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历史上从塘栖水北西街过顺德桥,从大善寺前往西(新中国成立后此地是省茧丝绸仓库、雷甸造船厂、塘栖食品厂后改西子啤酒厂),往伍林头、黄泥滩、新桥、金佛寺、施家墩、金家墩、平宅、普宁、葛墩、东塘街、云会、獐山等地乡村,曾有许多古桥梁。
其中杨家坝桥、北半路桥(半路凉亭)、马家桥、伍林高桥四座桥均是连通大运河塘路的古桥,如今都已拆毁。
此外,伍林港口有五福桥,冷泉坝有冷泉坝桥,黄泥滩有西木桥,金佛寺前有金佛寺桥,东塘有观音桥、东新桥、东塘桥(即大环桥),葛墩有葛仙桥、砖桥,平宅有平宅桥。而永泰左近更有大云庄桥、陆郎桥、横街桥、劳家陡门桥、杜子桥、永思长桥、世济桥、庙前桥、屠家桥等。
以上方志有记载的这些桥梁中,经我数月实地查考,竟然鲜有存世的。
伍林高桥旧影,摄影余国隽
伍林高桥是伍林头顺丰丝厂西首一座体量硕大的单孔石拱桥,过桥即是冷泉坝。此桥《德清县志》称大洞高桥,桥高在10米以上,桥跨河宽度在50米以上。拱形桥洞内,当年往来湖杭间的湖班客轮可畅通无阻。此桥20世纪90年代因航道拓宽被拆掉。
横跨于东塘港,位于今美亚水泥厂北侧的五福桥,也早已被一座经二次重建的钢筋水泥桥梁替代。
冷泉坝桥、西木桥、金佛寺桥现均已改建成水泥平桥。
东塘老街上那座著名的大环桥也因航运不畅,早已被拆毁,替代它的是在其东面百米左右的东塘新桥,另在其西侧200米处还造有一座以企业命名的顿力桥。
东塘老街如今改名为“叶环路”,其中那个“环”字,估计是为了纪念路北端南北向跨于东塘港上的大环桥。当年的大环桥跨河有50多米,桥是一座大型圆拱石桥。此桥连接于河两岸的老街,是东塘街上居民南北行走、两岸往来的便捷通道。此桥在清光绪《唐栖志》中有记载:东塘桥,一名大环桥(《成化杭州府志》)。据此可知大环桥在明代成化以前即已存世,建桥时间比明弘治二年建于塘栖的广济桥要早许多年。
历史上东塘街十分繁荣,百货汇集,商户众多。东塘港水路西去獐山可入西塘河,入苕溪过湖州入太湖。往东至伍林头汇入京杭大运河,南通杭州城,东可至塘栖往上海、苏州;往北则可至德清、湖州。民国年间东塘曾被人称之为小上海,大环桥下的河埠曾是东塘的水运码头,街上商户的货物大都从此上岸运入商店之中。可以说东塘这座高高的大环桥是东塘人心中的标志性建筑,是东塘人民心中家乡的代表,更是东塘游子心中浓浓的乡愁。
我不是东塘人,但1978年春天曾在东塘工作过3个多月,住在大环桥西南侧供销社新建的试销店三楼招待所中,记得几乎每天要从大环桥上走一走。当年东塘卫生院,以及东塘水产站等都在大环桥北面。
关于这座大环桥,2012年我曾对塘栖四乡遗存的古代桥梁作过一次实地考察,曾经为东塘区域许多著名古桥如伍林高桥、五福桥,以及这座大环桥的被拆除黯然神伤。当时,为找大环桥的旧影,在仁和、塘栖询问了许多人,查了许多线索,终以无功而告终,为当年调查结集的《塘栖古桥》一书留下了遗憾。
在北京工作的友人劳先生是塘栖人,他曾在东塘读中学,后来又作为知青在东塘黄泥滩插队,故对东塘这方经受过艰苦磨练,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今年他一再托我帮助寻找一些塘栖及东塘的旧影像,特别提到了大环桥,以作回忆文章中的配图。这又激起了我寻找大环桥旧影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询问熟人,最近,竟然有了东塘大环桥照片的线索。经再三联系,照片主人将两张珍贵的,摄于“文革”高潮中的黑白照片提供给了我。
大环桥,仲卯泉供图
大环桥,仲卯泉供图
此照用当时流行的国产120相机拍摄,其中第一张照片穿着邮政制服的主人公,站在东塘港西南面,影像背景就是那座著名的大环桥,桥东北侧的二层楼房是原东塘供销社办公处,楼下有当时的东塘邮政所、信用社。
而第二张照片中三位主人公,当时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手捧毛主席去安源画像,脸上洋溢着幸福纯真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富有时代特征。通过桥孔还可看到桥西南侧那幢考究的二层楼宅院,据说这里曾是原东塘公社驻地,后来由供销社在此处建造了四层高的试销店招待所。
如今,照片中有两人已经作古,唯有照片主人,那位年已69岁,蹲在靠河一侧的照片提供者仲先生,身体康健,交友品茗,享受着幸福的退休生活。(www.chuimin.cn)
