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对该终端网络访问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将会导致信息外泄、资源滥用甚至全网范围内的灾难性事件。将终端违规网络访问风险按照终端使用人角色分析如下。风险点(1-4):任何岗位角色都会使用网络,都会涉及终端违规网络访问风险问题,因此,该风险与内部人员相关:a)高级管理岗位,如区域负责人等高层领导,风险不大。该风险与外来人员:外来厂家人员、外来维护人员风险重大。......
2023-11-23
1.风险分析
(1)风险描述
该类风险主要表现为,因移动存储介质缺少申请、注册、审批、授权、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技术监控,造成移动存储介质的无序管理,由此将引发一系列问题:
1)外部移动存储进入内网使用,引发信息泄密、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
2)内部移动存储介质,虽然做到一定程度管理,但是无法从技术层面对其使用人员、范围、动作、内容和时间等信息进行监控,造成内部移动存储介质的违规使用,发生移动存储介质引发的安全事件无法定责。
3)如果发现有违规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平台不提示告警,并采取如禁止等控制措施,那所谓的按规定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规定就形同虚设,不能起到任何安全防护效果。
移动存储介质是目前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方式,如果不对该部分的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将会导致信息外泄、病毒感染,更有甚至将导致全网范围内的灾难性事件。下面将对其违规使用风险进行详细分解。
(2)相关风险点
移动存储介质违规使用详见表C-3。
表 C-3
(a)基于资产使用生命周期分析
资产使用生命周期包含入网前、运行阶段、维修阶段、报废阶段,移动存储介质风险对终端的影响在资产使用生命周期中的体现如下:
风险点(1-3):移动存储介质属于组织重要的存储介质,从采购、使用、维修到报废都应该具有较为完善的流程管理,以确保移动存储介质的可控使用。因此,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风险将涉及终端使用生命周期:入网前、运行阶段、维修阶段、废弃阶段。在上述4个阶段中,移动介质的登记、配置初始化(安全等级划分、授权等)是移动存储介质实现可控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入网前阶段如果没有进行,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运行阶段,如果禁止使用非法移动介质的话,将不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控制措施,将会带来移动存储介质的滥用。
风险点(4):光盘的使用发生在运行阶段。通过刻录光盘可以造成信息泄密,如果不对其进行禁止和监控,将会造成重要文件的泄密。如果全部禁止也会造成工作的不便,因此可根据用户环境,进行终端类型划分,确定禁止的范围,不禁止的也必须进行监控和记录,便于日后追踪。
风险点(5-7):关于移动存储介质被格式化和分区,而导致的相关风险,主要发生在移动存储介质运行阶段和维修阶段。在使用阶段,移动存储介质违规进行格式化和分区的,技术上无提示和禁止措施,造成安全策略执行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注册、授权等工作重复进行;更有甚者如果格式化分区后还能够正常使用,将会造成更大安全风险。在维修阶段,必要的格式化和重新分区是不可避免的,为降低风险,维修之前应进行敏感信息处理,如果因故障无法做到,若存有重要信息,必须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避免造成信息泄漏。做到上述两点,在维修阶段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风险点(8-10):该风险主要出现在外部信息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向内网导入的过程中。上述行为发生在运行阶段。外部移动存储介质为非注册授权类介质,健康状态不可控,存储内容不可知,如果私自接入内网,将会引起较大的安全风险。规定内部能够直接使用外部移动存储介质的区域,在使用之前要进行安全扫描,确保符合规定的安全状态,在使用时进行监控和记录;在其他区域,如果使用外部移动存储介质,技术平台必须做到提示、报警和禁止,否则将会给内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风险点(11-13):新增移动存储介质,为组织的重要存储资产,其管理应符合组织的移动管理安全策略。因此与(1-3)设备管理内容一致,因此,涉及生命周期包括入网阶段、运行阶段、维修阶段、废弃阶段。
风险点(14-15):该风险为全生命周期内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审计轨迹风险,因此涉及移动存储介质的全生命周期:入网前、运行阶段、维修阶段、废弃阶段。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监控,并将信息进行集中存储,便于日后的审计和追查,否则,无法明确各流程是按规定进行,不能确保各岗位是否有渎职行为。
(b)与相关信息安全相关
风险点(1-4):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光盘等设备,属于当前最主流的移动存储设备,因其方便、廉价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任何从事与计算机操作相关工作的人员,均可能使用该类设备,该类设备可以存储任何形式的数据信息。
在线信息风险:由于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过程中,常常利用USB介质参与主机服务器身份认证,信息移动存储设备向业务主机服务器上传下载数据等,典型应用如货运发票系统需对税控U盘进行读取和写入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也需要使用专用的USBKey等。因此必须根据业务系统的需要,考虑在线下载和上传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存储信息风险:对于U盘中存储的信息,简而言之,根据信息管理,要有标签分类。涉密信息不应该出现在不受控制的U盘中,涉密信息应该指定专盘专用,设置指定到人保管。任何非授权下载、非授权拥有、非指定U盘出现涉密信息都是不应该的!要求被明令禁止。
风险点(5-7):
