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专业建设。因此,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更应将专业建设作为核心的、主体的工作。应用型专业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支撑专业的应用型学科在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
2023-11-20
在全国高校发展趋势同化、市场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特色发展是高校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需要采取一条与公立高校错位发展战略。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专业结构方面。专业主要包含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中的人三个要素组成,专业结构就是关于专业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一方面,受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影响,加上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多模仿公立高校(公立高校多以学术性方向为追求,培养目标倾向于学术性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学术性倾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具有明显得到市场需求倾向,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要求专业目标设置倾向于职业性。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矛盾,由于办学历史短,缺乏专业的教育管理者,特别是缺乏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指导,导致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模糊,学术性缺乏、职业性不足;第二,课程体系不匹配。课程是专业的核心,也是彰显专业特色的关键因素。但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多是移植公立高校相似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很小的变动。且不言公立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存在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民办高校在生源、培养目标、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与公立高校存在差距和不同,移植而来的课程体系很难适应民办高校的需求;第三,专业布局不均。一方面,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以人文学科为主,从大学办学的角度来看,文科与理科相比具有费用少、易转换等特点,但社会对人文学科专业的需求也存在量有限、变化快等特点,这虽然和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理念相符合,但长此以往,专业设置不稳定对于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的消极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专业设置非常分散,很难形成专业群,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也因此大量浪费,办学效益很低。
sdyc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未来发展计划中也存在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专业分布较分散。学校26个本科专业分属8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门类设有9个专业,管理学设有7个专业,艺术学设有4个专业,医学设有2个专业,教育学、经济学、文学、农学各设有1个专业,学科跨度较大,专业分布较分散,不利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专业集群式发展。(www.chuimin.cn)
第二,本专科教育比例不合理。本科专业26个,本科在校生5 993人;高职专业51个,高职在校生10698人;本科生数量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35.91%,专科教育比例过大。
第三,本科专业发展不均。一是本科专业规模发展不均衡。大部分专业在校生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一批专业招生势头较好,如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为985人;个别专业录取人数较少,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为46人,园林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为38人。二是本科专业建设水平不均衡。部分专业如学前教育、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多项国家或山东省教学质量工程成果,而汽车服务工程、康复治疗学等部分新上专业由于建设时间短,课程建设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还处于着力发展提升阶段。
有关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的文章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专业建设。因此,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更应将专业建设作为核心的、主体的工作。应用型专业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支撑专业的应用型学科在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
2023-11-20
在法国,国家尽管承认私立高校的合法地位,但要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实施行政干预,私立高等教育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控制。在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在民办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管理日益规范的条件下,民办高校在未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023-11-20
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之所以可以生存下来,和它的理念追求关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看,就是这种理念追求才成就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综合,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符合......
2023-11-20
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真正做到“送出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真正的“送出去”离不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学定位,以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
2023-11-20
学术性课程、人文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课程等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如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上来。通识教育隐性课程门类众多,其中部分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课程,有人称这类课程为通识教育主导隐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讲座、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2023-11-20
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这部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和依法办学的阶段,为今后国家制定民办教育法奠定了基础。2011年1月,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
2023-11-20
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就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专业,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记,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其专业设置的审批主要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