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走跑后的放松运动:维护身体健康

走跑后的放松运动:维护身体健康

【摘要】:走跑运动后做放松,会让肌体各个部位逐渐适应从运动到停止运动这一变化,保护身体健康。运动后的拉伸,主要目的是放松因运动而紧张的肌肉,防止肌肉僵硬,以及肌肉酸痛——并不一定是乳酸堆积,也可能是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是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运动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同时走跑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

走跑运动后做放松,会让肌体各个部位逐渐适应从运动到停止运动这一变化,保护身体健康。肌肉放松训练能培养技术意识,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节省能量,保持体能;放松有助于提高肌肉工作结果,预防肌肉损伤,促进负荷后的恢复。

(1)走跑运动后做放松活动的作用

在一次剧烈运动后,机体从安静状态迅速过渡到剧烈运动的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状态,此时循环血量明显增加,而储存血量明显减少,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增加,致使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血流速度加快,四肢血流量增加,以便提供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放松活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防止头晕、恶心、呕吐;消除乳酸、缓解疲劳、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放松活动可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走跑运动后,大部分血液分布在四肢,而大脑与心脏严重缺血,供氧不足,这样便导致了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甚至呕吐,若不进行适当放松,则会造成恶性循环,产生严重后果。所以运动后要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以帮助机体恢复状态,消除不良感觉。放松运动可以帮助血液较快地回流到心脏,促进心脏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帮助放松肌肉。如果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会降低肌肉的弹性,影响肌肉力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放松活动还能使神经系统和其他的内脏器官由紧张的工作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使人的心跳慢慢平稳下来,从而促进整个机体较快地恢复。

另外在放松阶段进行柔韧练习,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高柔韧性,且兼具了伸展肌肉的功效。运动后的拉伸,主要目的是放松因运动而紧张的肌肉,防止肌肉僵硬,以及肌肉酸痛——并不一定是乳酸堆积,也可能是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是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运动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伴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感,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该症是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引起局部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处理方法有运动后拉伸、热敷、按摩酸痛部位、口服维生素C等。

同时走跑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大量运动后,由于体内各种物质失去平衡,体内物质产生各种变化,当运动达到疲惫状态时,血糖减少,因而使中枢神经疲劳,引起神经紊乱,此时,如能及时通过放松整理活动,则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消除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提高。(www.chuimin.cn)

(2)走跑运动后做放松活动的意义

放松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积极性方法。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可使人体从紧张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由于运动使人体产生多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并非随着运动的停止而立即消失。在剧烈运动时能量消耗很大,需要供应大量的氧,此时无论怎样加强呼吸都无法满足运动时氧的需要,因为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肌肉组织中肌糖原的分解来提供的。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如肌肉在静息状态时,肌糖原可以经过丙酮酸直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但是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糖原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肉暂时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糖原可以经过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积存于肌肉内。因此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往往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有大量的乳酸堆积在体内,会刺激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感,兴奋感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同时由于乳酸等物质的积聚,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促使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也会产生酸胀的感觉。

在运动停止以后,内脏器官还需要继续工作来补偿运动时所欠的氧债。如果运动后不做放松活动而突然停止下来,这时由于身体的静,影响了氧的补充。肌肉的运动停止,不能把下肢血液回流心脏,而心脏血液仍保持运动状态,把大量的血液输送到下肢,此时心脏血液的输出量减少,头部和身体则相对缺血,血压降低,身体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症状。为防止不良状况的发生,在训练运动后必须做一些缓慢的全身放松活动,量由大到小,尽量使肌肉和心脏器官同时恢复到安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