在线信息风险:使用授权移动存储设备的终端,为重点终端设备,使用这类终端的业务系统应为重要业务系统。根据税务行业为例,其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契税、耕地占用税管理软件、货运发票系统、公文处理系统、单位财务处理系统为重要的业务系统。因此,涉及上述业务系统的终端通过U盘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U盘被格式化、不受控制地下载信息导致不能审计、无法追溯的风险。
存储信息风险:如果U盘需要重新分配,在格式化和重新分区时要彻底,U盘信息要保证不能被恢复,授权信息变更后要履行变更流程和重新入网登记。
风险点(8-10):
在线信息风险:根据税务行业为例,信息传输路径分析,涉及外来数据信导入的系统主要包括: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契税、耕地占用税管理软件、货运发票系统。该类风险主要是U盘在导入导出信息过程中可能携带病毒、木马程序,可能将外部风险导入到内网中,造成业务主机感染病毒、木马,占用带宽等。另外接入内网的U盘同样存在利用该U盘上传下载非授权的涉密信息,比如下载个人税收信息、个人资料、企业秘密资料等。因此应采用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禁止端口滥用,非指定U盘不能入网等,还可采用技术工具封闭端口的控制措施,达到预防该风险的目的。
存储信息风险:如果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涉密,保管人对信息要负责,严格按照涉密信息管理办法,不能随意将涉密信息复制到普通U盘,更不能将涉密信息复制到终端,和随意传播!对该信息要加密保存。
风险点(11-15):
在线信息风险和存储信息风险同样适用于新增移动存储介质,和风险点(1)移动存储介质风险保持一致,涉及业务系统信息风险也相同。14和15风险点主要针对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审计轨迹问题,是对资产使用信息审计追踪,主要涉及审计信息的存储风险,与移动存储介质的风险不相关。
(c)基于资产使用人分析
风险点(1-4):任何岗位角色都涉及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问题,因此,该风险与内部人员相关:高级管理岗位,如区域负责人等高层领导;地市部门主管、网络管理员、配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财务部人员等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开发人员、研发人员等,考虑根据业务和工作需要授权开通端口和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权限。
临时人员:辅助人员岗位,如食堂、车队、绿化等人员,该类人员在使用U盘过程中,可能会复制非涉及其岗位和授权文件的风险。
外来人员:外来厂家人员、外来维护人员不允许使用自带U盘,需要移动存储数据的必须有内部人员陪同,使用业务专用移动存储介质。同系统人员使用需使用系统内指定U盘,且必须经过登记检查,方可在服务器区域或者接入到业务中使用。
风险点(5-7):
该风险涉及内部人员,使用授权终端的工作人员,具有两种特征:
a)具有一定行政职位,了解组织的重要信息。
b)具有业务职能,掌握和使用组织重要业务系统。
具备上述特点之一的工作人员均与该风险相关,包括高级管理岗位、地市部门主管、网络管理员、配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财务部人员等关键岗位业务人员等。
严禁该类人员私自格式化移动存储设备。U盘和人员挂钩,专盘专用,不得私自转借。U盘归还入库重新分配要履行正常手续。
风险点(8-10):
该风险涉及内部人员,必须严格要求,外部信息在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接入到内网终端的时候,U盘必须经过安全检测。
风险点(11-13):与(1-4)移动存储介质相同
风险点(14-15):根据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报废,会涉及管理层、工作人员、资产管理员角色等,因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广泛性,涉及的人员角色也非常广泛。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权限等分配领用,并要求执行有关移动存储介质使用规定。(www.chuimin.cn)
(d)合规性要求
合规性要求见表C-4。
表 C-4
2.风险管控
每类风险在管控过程中,针对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3种状态进行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追查。下面的风险管控处理流程,尽量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方面对风险进行管控。
(1)风险点(1-4)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控制流程
事前处置:根据组织的资产管理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流程、表单等相关文档,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岗位责任。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使用和报废将根据制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并填写相应的表单以便责任追查。使用专门的工具标签化管理移动存储介质,区分不同的工作用途和使用者,限定不同标签的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范围,并且跟踪使用记录。
事中处置:参考相应文档指南,进行申请审批,不符合规定的审批将不予通过,并对处置事件进行记录,形成表单。
事后处置:根据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资产管理介质管理的检查和抽查,或根据移动介质使用事实,对审批过程进行追溯。
图 C-5
(2)风险点(5-7)格式化和重新分区时,授权信息被更改的风险
事前处置: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事前预防。
1)采购具有硬件保护的外设设备,授权信息保存在固定分区,该分区不能进行软件格式化。
2)通过注册设备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注册,并通过控制平台进行策略设置,不具有授权信息的设备无法在系统内使用。
事中处置:
1)具有硬件保护的移动存储设备,将无法进行格式化。
2)通过注册方式的移动设备格式化后将无法在系统内使用。
