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如果运动员确信某种食物会使他赢得胜利,就应将其列入赛前的膳食安排中。部分项目运动量大,比赛时间长,应给运动员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素,主要是饮料和温热、量小、产热能高、富含糖和维生素C、易于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二)比赛当日前一餐的膳食营养原则1.赛前一餐在比赛开始前2~3 h完成,以确保比赛时的胃排空时间。......
2023-10-19
针对超重问题,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营养:控制饮食热量,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
睡眠:充足的睡眠。
心理:平和的心态。
运动:有规律的运动。
体重问题其实就是热量的问题。如果我们吃得多,动得少,热量就以体重的形式留存下来;反过来如果我们吃得少,动得多,体重就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出去。
按照理论来分析,减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只有3%~5%的减肥成功者在多年后还保持苗条,大多数人的体重都又回到原样。分析认为可能是大家把减肥当成急性病在看待,因此会在“治疗”结束后回到先前的生活方式所造成。肥胖其实更应该被当作是一种慢性病,如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被要求终身服药,那我们同样要求肥胖的人也要“终身治疗”。
很多人用节食来控制体重,因为它确有速效,但人们却困惑每每节食之后体重的反弹。原来相信节食减肥有效的人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人体并不是热水袋,往里面灌水(热量)少它就会瘪。人体更像是个手机,低电量的时候会切换到省电模式——即在饥饿状态下人的静息状态的新陈代谢(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也会下降,消耗开始变少,一旦食物恢复丰盛,身体会为了预防未来的“灾荒”而存贮更多的热量,这就造成了体重的反弹。
此外,节食也只是减了重,未必减了肥。一般来说,人体消耗能量的顺序是:糖、蛋白质(肌肉)、脂肪,在节食的条件下肌肉一定先于脂肪被燃烧掉,这样下来,人们的体脂率不降反升,而肌肉减少又埋下了新的隐患(详情见本书第五章“消瘦和少肌症”)。
节食的问题还不仅于此。少吃意味着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会相应减少,营养不足带来的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等会更加麻烦。忍饥挨饿还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胆结石等问题。
事实上,减肥不一定要在“挨饿”上死磕,吃对东西才是重中之重。舍弃各类甜食(如冰激凌、蛋糕),远离红肉(如猪肉等),把胃的空间留给水果、蔬菜、谷物,还有白肉(如鸡肉、鱼肉)……结果会好太多。
接下来我们说运动。
如果说限制热量摄入是“节源”的话,那么运动就是“开流”了。
美国癌症研究所对79000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那些每周进行1~3小时身体锻炼或4小时行走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能更好地控制体重的增加。
匹兹堡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进行的全国调查,寻找那些减肥30磅(约15千克)以上且保持1年以上的人士,发现94%的减肥成功者是以提高运动水平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多的运动形式是步行。(www.chuimin.cn)
我们把肥胖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预防、减重、维持。上述第一个例子可以解读为肥胖的预防,第二个例子则解读为获得苗条后的维持。而我们需要接受的事实是,众人最关心的减重这个阶段,并不能通过运动达到速效。
我们通过人体热量消耗饼图(图3—10)可以了解到,运动所占能耗的比例连三成都不到,而且运动到一定的程度或者时间之后,耗能的性价比还会下降。真正的能耗大户是人静息状态的消耗,即我们睡觉、坐着的时候的能量消耗。那么难道是这个大户帮助我们减重的吗?
图3—10 热量消耗途径
有一种理论就是杠上了这个大户,该说法认为只要把静息代谢率(RMR)提高了,人的功耗就高,人就越不容易胖。这听起来真是有说服力。市面上的推崇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IT)、增肌训练也都是这么宣扬的。总之,运动提高了新陈代谢率,把你变成了小火炉,就算你在休息的时候热量燃烧得也比普通人多。
遗憾的是,尽管这个说法也是在鼓吹运动的好处,我们也不能照单全收。提高静息代谢率的说法存在争议。不少研究都表明,RMR其实挺顽固的,经常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也高不了多少。
因此答案还是非常淳朴的——既然RMR是难以撼动的,而消化食物的能耗又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波动,那么减重成功还是应该归功于耗能不到三成的体育活动。不要小看这样的热量消耗,只要保持热量盈余是负值(消耗热量>摄入热量),日积月累,必能获得成效。此外,我们也不希望减重的朋友出现体重跳水,过分的体重下降被认为会带来隐患,每周1%的体重下降才是可取的。
最后,运动的意义还在于防止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改进了肥胖者的心理状态,且对饮食控制的维持也有良性的反馈。
小贴士
¤运动不能快速减重,运动减重是个长期的过程。
¤节食可以快速减重,但不安全。
¤规律性运动对于肥胖的预防、减重成功后的保持效果卓著。
¤运动类型为:每天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有氧运动(60%~80%最大心率)。肥胖者跑步可能对膝盖造成过大压力,故不主张慢跑或者跑步时控制跑量,推荐快走、游泳、骑脚踏车、划船等。
有关医生的运动笔记的文章
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如果运动员确信某种食物会使他赢得胜利,就应将其列入赛前的膳食安排中。部分项目运动量大,比赛时间长,应给运动员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素,主要是饮料和温热、量小、产热能高、富含糖和维生素C、易于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二)比赛当日前一餐的膳食营养原则1.赛前一餐在比赛开始前2~3 h完成,以确保比赛时的胃排空时间。......
2023-10-19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原则是使患者达到能量负平衡,以促进脂肪分解,并能维持正常的体重,使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控制肥胖的总原则是达到能量的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合理的膳食调整和控制能量摄入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基本措施,但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类患者在其他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因肥胖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023-10-11
液压速度控制回路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切换的回路。在定量泵供油的液压系统中,用流量阀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进行调节,这种回路称节流调速回路。利用这种压力的上升变化,可使压力继电器发出电信号,对系统下一步动作实现控制,而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液压缸进油腔的压力等于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没有压力变化,不易实现压力控制。......
2023-06-25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与死亡率有明显的关系。美国癌症学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最低死亡率相当于BMI为22~25。在这个BMI范围之上或之下的死亡率均明显升高,BMI为30的人死亡率增加更明显,当BMI接近40,死亡率达到最高峰。和肥胖相关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疾病和呼吸功能障碍以及内分泌和代谢发生异常等。......
2023-10-11
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肌肉比较发达,有较好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有效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近年来,力量性和爆发力性项群运动员常用的营养学手段为补充肌酸。② 蛋白质的补充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来说,膳食中应包含更多的蛋白质供能比例。③ 脂肪的补充力量性项群运动员需要控制饮食中脂肪的含量。......
2023-10-19
因此,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首先要满足糖类和脂肪等能源物质的补充。而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维生素B1的日补充量应达到3~5 mg,维生素C超过60 mg。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应当注意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2023-10-19
青少年对能量、蛋白质的需要量与生长速度一致。另外部分青少年因过度追求“苗条”,盲目节食,使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出现消瘦,甚至发展成神经性厌食,同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2023-07-18
6.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影响代谢的顺利进行和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营养恢复的重点在于恢复消耗的能量、体液和身体的代谢能力;这包括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液体、关键酶的浓度、电解质的平衡,以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碱储备、电荷正常以及红细胞的合成。剧烈运动后及时的营养措施可加快恢复速度。......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