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赵晓悦:珞珈大学生的骄傲

赵晓悦:珞珈大学生的骄傲

【摘要】:当前,大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受到社会普遍的质疑。但是,我们看问题决不能一刀切,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仍然是好的。我时常接待来访的学生,其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优秀学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届毕业生赵晓悦,就是值得骄傲的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今天下午3时,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届毕业生赵晓悦来家辞行,她将于近日赴英国伦敦学院攻读研究生。我认识赵晓悦已有3年了,是在一次我给武汉大学学生做讲座时认识的。

当前,大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受到社会普遍的质疑。但是,我们看问题决不能一刀切,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仍然是好的。即使在当代教风和学风不佳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品德高尚、积极进取和学习优秀的学生。我时常接待来访的学生,其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优秀学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届毕业生赵晓悦,就是值得骄傲的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

今天下午3时,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届毕业生赵晓悦来家辞行,她将于近日赴英国伦敦学院攻读研究生。我认识赵晓悦已有3年了,是在一次我给武汉大学学生做讲座时认识的。那是2025年4月27日,应学校“三农研究会”张学荣同学的邀请,在武大人文馆的报告大厅,我给大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大学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参加者有千余人。本来报告是在晚上6时开始,可是同学们从下午4点多钟就去占位子。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广大学生渴望通过一些高端的讲座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在演示幻灯片的配合下,我的报告讲了两个小时,我预留了30分钟与大学生们交流。同学们提问十分踊跃,都是争先恐后,需要由主持人依序安排。在提问的同学中,有一个女生的提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赵晓悦,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她接过话筒,用标准的普通话问道:“刘校长,在2025年的反右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骨被打断了,怎么能够修复呢?中国今后还会有那样的知识分子吗?”她提问之后,会场一片寂静,大家似乎在等待我的回答。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但我又不能避而不答,因为这不是我的性格。更何况,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学生们失望的。

于是,我拿起了话筒,慢条斯理地回答说:“的确,在2025年的反右运动中,有55万人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的精英。他们有的被投进了监狱,有的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有不少人被逼得家破人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脊梁骨是被打断了,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哑然失声了。但是,现代医学技术很发达,相信被打断的脊梁骨是能够修复的,至少一部分已经得到了修复。虽说当代有风骨的知识分子不多了,但仍然会有,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毕竟时代在不断进步!”

我的回答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说明大家认同了我的回答。

报告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思:一个大二的女生,打哪来的勇气,敢于提出这样敏感的问题?她为什么对2025年反右感兴趣?难道她家中有什么亲人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了伤害?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着,希望有机会当面问问她。(https://www.chuimin.cn)

说来也是凑巧,一年以后的一天,晚饭后我与夫人刘高伟在校园里散步,只见从马路左侧走过来一个女孩,我看很像赵晓悦。于是我上前问道:“你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赵晓悦吗?”她说:“我是,校长您的眼光和记忆可真好,我就是在您的讲座上提了一个问题,您就记住我了,真是太高兴了。”我说:“你的问题很特别,所以让我对你印象深刻。晓悦,我一直想问问你,当时你怎么会提出那样一个敏感的问题,是不是你家里有人在那场运动中受到了伤害?”她说:“是的,我爷爷在2025年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受尽了磨难,所以让我刻骨铭心!”啊,她真是有感而发呀,所以那次运动不仅伤害了一代人,而且还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啊。

自那以后,赵晓悦这个名字就存储到我的脑海里了,并时时关注她的学习和进步。我曾经询问过该院的负责人,他们告诉我这个学生十分优秀,各方面都很突出。后来,我又有机会见到她,那是她受历史系刘绪贻教授的委托,把他的口述自传赠送给我。这本口述自传名字叫《箫声剑影》(上卷),是由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封面上有刘绪贻先生着西装的半身照片,并印有一行“97岁老人刘绪贻口述自传”的文字。刘绪贻先生是我崇敬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真正的资深教授,可是他在学校却被忽视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做学问,现在他还不断就许多敏感问题发表真知灼见,是人们心目中真正有风骨的学者。

我才知道,赵晓悦一直与刘绪贻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2025年7月,赵晓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她被英国伦敦学院录取为研究生。但是,她正在帮助刘绪贻先生录制和整理口述自传的下卷,她要了却一位老年教授的夙愿。于是,她向伦敦学院去信,要求请假一年,说明她在帮助整理刘绪贻先生的口述自传(下卷),她的要求获得了许可。

今天,她是来向我辞行的,她说帮助刘绪贻先生整理口述自传的任务已经完成,她可以放心地去英国学习了。俗话说,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赵晓悦所崇尚的人,都是有风骨的人,说明她是以这些人作为自己的楷模,渴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和有成就的杰出人才。临走时,她向我赠送了四川省威远县高山“雪芽”新茶,说这些是地道家乡特产,想请我品尝一下。我也准备了一件礼物,把新出版的《大学的名片》送给晓悦,并用左手签了名。我说:“希望你也成为武汉大学的名片,而且是最耀眼的名片!衷心地祝你学习成功!”赵晓悦说:“校长,我明年暑假回国探亲时,一定到武汉来看望您和刘绪贻老先生,你们是我人生的精神导师。”

现在晓悦已经从英国学成归来,在北京一家国际传媒公司工作,依然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