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生态系统污染现状:水科技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水生态系统污染现状:水科技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摘要】: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直接威胁水生态安全。(三)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现状——以长江口海域为例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差,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工程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海水污染严重、低氧区长期存在、生境破碎化严重、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外来生物入侵和赤潮频发等。

(一)河流生态系统污染现状——以淮河流域为例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黄河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以废黄河为界,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河水系,京杭大运河、分淮入沂水道和徐洪河贯通其间,沟通两大水系。

污染严重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工农业及人口集中的淮河以北平原地带,淮河干流及流域内大多数水库、主要湖泊水质良好。淮河干流临淮岗以下接受沙颍河、涡河的大量污水影响,污染严重;主要支流中,颍河污染严重,自净功能基本丧失;涡河从付桥闸、东孙营闸到下游的蒙城闸段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东淝河、淠河污染程度较轻,沭河太平庄闸上游河段遭受严重污染,生态系统脆弱。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由多种因素导致,并且影响生态环境用水。导致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因素。淮河流域耕地多,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分配较少,加上降水时间空间不均,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的利用难度。(2)开发过度。2012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7.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3.3%,淮河流域用水紧张程度已达到国际公认的高度紧张状态。其次,淮河流域大部分工业还处于粗加工阶段,部分农业灌区仍采用大水漫灌,用水效率相对较低。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直接威胁水生态安全。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流域主要城镇实测废污水量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居高,同时来自畜禽养殖、化肥使用等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对水生态有致命伤害,入河排放物排放量超过河流水体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放量,企业偷排以及突发事故造成水污染事件,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有时污染物质难以确定,对水生态的危害非常大。

(二)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现状——以鄱阳湖为例

湖泊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既有调蓄洪水和调节局地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重要水源,并且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等逐渐凸显,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质量在逐渐降低,反过来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重要影响。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其丰沛的水资源量和强大的调蓄能力既能保护洄游性鱼类和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也能调蓄洪水维护长江中下游环境安全,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21世纪以来,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表现为水文节律变化、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www.chuimin.cn)

鄱阳湖的水环境质量下降主要包括常规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表现为入湖污染负荷增加、水质下降趋势明显和局部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重等特点。主要原因为江西省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而生活污水排放量在过去15年间增长了两倍。鄱阳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浓度较高的重金属元素有Zn、Cu、Pb、Cd、Cr等,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产生的重金属酸性废水、冶炼厂的排污废水、城市工业排污和水土流失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等。现有的监测结果显示,鄱阳湖水体中主要重金属浓度均较低,满足国家Ⅲ类水质标准,但是近年来Zn、Cu、Pb含量上升趋势明显。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受重金属污染水体中鱼虾等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同时也能够对湖泊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三)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现状——以长江口海域为例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所辖的海域广袤,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并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大力开发,海洋环境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海洋污染问题的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污染的来源有很多,首先是工业废水的排放,这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工业产生的大量污水未经严格处理就排放到海洋当中,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业发展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化肥、农药等渗入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同时也随着水土流失而进入海洋。生活污水的排放、固废的排放、核电站的建立、石油泄漏以及石油提取过程中的废物排放等,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海洋污染来源十分广泛,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加强污染治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海洋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集中在近海岸的城市地区。长江口是世界第三大河口,生态环境状况特殊。长江口海域在海洋水团的共同作用下水温状况复杂多变、营养盐丰富,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显著高于我国其他河口海域。营养盐含量从近海向河口区逐渐递增导致河口海域成为高生产力区,并且长江水带来的营养物质孕育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植物,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差,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江经济带大保护虽然在长江干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入海口区域产生明显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长江入海口区域水环境质量除了受长江来水影响外还与入海口自身的环境质量状况有关,且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总体向好相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过程往往存在滞后效应。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工程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海水污染严重、低氧区长期存在、生境破碎化严重、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外来生物入侵和赤潮频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