同时,这两种格式化的企图和动作将记录在日志中,作为审计依据。
事后处置:根据监控平台的报警提示信息,对非授权的企图进行事件追查,其主要依据为系统日志信息。
图 C-6
(3)风险点(8-10)外部信息通过移动存储传输进内网的风险
事前处置:根据组织的资产管理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流程对外部信息系统通过移动设备输入进行详细规定,并给出操作指南。对于未经授权的终端,禁止接入不知来源的移动存储介质。
事中处置:对外部信息复制严格遵守申请流程,对符合规定的在单机上进行安全扫描;入网时进行授权认证,并进行日志记录。如有工作需要,可以向部门主管和安全管理人员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才能使用。
事后处置:根据监控平台的报警提示信息,对非授权的企图进行事件追查,其主要依据为系统日志信息。
管控流程见图C-7。
图 C-7
(4)风险点(11-13)与风险点(1-4)相同
同(1)管控流程。
风险点(14-15):记录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审批-授权的全过程
事前处置:根据组织的资产管理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流程对存储介质申请进行详细规定,并给出操作指南。
事中处置:事中根据制度、流程所制定的岗位职责进行审批,通过签名和数字签名确定岗位职责,并形成设备申请流程单。
事后处置:根据设备申请流程单,对使用的设备进行审批检查和追溯。
3.风险控制效果
实现移动存储介质的规范使用,注册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内网终端上使用,内网终端无法使用非注册移动存储介质,对注册移动存储介质可以设置口令访问,有数据交换需求的终端可以使用注册和非注册两种移动存储介质,但是对非注册的移动存储介质按照严格的读写权限控制使用。
对于移动存储介质所作的安全防护措施,仍不能避免违规使用,例如:
1)如果信息自身没有分级,则终端无法发现审核信息级别。
2)私自将终端存储设备带出,系统无法发现该违规行为。可以对重要信息加密,即使带出也可以保护重要文件无法打开。
残余风险处置措施如下:
1)需要对行业内信息分等级标识。
2)加强制度和意识培训。
3)移动存储介质分发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和权限领用,需要人为参与判断。
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问题,除从技术角度进行监控外,更多的是管理问题,管理与组织的行政、资产管理等相关,因此,在技术实现上很难给出统一的实现,需要根据特定的管理环境和流程进行定制开发。
有关终端安全风险管理的文章
如果不对该终端网络访问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将会导致信息外泄、资源滥用甚至全网范围内的灾难性事件。将终端违规网络访问风险按照终端使用人角色分析如下。风险点(1-4):任何岗位角色都会使用网络,都会涉及终端违规网络访问风险问题,因此,该风险与内部人员相关:a)高级管理岗位,如区域负责人等高层领导,风险不大。该风险与外来人员:外来厂家人员、外来维护人员风险重大。......
2023-11-23
入网前,终端安装了违规软件,只会对终端本身的安全带来一些风险,如果是病毒软件,会造成终端感染的风险;如果是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会影响工作效率。违规软件的安装和运行,会开放一些端口,进而造成终端上的一些存储信息被窃取或者修改;违规软件如果是病毒程序,安装和运行后,主机感染病毒或木马,会造成存储信息感染病毒或被篡改,风险非常高。......
2023-11-23
终端作为网络行为的发起者和执行者,终端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安全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安全的瓶颈,尽管在安全技术和培训中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但终端安全问题仍频频发生。终端所发生的安全问题可简单归结为3类。......
2023-11-2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终端软件自动分发的方式,集中统一为终端需要安装的软件进行自动分发,并自动在终端上运行。相关风险点终端软件自动分发风险点见表A-11。入网前,终端不接入网络,无法对该终端进行软件自动分发操作;维护和报废阶段,终端不运行,也不存在这些风险。终端入网运行后,如果没有应用软件自动分发与自动安装,会增加管理员的工作量而降低工作效率。......
2023-11-23
因此终端系统的补丁是否及时打上,与终端的安全程度密切相关。相关风险点终端系统补丁风险点详见表A-9。表 A-9相关资产使用生命周期风险点(1-4):该类风险涉及入网前与运行阶段。......
2023-11-23
表 A-1以下将分别从资产使用生命周期、资产使用人员、资产承载的信息和合规性4个方面对以上18个风险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风险发生的阶段、风险检测的条件和风险损害等。入网后,由于运行过程中涉及敏感信息和生产数据,如果不对终端密码口令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导致的损失较大,风险较高。表 A-2基于以上风险点分析,如采取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管控18个风险点,终端密码口令部分管理将符合等级保护相关要求。......
2023-11-23
相关风险点终端外设端口管理风险点见表A-17。终端外设端口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外设使用控制、监控、审计等安全控制措施,防止通过外设接口造成的网络边界完整性的破坏,最终导致敏感信息的泄漏。因此,终端外设端口类风险主要发生在运行阶段;同时,设备维修阶段为特殊阶段,许多在线监控措施和管理规定将会失效,也会造成敏感信息的泄漏。......
2023-11-23
目前对于终端的配置,推荐使用终端安全配置中心的方式,通过终端安全配置中心根据用户角色对终端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等级配置,从而降低因为终端配置而带来的安全风险。表 A-27相关风险点终端基本配置风险点见表A-28。基本配置风险对终端的影响在资产使用生命周期的体现如下。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基本配置不合理,风险较低。与信息安全关系基本配置的风险涉及在线信息安全风险和存储信息风险。......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