而增加,是荧光X射线定性定量元素化学分析的基础;X射线激发的光电子和俄歇电子是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的基础。在本书第3章提及的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也会产生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同样也可进行样品的元素分析。
3.X射线的折射
由于X射线的波长很短,在1919年以前未能证明X射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可以产生折射,但用经典物理方法可以推算出X射线从真空进入一个介质时的折射率为
式中,n为每立方厘米介质中的总电子数;λ为X射线的波长;m为电子的质量;ν为X射线的频率;e为电子的电荷;c为X射线的速度。由此计算出X射线的折射率非常接近于1,因此在一般的衍射实验中常常忽略折射的影响,但某些精度要求很高的测量工作(如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则需要对折射进行修正。
当X射线进入完整和近完整晶体并产生衍射时,由于衍射动力学效应,折射率有更细微的变化,会出现色散现象,对这种色散现象的深入研究将获得晶体的许多重要信息。
4.X射线的散射
X射线通过物质时,其部分光子将会改变它们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散射现象。散射现象包括相干散射和不相干散射。
当入射X光子与物质中的某些电子(例如内层电子)发生碰撞时,由于这些电子受到原子的强力束缚,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脱离所在能级的情况下,此种碰撞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刚体间的弹性碰撞,其结果仅使光子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散射,但光子的能量并未损耗,即散射的射线波长等于入射射线的波长。此时各散射射线之间将相互发生干涉,故称为相干散射。相干散射是引起晶体产生衍射线的根源。
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某些电子(例如外层电子)发生碰撞时,由于这些电子与原子间的结合松弛,可以近似地看成是自由电子,碰撞的结果,X射线光子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形成反冲电子,同时光子本身也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发生了散射。这种散射由于各个光子能量减小的程度各不相同,即每个散射光子的波长彼此不等,因此相互不会发生干涉,故称为不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射线的波长比入射X射线的能量小、波长大。在X射线衍射分析中只增加连续背景,给衍射图带来不利影响。
有关纳米材料与结构测试方法的文章
X射线衍射仪必须要有合适的X射线源,不同的样品对X射线源有不同的要求。X射线光源可分为普通X射线源和同步X射线源。目前世界上的第三代光源共有14台,包括位于上海浦东的同步辐射光源。图4-6上海光源结构平面示意图与一般X射线源相比较,同步辐射光源有如下特征:高强度(高亮度):图4-7为各种不同类型的X射线的亮度比较。图4-7同步辐射光源光子亮度的进展和比较......
2023-06-20
由此晶面族产生衍射的条件为上式称为布拉格方程,式中n为1,2,3等整数,λn为相应某一n值的衍射角,n称为衍射级数。布拉格方程是晶体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只有符合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才能发生衍射。晶面间距一般在1 nm以内;此外考虑到在空气光路中波长大于0.2 nm的X射线衰减非常严重,所以在晶体衍射中常用到的X射线波长一般在0.05~0.25 nm之间。多晶X射线衍射的强度:所谓衍射线的强度是指其“积分强度”。......
2023-06-20
图4-1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谱普通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具有不同的波长,其X射线谱由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组成,具体如图4-1所示。这些射线谱位于特定的波长处,而且波长范围很窄、强度极高,这些线状的射线谱称为特征X射线谱。多余的能量作为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整个K系X射线波长最短。结构分析时所采用的就是K系X射线。......
2023-06-20
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23-11-24
伦琴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1901年,由于发现X射线而对人类作出贡献,伦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人类关于X射线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内,这条发现就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而且X射线还是诱发癌症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更加防范和注意。......
2024-06-12
研究了采用掠入射Seeman-Bohlin衍射仪、利用X射线衍射图谱导致的双层膜结构变化与退火的关系[3]。从中可观察到Cu5 Sn5和Cu3 Sn的衍射峰均存在,表明了这两种金属间化合物在该退火过程中形成。图3.2和图3.2所示分别为室温下保存1年和在100℃下退火60 h的两个样品的4θ在40°~190°范围内的Seeman-Bohlin X射线衍射图谱。表3.2所示为图3.2中所标记的Cu3 Sn的各个衍射峰。表3.2100℃下退火的双层Cu-Sn薄膜试样得到的Cu3 Sn相各衍射峰的数据续表*和代表长周期超晶格线。......
2023-06-20
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得到了第一张X射线衍射图,初步证实了劳厄的预见,于1912年5月4日宣布他们实验成功。几十年中,在X射线光谱学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两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或生理医学奖的学者,竟超过10人!应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于化学物质的结构研究,使现代结晶化学迅速兴起。几何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和结晶化学的发展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2023-11-24
在X射线室外的走廊里,安装表明X射线装置正在使用的红灯标志。必须经常检测工作地点X射线的剂量,发现泄漏时,要及时加以遮盖。需要调整X射线束的方向或试样的位置,以及进行其他的特殊实验时,必须取得X射线装置负责人的许可,并遵照其指示进行操作。装置出现异常或发生事故时,要立刻停止发射X射线,并向装置的负责人报告并接受指示。......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