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的门户逐渐开放,私立学校在中国也逐渐兴起与发展。从清末开始,随着兴办学堂事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式私立学校。这一跨越两千多年的民间教育史说明,中华民族有着爱教、重教、兴教和从教的悠久历史传统,我国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供借鉴的教育资源,这些可贵的传统为今天民办教育的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2025-09-30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也必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复兴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是共生的,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在检验着此种模式的有效性的同时,也不断暴露着此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所以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对于明晰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市场机制被引入教育之中,二是民营教育日益盛行。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复兴和发展起来的。
(一)政治稳定背景
政局的稳定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前提和必要条件。自202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历经曲折,经过几次左右徘徊,特别是十年浩劫,中国的各项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几近中断。2025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国逐渐结束了混乱状态,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政治体制,开始了依法治国的路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经过两年的调整期,走上了常规的建设之路。2025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个规定,无疑为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获得政治合法性打破了“历史的坚冰”。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也刺激了一批有志之士投身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之中。2025年8月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民办教育只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可以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民办高等教育也就可以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改革背景(https://www.chuimin.cn)
虽然不能用经济思维去管理教育,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绝离不开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随后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二大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等到了承认。十二大后,社会基本取得了一致的认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必须居于主导地位。巩固国有经济的地位、积极发展国有经济是经济建设的重任。但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发挥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专业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个人和企业投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国家分配政策向居民个人倾斜,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为购买高等教育有偿服务打下了物质基础。
(三)教育发展背景
从教育视角来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和发展,既有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的缘故,也有现有高等教育规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原因。从教育需求看,十年浩劫,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中固有一部分通过推荐上了大学,但绝大多数错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文革”结束后,大批的青年甚至中年期望通过上大学改变他们的境遇,比如通过上大学重新获得城市户口、学习新的劳动技能等。再加上当时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高等教育供给缺口很大。从教育自身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保持很低的录取率,招生能力有限,加之政治动荡,高等教育事业系统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在恢复高考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根本不能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当时我国的财政状况也不能够支撑过于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这恰恰造就了民办高等教育复兴和发展的机遇。
相关文章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的门户逐渐开放,私立学校在中国也逐渐兴起与发展。从清末开始,随着兴办学堂事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式私立学校。这一跨越两千多年的民间教育史说明,中华民族有着爱教、重教、兴教和从教的悠久历史传统,我国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供借鉴的教育资源,这些可贵的传统为今天民办教育的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2025-09-30
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真正做到“送出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真正的“送出去”离不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学定位,以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
2025-09-30
王义遒在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高校的恰当定位取决于办学目标,需调整对高校的政策导向,需要消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最终由市场来评判。本部分内容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对定位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类研究,拓展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二)关于民办高校的特色及其评价研究在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以下几篇论文比较具有代表性。......
2025-09-30
11月中旬,特委委员邹青言奉中共胶东特委之命,到海阳找到刘仲益,要求重建海阳特支。刘仲益组织已经联系上的党员,在夏泽村秘密召开了会议,重建了中共海阳特别支部,刘仲益任特支书记,孙明瑞任军事委员,孙世堂任组织委员,李桂岩任宣传委员。12月,中共海牟栖福中心县委撤销。根据中央的指示,海阳县整风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中共海阳县委遵照胶东区党委的部署,组织学习了上述有关文件和毛泽东的整风报告。......
2025-09-30
在明朝建立以后即以恢复汉族传统为指归,在文化教育上恢复了科举考试,录取文士为国家所用。县学中人数最多者是临海县学,达25名,与府学生员数量相等,是因为临海既是府治所在,素为台州文化教育中心,文教发达;又是地域宽阔的人口大县,所以招生定额较他县为多。郭曰燧便遣衙役抓捕赵齐芳,并将赵活活打死。这是清朝台州科举遭受重大打击的冤案,台州史志称之为“青衿之厄”。......
2025-09-29
1913年Schoop提出了电弧喷涂枪的设计,并于1916年研制成功实用型电弧喷涂枪,制备了钢结构长效防腐涂层,将热喷涂技术真正用于生产实践。从此,世界各国各喷涂专业公司也相应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粉末火焰喷涂枪,对热喷涂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使得热喷涂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热喷涂技术向着高能、高速、高效发展。......
2025-09-29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专业建设。因此,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更应将专业建设作为核心的、主体的工作。应用型专业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支撑专业的应用型学科在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
2025-09-30
在法国,国家尽管承认私立高校的合法地位,但要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实施行政干预,私立高等教育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控制。在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在民办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管理日益规范的条件下,民办高校在未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025-09-30
相关推荐