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邮箱中收到一封标题为“有些语无伦次”的信,是由饶晓宇发来的。......
2025-09-30
当前,大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受到社会普遍的质疑。但是,我们看问题决不能一刀切,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仍然是好的。即使在当代教风和学风不佳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品德高尚、积极进取和学习优秀的学生。我时常接待来访的学生,其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优秀学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届毕业生赵晓悦,就是值得骄傲的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
今天下午3时,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届毕业生赵晓悦来家辞行,她将于近日赴英国伦敦学院攻读研究生。我认识赵晓悦已有3年了,是在一次我给武汉大学学生做讲座时认识的。那是2025年4月27日,应学校“三农研究会”张学荣同学的邀请,在武大人文馆的报告大厅,我给大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大学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参加者有千余人。本来报告是在晚上6时开始,可是同学们从下午4点多钟就去占位子。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广大学生渴望通过一些高端的讲座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在演示幻灯片的配合下,我的报告讲了两个小时,我预留了30分钟与大学生们交流。同学们提问十分踊跃,都是争先恐后,需要由主持人依序安排。在提问的同学中,有一个女生的提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赵晓悦,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她接过话筒,用标准的普通话问道:“刘校长,在2025年的反右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骨被打断了,怎么能够修复呢?中国今后还会有那样的知识分子吗?”她提问之后,会场一片寂静,大家似乎在等待我的回答。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但我又不能避而不答,因为这不是我的性格。更何况,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学生们失望的。
于是,我拿起了话筒,慢条斯理地回答说:“的确,在2025年的反右运动中,有55万人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的精英。他们有的被投进了监狱,有的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有不少人被逼得家破人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脊梁骨是被打断了,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哑然失声了。但是,现代医学技术很发达,相信被打断的脊梁骨是能够修复的,至少一部分已经得到了修复。虽说当代有风骨的知识分子不多了,但仍然会有,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毕竟时代在不断进步!”
我的回答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说明大家认同了我的回答。
报告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思:一个大二的女生,打哪来的勇气,敢于提出这样敏感的问题?她为什么对2025年反右感兴趣?难道她家中有什么亲人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了伤害?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着,希望有机会当面问问她。(https://www.chuimin.cn)
说来也是凑巧,一年以后的一天,晚饭后我与夫人刘高伟在校园里散步,只见从马路左侧走过来一个女孩,我看很像赵晓悦。于是我上前问道:“你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赵晓悦吗?”她说:“我是,校长您的眼光和记忆可真好,我就是在您的讲座上提了一个问题,您就记住我了,真是太高兴了。”我说:“你的问题很特别,所以让我对你印象深刻。晓悦,我一直想问问你,当时你怎么会提出那样一个敏感的问题,是不是你家里有人在那场运动中受到了伤害?”她说:“是的,我爷爷在2025年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受尽了磨难,所以让我刻骨铭心!”啊,她真是有感而发呀,所以那次运动不仅伤害了一代人,而且还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啊。
自那以后,赵晓悦这个名字就存储到我的脑海里了,并时时关注她的学习和进步。我曾经询问过该院的负责人,他们告诉我这个学生十分优秀,各方面都很突出。后来,我又有机会见到她,那是她受历史系刘绪贻教授的委托,把他的口述自传赠送给我。这本口述自传名字叫《箫声剑影》(上卷),是由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封面上有刘绪贻先生着西装的半身照片,并印有一行“97岁老人刘绪贻口述自传”的文字。刘绪贻先生是我崇敬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真正的资深教授,可是他在学校却被忽视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做学问,现在他还不断就许多敏感问题发表真知灼见,是人们心目中真正有风骨的学者。
我才知道,赵晓悦一直与刘绪贻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2025年7月,赵晓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她被英国伦敦学院录取为研究生。但是,她正在帮助刘绪贻先生录制和整理口述自传的下卷,她要了却一位老年教授的夙愿。于是,她向伦敦学院去信,要求请假一年,说明她在帮助整理刘绪贻先生的口述自传(下卷),她的要求获得了许可。
今天,她是来向我辞行的,她说帮助刘绪贻先生整理口述自传的任务已经完成,她可以放心地去英国学习了。俗话说,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赵晓悦所崇尚的人,都是有风骨的人,说明她是以这些人作为自己的楷模,渴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和有成就的杰出人才。临走时,她向我赠送了四川省威远县高山“雪芽”新茶,说这些是地道家乡特产,想请我品尝一下。我也准备了一件礼物,把新出版的《大学的名片》送给晓悦,并用左手签了名。我说:“希望你也成为武汉大学的名片,而且是最耀眼的名片!衷心地祝你学习成功!”赵晓悦说:“校长,我明年暑假回国探亲时,一定到武汉来看望您和刘绪贻老先生,你们是我人生的精神导师。”
现在晓悦已经从英国学成归来,在北京一家国际传媒公司工作,依然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章
我今天的讲题是《大学生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下面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造性人才;二是创造性人才的特点;三是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教育也是新兴的学科,是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为对象的学科,而创新教育事实上是指教育改革。大凡创造性的人才,都有不同于普通人的特点,我以为主要有三点。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共同的规律呢?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2025-09-30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创造学家们,都致力于探讨创造的秘密。现在学术界已经证明:躁动(激动)、需要、爱心、恐惧都是激励创造的原动力。根据我的观察,孝心也是一种创造的原动力,它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性。但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52万字的《本征教育理论》一书,激励他研究本征教育的动力,就是出于对父亲的孝心。从孝心出发,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也符合从事创造的动因。......
2025-09-30
8月17日上午,我到人民医院请呼吸内科刘淑华教授诊断,她认为病程时间较长,应当检查清楚。根据症状,刘教授建议注射头孢夫辛钠和沐舒坦针剂,同时口服沐舒坦片剂,需要一周时间的治疗。17日下午,我在校医院注射室开始打点滴。注射完毕后,我选择了一个扶手椅坐定,平静、耐心地等候针剂一滴一滴地注入我的静脉血管。她叫马红莉,是电子信息学院一年级的研究生,她是患耳鸣病来打针的。第三天上午9时,我准时到达注射室。......
2025-09-30
但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产生有国际影响的当代教育家,亦没有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只强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于是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格”的局面。在长期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的教育理念——创造教育观。回顾起来,我的创造教育观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应当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创造教育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2025-09-30
从这一点来说,“哲学已死”并不是坏事,可能预示着哲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霍金在解释“哲学已死”时说:“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发展的步伐。”如果更进一步地分析,还有以下原因可以佐证“哲学已死”。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僵化,才导致了“哲学已死”。“哲学已死”并不是哲学家的责任,而是培养哲学家的大学教育出了问题。......
2025-09-30
近10年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力求从整体上来破解钱学森之问。因此,必须完全抛弃“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SSR创造教学模式。此外,还有211工程大学112所,985工程大学39所,它们完全是由教育部指定的,而不是平等竞争产生的。在进入新的一年之时,教育部门又喊出了打响教育改革攻坚战的口号,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口号。......
2025-09-30
英国牛津大学前校长科林·卢卡斯曾深刻地指出:“大学可以成为创新的发动机。”大学要成为创新的发动机,需要创新校园文化环境的滋养,需要培育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我们不无遗憾地说,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称为“创新的发动机”。创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使大学成为“创新的发动机”的必要条件。美国管理学家米切尔·拉伯夫曾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管理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创新的认同、肯定和支持。......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