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不科学-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不科学-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专业主要包含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中的人三个要素组成,专业结构就是关于专业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培养目标模糊。sdyc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未来发展计划中也存在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一是本科专业规模发展不均衡。

在全国高校发展趋势同化、市场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特色发展是高校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需要采取一条与公立高校错位发展战略。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专业结构方面。专业主要包含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中的人三个要素组成,专业结构就是关于专业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一方面,受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影响,加上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多模仿公立高校(公立高校多以学术性方向为追求,培养目标倾向于学术性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学术性倾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具有明显得到市场需求倾向,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要求专业目标设置倾向于职业性。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矛盾,由于办学历史短,缺乏专业的教育管理者,特别是缺乏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指导,导致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模糊,学术性缺乏、职业性不足;第二,课程体系不匹配。课程是专业的核心,也是彰显专业特色的关键因素。但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多是移植公立高校相似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很小的变动。且不言公立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存在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民办高校在生源、培养目标、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与公立高校存在差距和不同,移植而来的课程体系很难适应民办高校的需求;第三,专业布局不均。一方面,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以人文学科为主,从大学办学的角度来看,文科与理科相比具有费用少、易转换等特点,但社会对文学科专业的需求也存在量有限、变化快等特点,这虽然和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理念相符合,但长此以往,专业设置不稳定对于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的消极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专业设置非常分散,很难形成专业群,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也因此大量浪费,办学效益很低。

sdyc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未来发展计划中也存在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专业分布较分散。学校26个本科专业分属8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门类设有9个专业,管理学设有7个专业,艺术学设有4个专业,医学设有2个专业,教育学经济学、文学、农学各设有1个专业,学科跨度较大,专业分布较分散,不利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专业集群式发展。(www.chuimin.cn)

第二,本专科教育比例不合理。本科专业26个,本科在校生5 993人;高职专业51个,高职在校生10698人;本科生数量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35.91%,专科教育比例过大。

第三,本科专业发展不均。一是本科专业规模发展不均衡。大部分专业在校生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一批专业招生势头较好,如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为985人;个别专业录取人数较少,如建筑环境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为46人,园林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为38人。二是本科专业建设水平不均衡。部分专业如学前教育、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多项国家或山东省教学质量工程成果,而汽车服务工程、康复治疗学等部分新上专业由于建设时间短,课程建设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还处于着力发展提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