今天的余杭区仁和街道,是由原来獐山、东塘、云会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乡镇驻地分别在獐山桥、东塘街、西南山,这当中数东塘街历史最为悠久。东塘老街,现名叶环路,南北走向,长约百余米,宽有三四米,原先都是青石板铺就。近年由政府拨款进行了保护修缮,十数幢古色古香明清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老街的历史街貌,并给东塘居民留下了对家乡的念想。
东塘左近尚存东新桥和小环桥两座古桥。东塘街西面栅口角西北田野中则还有古太平桥存世。
葛墩村的葛仙桥原是一座跨河50多米的七孔平板石梁桥,相传此地是晋代葛稚川修道之地,故桥名葛仙,村名葛墩。如今古葛仙桥早已旧貌新颜,古桥旧址,已是一座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双曲双拱水泥桥。
附近砖桥头村的砖桥也早已改建成可通汽车的水泥桥。
而平宅桥尚存于世间,该桥桥额为万福新桥。
普宁村则有兴福桥、宝顺桥、永福长桥三座古桥存世。
东塘三白潭东北面施家墩、金家墩两村,尚有存世古桥三座,分别是位于金家墩西坝头自然村的仁德桥,施家墩村的青龙桥和该村石桥头村民组的安庆桥。
在獐山街上老镇政府前面,尚有一座单拱古石桥,桥名彰介桥,因桥北农机厂原是观音庙,故此桥又俗称观音桥。
在獐山与云会交界处的东山村毛墩坝北面,即如今仁和工业园区东侧有古应龙桥存世。
云会西南山后有古流翠桥存世。
在栅庄桥东双陈村陈家坝还有一座经多次维修过的九省桥存世。
而昔日古桥众多的永泰附近,多座古桥已被毁掉,仅剩洪家桥村的永泰高桥和大善桥村的新桥两座古桥存世。
东新桥位于东塘村东面靠近东塘港的塘河口上,桥两端都是民居。东新桥是一座东西向的三孔平梁墩板桥,桥长22米,桥宽2米左右,桥高4米以上。此桥两侧安装有石板桥栏,只是近年桥东南侧那段石栏已损坏。
东新桥北侧中间石梁上镌刻有阳文桥名,而南侧中间石梁上刻的是重建纪年“嘉庆二年重建”。嘉庆二年是公元1797年,据此,此桥重建距今已有221年了。
此桥桥下河水北连东塘港,南通堰马漾、官塘漾。因此,紧靠东新桥的北侧建有一座水闸,用于调节河流水位,以利旱涝排灌。
东新桥曾经是东塘、獐山一带村民陆路去塘栖的必经之桥,如今此桥仍是当地村民去东塘街上购物,去附近工厂上班,学校上学的必经之桥。
对曾经游历过这一带,走过多座古桥的我来说,这一次寻访塘栖西乡的古桥,真可用“古村野桥横,斜阳陌路生”两句古诗来形容心境。
东新桥及桥上刻字
有关塘栖古桥的文章
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3-11-22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3-11-22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泉漳永安桥惜如今将杭州钱江工业区建在此地。永安桥南北向跨于漳溪之上,桥长20多米,宽约2米,是一座石工精湛的三孔石梁墩板桥。永安桥桥额永安桥应建于明代以前,与丁、胡、沈三门望族联系紧密。目前桥上镌刻有光绪二十年重建的纪年文字。永安桥完整坚固,用料考究,是塘栖附近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之一。只是随着工业化的肆意推进,真的担心此等古桥能永安否?......
2023-11-22
东塘街西北面不足一里处,有村亦名仲墅,一名栅口角。到了清末,此地还留存有“桥澜水栅,仍然有故墟之遗迹”。仲墅村西北面田野中尚有一座古太平桥存世。太平桥及其桥额此桥《塘栖志》无记载。桥南侧的石梁中间镌刻着“太平桥”三个阴文大字,但桥北石梁上刻的却是“圭漳桥”三个字。而当地村民却异口同声称该桥为太平桥。......
2023-11-22
桥的水泥梁板中央刻有“兴国桥”桥名。桥正中两侧梁上也用红漆写有兴隆桥桥名。清光绪《唐栖志》亦有:“兴隆桥在五杭村,乾隆甲申里人重建”的记载。故此桥即是志书上的兴隆桥了,据红漆桥名前1992年字样可知,此桥是近年内被改建的。唐泾漾杨花桥南的三角潭杨花桥兴隆桥,西侧老桥基仍可分辨兴隆桥桥额兴隆桥西面是小地名唐家墩的自然村,此地人家都为唐姓,村中东西向小河上尚有一座单孔平梁古石桥存世。......
2023-11-22
古老的磻溪穿村而过,河北面小地名叫姚家兜,河南则叫庙前埭,两村之中有一座重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古桥——磻溪桥。因此桥北端紧傍着一座香客繁多的磻阳古庙,所以此桥又名磻阳桥、庙前桥。磻溪桥是一座五孔平梁石板桥,长约28米,宽约1.8米。桥南北向横跨于磻溪之上。桥两边有完整的护栏石板,目前该桥整体保存完好。为方便村民出行,政府已在距古桥西侧五六十米处建有水泥新桥了。......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